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本试卷共21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第一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1-7题 28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dài(______)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xiù(______)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______)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chì(______)红的火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感激那个素未谋面的好心人。
B.被老师批评,同桌情郁于中,撕坏了我的作业本,还冲着我大吼。
C.这个才被发现的溶洞,目前还没探明通向何处,真是深不可测。
D.汪曾祺的散文,平淡自然,却饶有情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在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B.学校近来发生了多种不文明现象,政教处认真思考并调查了其中的原因,并及时对违纪人员做出了教育和处罚。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县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政府必须下决心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否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只能是空想。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B.《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D.法国作家罗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
①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②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
③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④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
⑤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A.⑤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③⑤② D.⑤②④③①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④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⑤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现代社会,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提高同学们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某中学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6分)
(1)下图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请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结论。(答案中不得出现数字)(3分)
微信朋友信息分享统计图
(2)某同学在网络平台转发了一些网络谣言,自己却并不知情。针对此种现象,你如何发微信对他进行劝告?(3分)
第二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8-20题 42分)
(一)名著阅读
8.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4分)
(1)在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些规章制度等都有记录,当时的苏维埃社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不少的政策,例如______,组建学校,实施大众化的教育;编著______成效,使苏区的文盲大幅地降低。
(2)《昆虫记》呈现了亲自观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让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______潜伏在地下四年,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______善于建造巢穴,尽心尽力地管理家务。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国朝尚书刘南垣①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③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使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④,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人名。②直指使:官名,唐以后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称使。③开谕:启发,使明白。④盈:满。
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饮食/苛求属吏
B.家常饭/能对食乎
C.可见饮食/原无精细
D.后/不敢以盘飨责人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比(________) (2)然(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2)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1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直指使的前后变化。(3分)
13.请说说直指使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9分)
动物的骗术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戎虾的蟹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绝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出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处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炎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便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省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上中缓缓飘落,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掉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4.阅读短文,可看出动物玩弄骗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4分)
15.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16.加粗词“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15分)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孩子赌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中考了。我听到父亲在电话里深深地叹了口气,他也许是在感叹为人父实在是困难,而做儿子的却总是对此浑然不觉。
②接完父亲的电话,我好一会儿缓不过劲来。我奇怪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一次挨打的情景。父亲对我太好,很早就达到了关系平等的地步,他会征求我的意见,一如征求我的母亲的意见。而我到了青春期之后,却处处与他为难,让他吃尽了沟通的苦头。我经常任性妄为,做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事,让父亲很不开心。对这些父亲从不提起,他总面带着满足的微笑,平静地接受街坊邻居对我们兄妹的赞美,为我们骄傲。
