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A.外向型 B.内销型
C.辅助型 D.内向型
2.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在位置上相邻,而且与港澳地区形成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是:
A.前厂后店 B.前店后厂
C.前后皆厂 D.前后皆店
3.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地面积不断减少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4.关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B.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D.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关键条件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C.著名的侨乡,广大侨胞的投资、引商、引资 D.劳动力资源丰富
6.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 B.酸雨严重
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7.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8.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供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生产设备 D.技术指导
9.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从“三来一补”起步的。“三来一补”是指
A.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B.来人指导、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C.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进口贸易
D.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人指导和补充贸易
10.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C.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11.大珠江三角洲群的核心城市包括
A. 香港、广州、澳门 B. 珠海、广州、深圳
C. 香港、广州、珠海 D. 香港、广州、深圳
12.在工业化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劳动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
13.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 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14.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
A.许多乡村地区人口比重逐步提高 B.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C.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城镇数量猛增 D.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15.伴随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A.农副产品不足 B.水资源不足 C.资金不足 D.发展空间不足
16.东北地区包括的范围是
A.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B.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
C.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D.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东部
17.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是农作物仍能一年一熟,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优势 B.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的优势
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D.暖流的影响
18.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9.关于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
20.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
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二、综合题(每空、每要点2分,共60分)
21、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乙基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等。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
(3)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 商品粮基地,分析乙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
22、读下图后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物名称:
城市:
A B D F G
铁路: C
海洋: H
(2)上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的的有利条件是: 和
、 以及 。
(3)与“长三角”相比,上图所示地区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23、若右图以北极为中心?
(1)、若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且北京时间为2009年3月21日8点整,则太阳直射点为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代号)
,其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的时间为2009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_时整。?
(2)、若阴影部分表示3月21日,非阴影表示3月22日,那么,点E的经度为_______________,点B的经度为__________,点F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___,北京的时间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_时整。
答题纸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60分)
21、
(1) , 、 。
(2)① ,
② ,
③ ,
(3) ,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
22、
(1)城市:A B D
F G
铁路: C 海洋: H
(2) 和 、
以及 。
(3)
23、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日、时)。?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日、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B 6.A 7.C 8.B 9.A 10.C
11.D 12.C 13.C 14.A 15.D 16.D 17.C 18.D 19.D 20.B
二、综合题
21、
(1)水稻, 玉米、(春)小麦
(2)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充足
(3)乙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期等
人均耕地面积大;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工业基础良好;机械化程度高,市场需求大等
22、
(1)广州 香港 珠海 澳门 深圳;京九;南海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 侨乡的背景
(3)南岭阻隔,国内经济腹地小;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均处于劣势。
23、
(1)、A (0°、180°) 3 20 15时
(2)、180° 90°W 0时或24时 3 2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