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声音的传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声音的传播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16 21: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而后,通过科学家们曾经做过的真空铃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学情分析:
声现象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声音是我们重要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是学生对于“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是很迷茫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并设计传声实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教学设计思路:
《声音的传播》是《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一单元的第2课。本课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要通过空气来传播开始,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然后对声音在液体、固体中能传播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方式,在猜测声音能否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来证明,从中知道声音要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进行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一段棉线、牙签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发现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那么,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
师: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仔细听实验中铃声的变化?(播放光盘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
师: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生:空气中的铃铛能传播声音,抽掉空气铃铛不能传播声音。
师: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气体中能传播声音,关于这点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事例,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光盘 卫星升上天空)
二、研究固体和液体是否能传播声音。
师: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师: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
师:请同学们读书上实验的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
师:(小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是固体,水是液体。所以声音能通过空气、固体、液体传播。(板书 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液体传播)
三、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师: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呢?
师:老师在讲课,(走到学生中间)指名学生,你能听到吗?你也能听到吗?大家都能听到老师讲课,这说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呢?
生:四面八方。
师:对,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板书 方向 四面八方)
四、玩“土电话”。
师:现在,我们就用声音传播的特点做一个玩具“土电话”。我们一边玩,一边思考声音是怎样通过“电话”来传播的。
师:请同学们读书上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开始。
师:在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
师:(小结)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实验中要拉直棉线,拉直的棉线能很好的传递振动,松垮垮的棉线会抑制振动,减弱并最终吸收振波,使振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师:聪明的古代人,就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而解决了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同学们知道伏罂而听这个成语吗?请同学们阅读资料。(各小组发资料。)
六、拓展。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板书设计: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空气、固体、液体传播的
方向 四面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