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5 21: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的一生要吃掉大量的食物,吃无毒、无害的食物是健康饮食的基本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被用于农作物生产和食品加工,环境的污染也影响到食品的安全。因此,食品是否安全、是否被污染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合理搭配、消化器官的保健之后,有必要帮助学生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的常识。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加工食品。又对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缺少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放在调查加工食品的安全性上。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认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学习给食物分类的另外一种方法。食物除了可按其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分类外,还可以根据其生产方式分为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两大类。为了长期保存、便于食用,人工加工成的食品叫加工食品;从大自然中直接得到的食物为天然食品。通过分类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的主要区别,培养分类能力,引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第二,调查加工食品是否安全,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加工食品。这部分内容又分为三层:(1)认识加工食品中的色素,知道加工食品中除食物外还加入了其他的成分,引出食品添加剂的话题。加工食品中添加色素,可使食品外观漂亮、诱人,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是他们选择加工食品的主要原因。因此,课文以人造食用色素作为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切入点,通过比较饮料残留在舌头上的颜色,引导学生认识色素是一种添加剂,初步了解区分天然色素和人造色素的简易方法。(2)调查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了解它的作用和危害。课文以学生特别爱吃的方便面、火腿肠、可口可乐为例,用图示的方法告诉学生可采用查看食物标签中的原料成分来进行调查,了解其中有哪些是食物添加剂,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通过调查加工食品添加剂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调查食物——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这样一个科学调查研究的过程。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某些的具体问题联系紧密,因此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性问题,促使他们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同时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具有实际锻炼的意义。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较多,课文表格中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学生又易理解的种类。关于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可通过查询的方式来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并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些食品添加剂的资料。(3)用食品添加剂的知识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自觉改变对加工食品的喜好。
第三,认识天然食品是否一定安全。这是针对有的人认为天然食品都是安全的看法,结合环境污染和食物腐败变质的常见现象,指导学生认识天然食品是否安全还要看它是否被污染、是否新鲜。课文列举的是垃圾、污水、农药对食物的污染。此外,食品的加工、运输、烹饪过程都可能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教师可结合实际适当补充。
第四,学习食品安全常识。课文介绍了用多清洗、多浸泡的方法除去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方法,提倡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食物安全常识还包括烹饪加工、怎样选择无污染食物、不购买“三无”产品(无注册商标、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选择最近生产日期的加工食品等,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做适当补充。
教学中若要补充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活动,或组织学生开展食品调查的实践活动,可上两个课时,也可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课上进行研讨交流。
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但我们的食物安全吗?这是值得学生探究的问题。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孩子热衷于垃圾食品,肯德基、薯片、可乐、口香糖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些食品虽美味可口却含有很多的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定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从而提高安全系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成长。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加工食品、什么是天然食品。
2.知道过多摄入食品添加剂有损健康。
3.能够识别常见食品属于加工食品还是天然食品。
4.能够识别加工食品包装袋上添加剂的安全范围标志。
5.知道怎样做到安全饮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调查加工食品的安全性。
难点:认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危害。
评价任务
1.能够识别常见食品属于加工食品还是天然食品。
2.形成安全饮食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色彩鲜艳的小食品和饮料的实物或图片。
学生准备:每人收集1-2种有配料说明的食品包装袋、果汁饮料瓶上的成分说明,向有经验的人询问这些配料的作用及安全性,并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示:我们先来开一个食品博览会,然后把我们对食品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要知道到底吃什么、怎样吃才安全。
二、开一个食品博览会
1.小组准备博览会。
2.举办食品博览会。小组同学互相参观带来的食物标本,了解食物的味道、色彩及配料情况,教师也准备一些色彩鲜艳的(含色素多的)小食品参加博览会。
注意:教师要事前检查学生所带食品是否安全、卫生。
3.师生交流活动。
(1)分类:这些食物中哪些是加工食品、哪些是天然食品?
(2)讨论:食品中诱人的色彩是什么?你知道关于色素的问题吗?
(3)小结:食品中添加人造食用色素,可以改变食品的外观,但多吃了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4)调查:加工食品中还有其他添加物吗?大多添加了什么?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食物添加剂的资料。
(5)填写调查报告。
三、整理我们的调查报告
1.师生共同汇总:分析调查结果,我们能发现什么?
2.交流:食品添加剂安全吗?说说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加工食品?
4.各小组汇报一周来对食品的调查结果,组与组展开评价:哪一组调查得全面、表达得直观生动。
5.小结:食品添加剂可以方便食物的保存,增加食物的色、香、味,给我们带来方便,也丰富了我们的食物。但是,应尽可能选择添加剂少、添加剂量安全的加工食品,并要注意不多吃。
6.统计:把自己三天内吃过的食物分为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两类记录下来。
7.讨论:你的饮食是否健康?为什么?
四、讨论:天然食品都安全吗
1.提问:新鲜的天然食品都安全吗?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讲述:垃圾猪、被污染的鱼、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等不安全的天然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出现,它们也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4.出示相关信息链接:食物中毒事件。
五、导行
1.讨论:怎样吃才安全?
(1)小组讨论:怎样吃才安全?
(2)小组汇报交流。①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②多清洗,多浸泡;③多吃绿色食品;④少吃腌腊食品。
2.拓展活动: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了解更多的安全饮食的方法。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中食品安全为教学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堂活动。本课的特色主要有:
一、创设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收集食品包装袋、观察与讨论等教学环节,训练了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经历过的事情“带到”课堂中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真诚、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二、教学过程能把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学生自我分析常吃的零食配料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知识、摄入过多的危害、如何选购安全的食品、不安全的食物等内容,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真正让生活走进了课堂,体现了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实践“科学为大众”的教育目标。为了更贴近同学们的生活,教学中有许多创造。例如,选购安全食品的注意事项,又例如,在“食物安全”的学习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中的“发现”,常见食物的识别标准等都说明了学生有许多实际的经验和“发现”,只要积极性调动的好,并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科学教育就更能生活化,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