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
1.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方的界限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阅读诗句,回答3—4题。
3.“八月湖水平”的原因是
A.8月是雨季,降水多,湖泊受补给多 B.气温高,风力小,水面平滑如镜
C.暴雨冲刷,泥沙沉积,湖泊淤浅 D.正值副热带高压控制.水量平稳
4.诗句所描写的地区目前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水田农业,精耕细作
B.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高
C.作为全国的“粮仓”,粮食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D.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上海原是一个小渔村,自清朝开埠以来,工商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和港口。据此回答5-6题。
5.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位置优越 B.地形平坦 C.气候温和 D.劳动力充足
6.下列不属于上海的区位优势的是
A.广阔的经济腹地 B.高素质的劳动力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矿产资源丰富
7.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 D.玉米、芝麻、甜菜、大豆
读右图回答8—10题。
8.图示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9.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10.该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漠化 ③酸性土壤改良 ④盐碱地整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1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发生里氏8.5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关专家认为,如果这个地区有像太平洋海啸预警系统一样的设施,就可大大减少死亡人数。能及时、全面、迅速监测海啸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DOS技术
13.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一种物质所产生的自身辐射或对外来辐射所产生的反射和透射,形成了该物质的一种特殊标志——波谱特征。下图显示了松林、草地、红砂岩和泥浆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14—15题。
14.红砂岩具有高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 B.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15.在近红外线波段反射率变化最大的是
A.泥浆 B.草地 C.红砂岩 D.松林
16.图中显示出直接利用遥感的工作是
A.判断水域状况 B.预测植被类型
C.估算地物面积 D.判断土地利用类型
读GPS手机界面图,界面上的时间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17—18 题。
17.此时,持有GPS手持机者所在的地形区为
A.江汉平原 B.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18.如果此日全球昼夜平分,那么此地离日落还约有
A.56分钟 B.1小时
C.1小时1分钟 D.1小时5分钟
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于日落时正好飞越日界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9—20题。
19.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非阴影为白昼),可能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0.此时,旧的一天占全球范围的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无法确定
读表,据此回答21—21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表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2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2.下列关于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读图,回答下列23—26题。
23.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 B.只有夏汛
C.只有秋汛 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24.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水电站 B.油田 C.天然气田 D.煤矿
2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26.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某同学在北半球P地利用日影测当地的经纬度,当P地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4时40分,P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0°,该日全球的昼夜状况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做27—28题。
27.P地的地理坐标为
A.120°E 43°26ˊN B.160°E 50°N
C.80°E 40°N D.80°E 23°26ˊN
28.此日,正午影子朝正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C.20°N以南的地区
D.20°N— 70°S之间的地
二、综合题
29.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4分)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2分)
30.读“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2分)
(2)填出图中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每空0.5分,共8分)
盆地:(一) ;(二) 。
高原:(三) ;(四) 。
山脉:a ;b ;c ;
d ;e ;f ;
g ;h 。
灌溉农业区:A ;B ;C 。
第一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A
D
A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C
B
D
B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C
D
B
B
B
C
D
二、综合题(共10分)
29.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2分)
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莱、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结合表格解释有道理即2分)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2分)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答出1点即2分)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2分)
30.略
(1)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西地区。
(2)盆地: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高原:内蒙古高原
山脉:天山 阿尔泰山 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昆仑山 灌溉农业区:河西走廊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