《地球上的水》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上、下游径流量随月份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上、下游的主要补给水源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湖泊水、雨水 D.积雪融水、雨水
2.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夏汛 ②有冬汛 ③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④位于季风气候区
⑤可能分布在南欧 ⑥可能分布在东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作为一种新型灌溉方式,涌泉根灌通过微管把水肥溶液直接输送到果树根区,进行地下局部灌溉。下图示意我国陕西省某果园6月初采用不同方式(滴灌和涌泉根灌)灌溉后1小时和24小时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状况,滴灌和涌泉根灌所使用的水量相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表示涌泉根灌24小时后土壤含水量的曲线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果园果树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壤深度为
A.0—30厘米 B.40—70厘米 C.60—90厘米 D.90—120厘米
5.与滴灌相比,涌泉根灌能够
A.提高地下水位 B.增加土壤蒸发 C.减少杂草生长 D.减少植物蒸腾
下图示意世界某地区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洋流势力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图中②洋流对甲岛西部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甲岛西部
A.冬季降雪量大 B.夏季气候凉爽 C.全年降水丰富 D.气温年较差大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海拔可能相同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c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是世界某地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回答下列各题。
10.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 C.降水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
11.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 D.地面状况
12.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可能是( )
A.15℃ B.20℃ C.22℃ D.25℃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下图所示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
A. B.
C. D.
14.“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 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 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15.根据沙漠与绿洲间局地环流,推断沙尘暴大多发生在一天中的
A.0—6时 B.6—12时 C.12—18时 D.18—次日0时
构建模式图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为“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
16.若AB线是30°纬线,甲洋流流经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该渔场的成因主要是
A.有寒暖流交汇,鱼类的饵料丰富 B.涌升流将海洋深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C.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条件好 D.陆地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17.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中的洋流乙是
①风海流 ②补偿流 ③暖流 ④寒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当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流向与图示流向相似时,则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长江进入丰水期 B.东亚地区盛行偏南风
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
19.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侧视图,则
A.甲处近地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丙处近地面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B.一般来说,甲处近地面为少雨带,丙处近地面为多雨带
C.丙近地面气压带与乙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D.乙风带在北半球为西北风,在南半球为西南风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设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
A.地表径流量增大 B.蒸发量减小 C.下渗量增大 D.地下径流最减小
21.“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城市用水量 B.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C.减轻地下水污染 D.削弱城市泄洪能力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下列城市中,过程④在一年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 )。
A.上海 B.鹿特丹 C.孟买 D.开普敦
23.若该图为太平洋环流示意图,且E、F两地附近全年昼夜等长,则 ( )。
A.①洋流沿岸地区形成大面积的温带落叶阔叶林
B.②洋流自西向东依次穿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③洋流附近形成热带荒漠景观
D.④洋流属于风海流,是东亚和北美太平洋间最佳航线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雨水补给 B.地下水补给 C.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5.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大量修建水库 C.流域降水量增加 D.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6.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 C.改善水运条件 D.发展水产养殖
27.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 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C.修建调水工程,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
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约旦河(图中甲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在过去的50年间,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从约旦河及其支流转移了大量的水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死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且上空多浓雾。近年来图中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死海盐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的时空变化特点是
A.北部盐度高于南部 B.西部盐度高于东部
C.表层盐度夏季高于冬季 D.表层盐度高于底部
29.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出现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①围湖造田 ②入湖河水减少 ③降水少,蒸发旺盛 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0.死海湖区上空多浓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冬季温暖湖水不结冰,夏季炎热,湖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
B.地势低且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空气流动性差,水汽不易扩散
C.属于地中海气候区,且临近地中海,降水多,空气湿润
D.沿岸化学工业发达,大气污染严重,凝结核多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31.关于图示洋流的性质及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增温减湿 B.寒流;降温减湿 C.暖流;增温增湿 D.寒流;降温增湿
32.①地常年盛行的风为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西北季风
下图为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3.①②③④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蒸发 蒸腾 降水 径流 B.蒸腾 蒸发 降水 径流
C.降水 蒸腾 蒸发 径流 D.蒸发 降水 蒸腾 径流
34.下列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35.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贯穿亚欧大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国多火山地震,原因是_______。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2016年甲国海域附近曾发生核泄漏,最先受到核污染扩散影响的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印度东海岸 B.非洲东部沿海 C.欧洲西部沿海 D.北美洲西海岸
(2)从内罗毕经威尼斯到鹿特丹,依次经历的陆地自然带有_____、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_____。
(3)西欧的乙国受____(风带或气压带)和_____(洋流)的影响,形成典型的___(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_____。
(4)陆上丝绸之路从西安到乌鲁木齐,沿线景观差异变化的基础是______。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文河是英国最长的河流,长约354千米。塞文潮有着英国“钱塘潮”的美名,是世界著名潮水奇观。1966年,塞文河第Ⅰ大桥建成通车;1992年,又采用PPP模式(公私合伙或合营)融资建成第Ⅱ大桥,两座大桥收取过桥费,主要用于完善、运营和维护两座大桥。下图为塞文河流域地形示意图。
(1)判断塞文河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自然区位优势。
(2)简析塞文河大潮的成因。
(3)简述塞文河第Ⅱ大桥采用融资模式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意义。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查干湖地处吉林省西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金三角地区霍林河末端。20世纪70年代末,霍林河上游修建水库,查干湖趋于干涸,政府开挖“引松渠”,将松花江水引入查干湖,才使环境得以恢复。查干湖鱼类、芦苇等资源丰富,其冬捕在辽金时期就已盛行,每年12月中旬到春节前夕的冬捕场面,吸引很多游客。芦苇是优良的造纸原料,1985年统计,查干湖区芦苇面积132500亩,年产芦苇40000吨。下图为查干湖及周边水系示意图。
(1)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开挖“引松渠”的意义。
(2)相较其他水域分析查干湖冬季捕鱼的原因。
(3)分析查干湖至今仍保留大面积芦苇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2.B3.D4.B5.C6.B7.A8.B9.C10.B 11 A 12. D 13.B14.A15.C16.B17.C18.D19.C
20.C21.B22. B 23. C24.D25.B 26 A 27.D 28.C29.B30.A31C 32. B 33. A 34. D
35.(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 寒暖流交汇 D 热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盛行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水分(降水)
36.(1)乳畜业 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低缓丘陵和平原,对西风阻挡作用很小,加之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温和阴湿天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多低缓丘陵和平原,草场面积广阔,适合牲畜放牧和养殖。
(2)流域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径流量大;布里斯托尔湾开口向西,西风吹拂海水涌入,海水顶托作用明显;塞文河河口呈喇叭状,抬高了潮水水位。
(3)拓宽资金来源,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收取过桥费,便于完善、运营和维护两座大桥,获取长期经济效益;提升塞文河两岸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促进区域往来,发展社会经济。
37.(1)改善局地生态环境;预防土地沙化、盐碱化;增加生物多样性等。(任答2点)
(2)查干湖周边多沼泽湿地,冬季冰封、交通便利;冬季鱼群扎聚集、便于捕捞;冬季气候寒冷、不易变质;查干湖冬捕历史悠久,形成当地特色文化。
(3)为工业提供原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为鱼类提供料;是当地特色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