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富贵不能淫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3、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孟子》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孟母三迁
《孟子》的故事
战国时期,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朝中的奸人利用。孟子游历到齐国时,对齐宣王也无能为力。他认为齐宣王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受到好的方面的熏陶,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一曝十寒
孟子成语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孟子成语
缘木求鱼
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没有鱼的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成语
揠苗助长
揠苗助长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孟子成语
出类拔萃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意思是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孟子成语
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意为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形容非常认真地去做某件事。 致:尽,极。志:意志。致志:一心一意。语出《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富贵不能淫
旧指有钱财、有地位。
①过分
②迷惑
走近作者
作者 孟子 名 轲 字 子舆 朝代 战国
评价 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作品风格 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代表作品 《孟子》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孟子称颂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主张“法先王”,行“王道”、“仁政”。在列国纷争和人民斗争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孟子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看法,强调统治者应重视人民的作用,这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性。
写作背景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朗读课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
天下熄。”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资料链接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百万之师。”
——《战国策》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行冠礼
教导、训诲
告诫
准则,标准
指丈夫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
夫家。女,同“汝”,你。
谨慎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使……迷惑
使……改变
使……屈服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
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
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
变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
作大丈夫!”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
分析内容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的精髓是什么?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要时刻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之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语录:
积累生字新词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
(2)古今异义词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
今义:?
同“汝”,你
有作为的人或男子。
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动词,居住
名词,居所,住宅
形容词,谨慎
动词,告诫
动词,能够
动词,实现
名词,正道,喻指“义”
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4)词类活用
①居天下之广居( )
②富贵不能淫( )
③贫贱不能移( )
④威武不能屈( )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之谓大丈夫( )
动词用作名词,居所,住宅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迷惑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改变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屈服
“谓”表判断
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孟子对大丈夫阐述的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武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