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 与地图相比,GIS技术的优越性不表现在
A.空间数据以数字形式储存,比纸绘地图更精确 B.GIS更有利于信息更新
C.GIS较地图直观性强 D.GIS可以快速进行各种空间分析
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江苏省苏州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3.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4~5题:
4.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5.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6.无论是在飞机或汽车上,还是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有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季节 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座标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回答7—8题。
7.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
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8.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的规模越来越大。据此判断9—10题。
9.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经济的全球化 ②充足的劳动力 ③现代的通讯技术 ④廉价的土地 ⑤资源及能源供应充足 ⑥农业的基础 ⑦开辟新的市场 ⑧优美的环境 ⑨减少本国的污染
A、①③⑤ B、②④⑥⑧ C、①④⑤ D、②④⑤⑦⑨
10.美国、日本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广新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
B、环境污染范围减少
C、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D、有利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1~12题。
11.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
①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③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 ④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生物残体分解快 B.植物生长速度快
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13.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
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C.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D.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下图为三家企业投资建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原料、b市场、c劳动力 B.a劳动力、b市场、c原料
C.a劳动力、b政策、c原料 D.a市场、b政策、c交通
15、三家企业对厂址地点选择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a交通优势、b市场优势、c劳动力价格 B.a技术优势、b劳动者素质、c交通优势
C.a劳动力优势、b市场优势、c能源优势 D.a技术优势、b交通优势、c政策优势
16、三家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共同目的是
A.为接近原料产地 B.为利用廉价劳动力
C.为接近消费市场 D.为追求更高的利润
17、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
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桑蚕产区
18、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19、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
B.20世纪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
C.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D.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
20、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形成“遍地开花,分散发展”的局面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个城市的功能结构趋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2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①华北平原供水极其紧张 ②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因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22、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主要位于
A.东北和西南 B.华北和西北 C.东北和华北 D.西南和华东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24、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
A.①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 D.三条线路均可
25、“西电东送”的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行能力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26、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船被广泛使用后,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由早期的交通阻隔变成了便利的通道。 ( )
27、汛期时要对水灾地区进行宏观监控,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 ( )
28、人类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
29、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表现在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表植物体内,一旦雨林被毁,养分丧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 )
30、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生产量居世界第一,人均煤炭消费量也居世界第一。 ( )
31、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西部山地,落差大,但降水少,水能不丰富。 ( )
3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基地。 ( )
3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能率先发展起来的关键是地理位置优越。 ( )
34、我国能源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是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首要原因。 ( )
35、发达国家到我国兴办汽车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有充足、廉价的劳力资源。 (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请将答案写到答题卷上)
36、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0分)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出现酸雨危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中标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2)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1999年黑龙江省政府作出决定,停止对其围垦,主要原因是( )
A 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应积极开发矿产资源
B 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 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水生生物
D 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
(5)关于东北地区黑土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北黑土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和松嫩平原东部、北部
B.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
C.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D.经过几十年的开垦、耕作,东北黑土在不断成熟,肥力不断提高。
38、阅读下段材料和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7分)
上海目前每年消耗煤炭4200多万吨,占全市能源总量的70%左右,其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度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仅影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杭州等浙江省主要城市高达50%。假如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可减少9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有_____ ____、
_。
(2)天然气的使用对上海等地区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__________ ___ ______;②_________ _____。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
;
。
39、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13分)
(1)A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I.城市 (填代号)是我国最大城市。填写工业城市名称:⑥ ;⑧ 。
II.本区农业发展不利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 。
(2)B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①写出图中序码所代表的著名经济特区,D是__________、 G是_________(填名称) .
② B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丰富的 资源,发挥其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 密集型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 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 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A、B两个三角洲地区相比, (名称)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地理答题纸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6(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10分)
(1)填图。
(2)
(3)
(4)( ) (5)( )
38、(7分)
(1) ,
。
(2)①__________ ___ ____;
②_________ _____。
(3) ;
;
。
39、(13分)
(1) , , 。
II. 、
(2)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
② __________优势和__________优势, 密集型产业; 优势逐渐丧失, 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
(3)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C
C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A
D
B
A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A
A
C
二、判断题(10分)
ABAAB BABAB
36、(10分)
(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2分)
(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2分)
(3)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危害(2分)
(4)黄土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土地遭到流水侵蚀作用严重(2分),植树种草,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走农林牧相结合的道路(2分)。
37、(10分)
(1)(3分)略
(2)土壤肥沃 (1分) 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1分)
(3)温带季风气候 (1分)
(4)B (2分) (5)D(2分)
38、(7分)
(1) ①排放酸性气体,形成酸雨、酸雾;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城市热岛、全球变暖;②产生废渣,占用土地,淤塞河道,污染环境;③废弃物污染水源 (任答两点给分 1点1分共两分)
(2)①缓解该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 (1分)
②改善能源消费构成,改善大气环境状况(1分)
(3)①加快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缓和中西部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任答两点给分 1点1分共两分)
39、(13分)
(1)I. ⑤ 南京 杭州(每空1分,共3分) II.伏旱、台风、旱涝多、春季低温。(回答其中两点得2分)
(2) ①珠海、深圳 ②劳动力(1分) 政策(1分)、侨乡(1分)、劳动力 (1分)廉价劳动力(1分) 高新技术(1分)
(3)珠江(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