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五、雨林的的困境与出路
——开发还是保护 学习目标
1.知道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的作用及现存的原始森林的类型和分布地区。
2.会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及其生态的脆弱性。
3.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 建立正确的环境观.自学梳理:读教材P26-P30
前言、“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完成学案:《自学梳理》并读一读。
限时:12分钟一、森林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五、雨林的的困境与出路
——开发还是保护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2、环保功能③繁衍物种,保持生物的多样性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大自然的总调度室1、生态效应3、森林的破坏气候失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一、森林的生态效应、环境效应及分布除了生态和环境效益还有很大的经济效益1、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 2、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净化空气说说下列资料反映森林的作用: 调节气候3、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防风固沙[讨论探究——P26活动题] 限时:3分钟 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 森林面积减少 大气CO2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 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 一些沿海低地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森林面积减少。首先要保护好现存的森林,其次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1世界森林集中在 和 地区(自然带)思考2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而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地球的低纬度气候湿热,高纬度长冬无夏,自然条件严酷,难以通行,地广人稀,开发较晚,因而森林免遭人类大规模破坏,得以保存下来。而中纬地区因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利于发展农业,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经过人类长期的开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已被破坏殆尽,部分林地已永久性地变为农田和牧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分布有什么规律?雨林为何能延伸到15o---25o位置?赤道附近地区。 多处大陆向风(信风)地带,受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思考 绿 色 腰 带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雨林的分布:①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图2.15从某种意义上说,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地球之肺图2、雨林全球性的环境效应: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⑴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减弱,空气干燥,从而降水变少,气候变得干旱,甚至出现旱涝无度的局面。
⑵从全球来看,雨林担负着“空调机”和“加湿器”的功能,若雨林被毁,全球除变干旱外,还会造成气温升高,酿成全球变暖的恶果。思考1.图中显示出水循环中的哪些环节?
2.雨林对当地水循环有什么影响?思考 1. 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植被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 ⑴使水循环异常活跃,表现在蒸腾、降水和径流环节上。
⑵增加水循环的水量。
⑶内陆循环也很活跃。雨林蒸发、蒸腾的水汽,除通过内陆循环在雨林地区产生降
水外,水分还被带离亚马孙地区,为其他地区供应水汽。1、雨林生态的优越性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高温多雨生产力旺盛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高生产力的生产群落土壤生物枯枝落叶雨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示意图圆圈大小表示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2.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生长快、养分需求大全年高温多雨生物量大,生长快养分流失多、积累少淋失、分解作用明显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主要储存在植被而土壤贫瘠;地上植被又最易遭受人类破坏;
一旦被破坏则难以恢复。思考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⑴至少15年原始森林肥力状况因为森林焚烧使土壤肥力增加经过几年耕种后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弃耕后土壤肥力缓慢增加加速雨林的衰亡当休耕期<15年,森林再生是不完全的,长此以往必会引起土地性状的改变,出现森林减少甚至丧失。若休耕期>15年,森林能完全再生形成次级森林,但要恢复成原始森林状况,还需要80~100年时间。人口增加可供迁移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加大休耕期变短森林植被恢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