③小学的时候,我因为玩爆竹炸伤了自己。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我听见父亲和母亲互相埋怨,最后竟然打了起来。我听着刺耳的茶杯破碎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愧感,不禁默默地流泪,不知道哭了多久,才沉沉睡去。朦胧中,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在擦拭我冰冷的脸庞,那么柔和,那么小心翼翼。我睁开眼睛看到是父亲,他在哭!他一个大男人像小孩子一样在没出息地哭!旁边是同样默默哭泣的母亲那一晚上,我们仨都没能睡着,我们都在自责。我发誓以后一定不再闯祸,我是能承担责任的人了。就在那个晚上,我猝不及防地长大了。
④中学的时候,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布置了一项作业: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背影》。真奇怪,我的脑海里恍惚没有父亲的背影。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父亲其实一直都是在以迎接者的姿态接纳我:记得上中学后,父亲陪我走路上学,他让我走在前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的影子就在他沧桑的脸庞上忽隐忽现;我乘车外出,他会目送着我坐的车子渐渐走远,直到消失,我只能推测他什么时候会背过身去;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而只要我坐船回家,常常在江心就能眺望到码头上站着一个人,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啊,他为什么就不能早早地转过身子,让我也看看他的背影呢?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
⑤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所名牌大学。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我一下子成了名人,但父亲只是用平静的声音回复那些溢美之词。他默默地打理好我的行囊并送我到学校。安顿好了之后,我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他第一次主动走到我前面。我看着他微微佝偻的身躯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谁知他突然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说着就又往学校的方向赶,仿佛儿子的大学是他的大学,于他充满了温和而强烈的归属感。
⑥回到校园,我们一起参观了传说中的樱花大道和民国时的建筑。每到一处,他都努力而贪婪地看着,仿佛要把永久的遗憾和逝去的理想看回来,仿佛要把四十多年似水的年华看回来。我知道,这么多年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并没有死,它还活着,它要化作浪漫樱花在我的大学开放。
⑦现在我上了大学妹妹在最好的高中做最好的学生。看起来很美,但家里的开支却日渐猛增。为了供我们兄妹俩安心读书,父亲又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手艺。母亲偷偷告诉我,最熟练的养蜂专家一天也要被蜜蜂蜇上五六次。我在学校里看到盛开的鲜花,便似乎看到父亲正被蜜蜂攻击,他所有裸露在外的黝黑的皮肤都是被攻击的目标。我甚至一度想回到家乡,杀死他的蜂王,踹翻他的蜂箱。我们总劝他戴上防护面罩,但这也没起多大作用,养蜂是细活,很多时候要靠眼睛和手感。父亲还是不得不经常裸露面庞去接触蜜蜂,顶多端一盆肥皂水在旁边,被蜇了就迅速抹一下,草草了事。
⑧前几天看到同学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也是这样。你不知道现在我有多爱他,爱他甚过我的青春,我的理想,甚至我的生命。我愿意他找个机会狠狠地揍我一顿,补上我为人子应该承受的痛楚。我愿意为他祈祷,为他折寿几年,只愿他多活几年,让我多做几年孝子。我要告诉他,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生永世做他这个没有背影的父亲的儿子。我还要告诉人们,其实父亲和孩子,他们是彼此的致命武器,孩子们一定要珍惜父亲的旷世伟大的恩情。这份情值得我们用全部的热爱和尊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
17.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父亲在“我”不同的成长阶段关爱“我”的几件事。根据文章内容填空。(3分)
小学时:父亲哭泣自责并抚慰被爆竹炸伤的“我”
中学时:父亲跟在后面陪“我”走路上学;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时:父亲送“我”上学并和“我”一起参观校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段中加点的“猝不及防地长大了”的含义。(4分)
19.请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对段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20.分析“我甚至一度想回到家乡,杀死他的蜂王,翻他的蜂箱”一句中加点词的作用。(4分)
第三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21题,50分)
21.写作。
从下边的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淡淡书香伴我行
(2)阅读下边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她坐在我对面
低头说珍重再见
虽已时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誓言与梦想
在分手的街边
她紧抱住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作文要求:
①要有自由、有创意地,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⑤不少于550字。
八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
答案及解析
1.戴、绣、吆、炽。
2.B
【解析】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用在此不合语境。素未谋面:指平素没有见过面。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也比喻人心机极深,难以猜测;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饶有情趣:形容某事或物很有情趣。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一面对两面,应将“平时的努力”改为“平时是否努力”。B项搭配不当,应将“做出了”改为“进行了”。C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4.D
【解析】罗素是英国人。
5.B
【解析】 语句衔接题是常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⑤点出喻体,即“船”,根据首句“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可知,其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故⑤应为第一句。④承上,以⑤句末的“岁月”作为本句的开端,故④应为第二句。②同样承上,承接上一句中“陌生的水域”,接着转折,因船熟悉而不感到陌生。故②应为第三句。①描写水域状态,点明前途的坎坷,故①应为第四句。③是一个总结句,总结说明了只要家团结,船便牢固,那么惊涛骇浪也是美丽的风景,故③应为第五句。本题应依次填入⑤④②①③,与A项相符。
6. ①山随平野尽 ②绿杨阴里白沙堤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长河落日圆 ⑤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7.(1)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内容主要是游戏战绩、明星八卦、各种自拍和幽默笑话,而分享读书学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很少。
(2)示例:同学,网络平台发布的消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如果随意转发会以讹传讹,造成极大不良影响的,所以我们最好在确定消息可靠性的情况下才转发,你说对吗?
