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2.关于区域划分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为了明确区域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C.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内部的各种特征
D.为了制定统一的区域开发方案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6.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7.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8.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9.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10.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11.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12.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 B.冬小麦、大豆、甜菜
C.玉米、大豆、油菜 D.玉米、甜菜、甘蔗
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类型、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做13、14题。
13.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右),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其主要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遮阳
14.适宜的室内光照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繁殖,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微小气候。在建筑学中,日照条件是指阳光直接照射到房间内的时间长度和光照强度。对同纬度的不同地区而言,下列因素中,与日照条件无关的是
A.房屋的朝向 B.房屋之间的间距
C.窗户采用单、双层结构 D.窗户的大小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回答15~20题。
15.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
16.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CIS技术程序中属于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17.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A.21颗和3颗 B.22颗和2颗 C.21颗和4颗 D.24颗和4颗?
18.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 B.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19.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20.有关全球定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21~22题。
2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2.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的叠加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3.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24.地理信息系统的简要程序是
A.信息源一数据处理一数据库一空间分析一表达
B.信息源一空间分析一数据处理一数据库一表达
C.信息源一空间分析一数据库一数据处理一表达
D.信息源一数据库一数据处理一空间分析一表达
25.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 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
26.能体现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应用趋势的是
①GPS汽车导航 ②空间信息网站 ③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 ④国土资源管理
⑤航天测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
27.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系统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气象预报
28.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陆地上能进行准确定位
B.只有在海洋上能进行准确定位
C.能为飞行中的飞机或行驶的船舶进行定位和导航
D.只能为固定目标进行定位
29.GIS与地图的最基本差别是
A.空间模型 B.数据模型 C.阅读速度 D.空间分析能力
30.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每空2分,20分)
32.阅读下面三则资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2分)
材料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一系列恐怖主义袭击事件,过后,美国在阿富汗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恐怖主义军事行动,并一举摧毁了塔利班政府。
材料二:1999年3月27日,北约部队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被南联盟的防空部队击落。飞行员跳伞后在脚触地的一刹那,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当间谍卫星把呼救信号传送到北约空袭南联盟指挥所后,美军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6小时后,当一架M—6B电子干扰机发现飞行员的准确位置时,一架MH—60G搜索与救援直升机降落在飞行员的面前,把飞行员接上了直升机并安全返回基地。
(1)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美国对塔利班政权大至军事设施小至主要组织成员的打击异常精确,其信息资料的精确性主要是依靠(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美国联邦特工的侦察
(2)根据材料二判断以下两题:
①在对美国飞行员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飞行员发出的呼救信号你认为属于( )
A.GIS信号 B.GPS信号 C.CRS信号 D.以上都不对
②在对美国飞行员进行的营救行动中,要准确地对飞行员进行定位,依靠的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并简要地阐述该技术系统的主要特点。(8分)
33.将“数据通讯技术”、“GPS”、“RS”、“数字地球”填入下表中。(每空2分,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ADAD 6—10 BCAAA 11—15 CADCA 16—20 BABAD
21—25 ABCAD 26—30 BBCBD
二、综合题
31、
32、(1)B(2)①B ②技术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主要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3、左:数据通讯技术 中:上为GPS 中为RS 右:数字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