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从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出发,引领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究与发现活动,学会在“做”中学。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最后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能初步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
师:今天老师带来大家一些声音,想给大家听一听,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倾听,听听看,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都告诉你什么?好吗?
2、提问:来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告诉你什么??(学生汇报,师板书)?
3、小结:确实呀,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二、想办法制造声音
1、师:刚刚我们听了一些声音,我们现在试着来制造一些声音。?
(1)每个小组桌面上有这样的气球,一会儿,每个同学拿一个,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使他发出声音,一会儿做给大家看。(学生动手活动)?????
(2)下面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你把气球放回去。现在老师不给你提供其他任何物体,就请你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试试看,谁的方法与众不同。????
2、师:刚刚呢,我们去听了一些声音,又试着制造了一些声音,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我们自然界,这么多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板书课题)?
(指生试着汇报)
三、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找出物体发声的原因?
1、师: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在你们的桌面上,把实验记录表拿出来。先看一下实验记录表,能看懂吗??(看一看,那一栏老师给你画得图,你在填表时也可以用画图或画箭头的方式表达出你看到的现象)?
在实验之前,我们来看一下要求。(投影示要求)?
(1)实验时,动作轻一些,避免损坏仪器或声音过响影响他人实验。?
(2)注意观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或摸一摸的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和鼓发出声音时,本身有什么变化??
(3)小组分好工(轮流做,一个同学做的时候,其他同学观察),依次开展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
(学生实验。记录。师指导。)?
2、交流。?
师:好,谁来把自己的实验经过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3、师:那么,通过刚刚这三种物体发声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就是关于声音的产生方面的??
声音是不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我们先不急于下结论。我们再来看几个小实验。?
(1)用手摸自己的喉部,发出“啊”的声音,发声时,你有什么感觉?(生汇报。)?
(2)敲击音叉,你再听到声音的同时,你会看到什么?(视频)(生汇报)?
4、师:对了,你们都是细心地孩子。像刚才的实验中,尺子发声时,在颤动,橡皮筋发声时,会振动,小鼓在敲响时会振动,包括我们的喉部发声和音叉发生时都发生了振动,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要振动。这就说明:声音的产生的原理就是振动。也就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物体的振动)?
5、举例证明。?
(1)拿杯子倒水。有声音吗?这是什么在振动??
(2)拿出空饮料瓶,对瓶子吹气,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放泡沫小颗粒验证)。?
6、反证法证明。?
师:既然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那么振动停止是不是声音就停止了呢??
大家看?老师手上的音钹,(敲)注意观察,音钹发声时的状态。谁能让声音马上停止呢?为什么这样做,声音就停止了呢??
7、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了只要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这也证明了: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所有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对声音有更多的发现。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