【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先比较“信息分享”的内容,有游戏、明星、自拍、幽默笑话、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等,可知其内容多样化,在比较各种内容的比例,可知娱乐、游戏内容居多,而与家庭、校园相关的内容很少。据此,将这两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应根据需要确定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同时要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如可以先称呼“同学”,再表明劝说意图“请不要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接着说明理由“网络平台发布的消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如果随意转发会以讹传讹,造成极大不良影响的,还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说“您说呢?”,以引起对方的共鸣。
8.(1)培训教师 字典 (2)蝉 蟋蟀
9.C
10.(1)等到(2)这样
11.(1)从早上到中午,饭还没有出来,直指使感到很饥饿。
(2)不一会儿,佳肴美酒摆满在(直指使)面前,(直指使)却无法下筷。
12.前:很挑剔,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苛责下属。
后:不敢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责备他人了。
13.对饮食挑剔,但能听从他人劝说,知错能改的人。
【解析】
9.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根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本题C项应在谓语和宾语之间停顿,应将“可见饮食/原无精细”改为“可见/饮食原无精细”。
10.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比”“然”的意思,注意积累。
1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朝”“尚”“甚”“少顷”“盈”“箸”的意思。
1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根据文章中的“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可以看出之前直指使很挑剔,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苛责下属。根据“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可以看出之后直指使不敢因为饮食方面的问题而责备他人了。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此题可以从“以饮食苛求属吏”“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飨责人”,看出直指使是对饮食挑剔,但能听从他人劝说,知错能改的人。
【参考译文】:
曾任工部尚书的刘麟,告老还家。(当地)有位直指使,对饮食特别讲究,他百般挑剔,常常因此苛求部下,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等到有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刘麟招待他,说:“老夫本想设宴款待,又怕妨碍你的公事,就单单备了一顿便饭。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张罗,家常便饭,你能与我共同进餐吗?”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从早上一直过了午后,饭还没端出来,直指使十分饥饿。等到饭菜端出,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直指使一连各吃了三碗饭和豆腐,觉得吃的太饱了。不一会儿,美食好酒,陈列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但因为刚才吃饱了,)无法下筷。刘麟执意劝菜,直指使(为难地)回答:“我已经吃得十分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笑着说:“看来酒肴原本没有精致和粗劣的区别,饥饿时容易当做食物,饱时就难被体会,只是具体情形所造成的罢了。”直指使明白了老师的教诲,此后不敢再因为饮食而责怪部下了。
14.装死 分身术 变色 拟态
15.画线句子列举了狐狸骗猎人而逃生一例,更加具体有力地说明狐狸装死的技艺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16.不能。“似乎”表猜测、估计,不确定。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7.答案示例:
①父亲目送“我”乘车远去?
②父亲站在码头等“我”坐船回家?
③父亲养蜂供“我”和妹妹上学
评分标准:3分。每空1分。
18.答案示例:
“猝不及防地长大了”是说父亲的这次落泪让我深受震撼,使我突然之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变得懂事了,意识到了自己要承担起责任。
答案要点:
①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②长大:“我”在一夜之间理解了父母,懂得了要承担责任。
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
19.答案要点:
①“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形象地写出父亲以迎接者的姿态在我身边呵护着我。
②后面三句用排比的形式,突出了父亲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长久而深厚的爱。
③全句表现出了“我”对父亲这份爱的理解和感激。
评分标准:共4分,要点①③每点1分,要点②2分。
20.答案示例一: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本文是借朱自清的《背影》反向写没有背影的父爱,表现父爱的担当;而朱自清的《背影》则是借背影写父爱,表现父爱的深沉。本文是列举多个事件,以时间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则是重点写一个主要事件,以情感为线索。
答案示例二:
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内容上有所不同。本文写的是在各种事件中直接当面表露的真切的父爱,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隐含在艰辛生活里的含蓄的父爱;本文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辛苦养蜂供儿上学,朱自清的《背影》感人的一幕是父亲不顾自己的不易爬月台买橘子给儿子路上吃。
评分标准:共4分,每个不同点2分。
21.【解析】
题目一是命题作文。里面有几个关键词语:书香、伴我、行。所以写作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与“书”有关,不能是其他的东西;二是把握好重点,“书”和“行”是题眼,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读了哪些书给“我”的成长带来些什么影响;三是要注意叙述的角色,成长的主体是“我”,必须用第一人称叙述。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根据主题思想(书香伴我行)的要求,恰当安排文章的总体结构。建议本文采用比较传统的“总—分—总”结构,即开头总起,点出“我”入学以来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书香一直陪伴着“我”。中间重点部分,分写“我”在不同阶段阅读各种不同的书,从而得到各种不同的收获。(如:读书使我获得快乐,读书使我增长知识,读书使我明理、奋发,读书使我成熟、长大等等)最后结尾部分进行总结、点题:书香伴我行。其次,本文素材要真实,感情要真挚。只有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读书的故事,拥有真材实料,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在记叙自己读书的经历的过程中,必须穿插一些议论、抒情,就是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体会、感想、收获等实实在在的感情真实地表达出来。
题目二是材料作文。“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讲的是近与远的关系,人不应只看眼前,而应志在远方,胸怀理想,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生活。参考立意:一、生活中总有一些苟且,是你自己也是他人,让人无奈却又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其实人总是希望有美好的,故而有了那么多的联想,佛家的极乐之地,道家的无为之境,儒家的大同世界,西方的天堂。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多一些美好,少一些苟且。二、随着生活压力的骤然上升,“诗和远方”成为许多人的慰藉和希冀。寻一方好天地,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烦恼,慰劳疲乏的身心;寻一处好风景,出游踏青舒缓神经。三、即使现在的生活让你不如意,眼前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一些琐碎事让你痛苦不堪,但是你还有希望,还有明天,还有温暖的太阳,温柔的风,你还有心里的美好生活。就是眼前生活乱糟糟,也不要失去生活信仰,你还有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