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5 21:2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认真倾听的习惯和态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观察主要还是被动观察,但已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开始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操作意识比较薄弱,易简单化。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记录表、音叉、鼓、黄豆。
演示实验材料:锣、钢尺、皮筋、音叉、鼓、
教学过程(基本按照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归纳点拨、训练反馈、拓展延伸五个环节进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游戏:听声音,猜名字。2、关于声音,大家想了解些什么?
3、这节课就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提出假设
1、猜测: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怎么验证猜测?
3、小结:让物体发出声音。
三、让学生制造声音,激发学生的前概念
1、想办法使鼓、钢尺、橡皮筋、音叉物体发出声音。
2、汇报、交流发声的方法。
3、感知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不一定会发声。
四、通过实验验证,归纳点拨“什么是振动”
(一)通过观察“钢尺、橡皮筋、鼓发声时的状态”探究活动,证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1、出示要求。
2、小组探究。
3、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4、归纳:什么是振动?
五、通过实验验证,归纳点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观察音叉的振动,证明音叉确实在振动。
2、归纳总结: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通过“锣”从反面验证概念。
六、训练反馈
1、我们说话的时候是不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在振动呢?
2、出示练习题。
七、拓展延伸
口哨发出声音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课后同学们去研究一下,好吗?
学生听声音,并思考
学生猜测。
思考、回答、交流。
1、学生活动
2、汇报交流方法。
3、学生通过演示知道用力不一定有声音产生。
1、学生读要求,分组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
3、归纳点拨、引导启发学生“什么是振动”。
1、学生思考怎样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2、分组活动。
3、归纳总结。
4、师生互动游戏。
全班汇报交流。
1、读课题,感受喉部声带在振动。
2、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学生思考。
用游戏引入研究的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让学生猜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归纳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找到使物体料发声的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利用三种性材料的操作,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将孩子观察的表面现象归纳出共同的科学概念。
通过“、音叉、锣”正、反面再次验证,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反馈本节课的知识点。
课后作业的设计给孩子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体现了探究的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