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6 22: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诗词五首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不为五斗米折腰
义熙元年(405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人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所作,题为饮酒,实际是借“饮酒”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熟读诗歌
初解诗意
将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无车马喧嚣的烦扰。
你问我怎么做到这样?精神远离尘嚣,超脱世俗,自然就觉得住所僻静了。
在东篱附近采摘菊花,悠然地望见了南山。
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景致更加美好,飞鸟也在这时结伴而回。
这里边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世俗官场生活的厌弃
对隐逸生活的满足
对大自然的热爱
他是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好,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创作背景:
理解诗意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看见花儿,也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快要插不上簪子了。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国后加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惨象,使人触目惊心;
草木后缀“深”字,描绘出了乱草遍地,人烟稀少的荒芜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破” “深”写出了安史之乱时长安城里凄凉的春景,这些景的描写渗透了诗人伤神忧国的无限沉痛之情。
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 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2.)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为珍贵,(3.)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面对沦陷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仅17岁。此诗写一位激昂慷慨、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坍塌。
乐府曲名。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句解】
敌军似乌云压进城垣,城垣就要被摧垮。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闪烁着金光。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即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句解】
悲壮的号角,弥漫在深秋的天空中。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抵达。
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句解】
为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手操宝剑誓死保卫祖国的边疆!
指宝剑。
译 文
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朝廷血战到死!
理清内容
首联 (白天) 严阵以待 形势危急
颔联 (黄昏) 刻苦练兵 战斗惨烈
颈联 (夜晚) 天降重霜 潜师奇袭
尾联 抒情 誓死杀敌 报效朝廷
齐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写作背景)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归纳小结
全诗表现了唐军战士浴血奋战,以死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诗中引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临易水”引用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典故。荆轲在易水边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表现将士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豪情。
“黄金台”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求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视死如归的精神。
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合作探究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赤壁
杜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史之作。
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作分析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
(一)、结构:


(二)、特点:
(三)、主题:
③④句议论感慨
借物咏叹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小结: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帝的话语。
【上片】写梦境及天帝的问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环境描写
怎样理解“接”、“连”、“转”、“舞”的含义?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同“漫”,空,徒然。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下片】写自己的苦闷及词人与天帝的对答。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吹得。
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翻译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
意象:天、云、雾、星河、千帆
景象壮丽
动词贴切
以“帝所”寄寓美好的希望
动词:接、连、转、舞
意境:雄奇瑰丽,虚实结合
天帝形象:慈祥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