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自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7 18:3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自测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 塞(chéngsè)   迂(yū) B. 荷担者(hè)  箕 畚(jī?běn)  始 龀(chèn) C. 穷 匮(kuì)?????????????????????? 厝(cuò)??????????? ? 冀之南(yì) D. 万 仞(rèn)?????????????????????? 亡以应(wú)???? ? 雍南(yōng)
2.下列文字常识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B. 《列子》是西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著的。 C.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D. 《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
3.(二)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赤壁》——杜牧——唐朝——咏史怀古 B. 《饮酒》——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 C. 《渔家傲》——李清照——宋代——托物言志 D.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朝——边塞诗
二、默写
4.(一)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妻儿消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诗人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壮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渔家傲》中,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5.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展开想象,加以具体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说说“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 ?______? ②曾不能 损魁父之丘 ______ ③寒暑 易节,始一反焉 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B.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杂然相许
吴广以为然
D.以君之力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
( 4)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 ______ (用原文回答)? (5)下列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______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探究
(1)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
(2)写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意思。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富贵不能淫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问题探究
(1)结合文章,概括回答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正确; B.正确; C.“冀之南”的?“冀”应读“jì”; D.正确。 故选:C。 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2.【答案】B
【解析】A.正确; B.?《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著的;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3.【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 ABD搭配正确。 C《渔家傲》——李清照——宋代——借景抒情。故C搭配不正确。 故选C。 4.【答案】(1)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2)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3)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4)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 (5)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6)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7)我报路长嗟日暮? ? 学诗谩有惊人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理解、背诵、默写能力。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直接性默写题考查了学生的记忆书写能力,重在突破书写有障碍的字词;理解性默写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意在不可死记硬背名篇名句。本题(1)是直接性默写题;(2)—(7)是理解性默写题。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哪一种默写题,都要把字写正确写规范,错字、别字、添字和漏字均不得分。标准很高,不可小觑。本题要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书写:“溅”“摧”“谩”等。 5.【答案】【小题1】?这句话描写了诗人悠闲地在竹篱笆前采菊,无意中抬头见南山幽静的景色这一场景,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闲适之情。
【小题2】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般清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这句话描写了诗人悠闲地在竹篱笆前采菊,无意中抬头见南山幽静的景色这一场景,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的闲适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重点句与主题的把握能力。本题不难,对名句进行赏析,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般清净。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和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 6.【答案】(1)水的南岸;削减;更替; (2)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样呢?;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D;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D
【解析】(1)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阴:水的南岸。 ②句意为: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损:削减。 ③句意为: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易:更替 (2)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损:削减;句意为: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②中重点词语有易:更替;句意为: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项中的“其”分别解释为“他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项中的“焉”分别解释为“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不译”;C项中的“然”分别解释为“…的样子”“对”; D项中的“以”都解释为“凭借”。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参考答案: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作答即可。愚公不仅有移山的决心,而且有具体的办法和行动,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结合选项可知答案为:D 答案: (1)①水的南岸 ②削减 ③更替 (2)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 ??????? ②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D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5)D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7.【答案】(1)生于忧患。 ? (2)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3)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4)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解析】(1)此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及理解段落作用的能力。中心论点在文章中有它常见的位置,开头或者结尾,有时要自己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中反复提到,难度不大,从题目、首段和结尾均可判断出。 (2)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此处注意“生”“死”的含义。 (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4)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5)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 8.【答案】(1)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 2)在孟子心目中,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 (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 4)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要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该题让学生在通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该题让学生在通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在孟子心目中,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对全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答题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通读全文可以看出: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解读的能力。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相应的答案。此题要结合自身实际,写出生活感悟即可。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9.【答案】【例文】 留一点快乐给自己 我不知道人活着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不是半着你一生,我想谁都会说不是。因为人在这个世界上,必要都要经历人生的坎坷,尝便酸甜苦辣的滋味。但我感觉我越来活的越累,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但越是这样越感觉内心空虚,孤独寂寞。 那么怎么才能叫自己快乐起来那?想让叫自己快乐起来,就要远离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注意一些必要做的事情,更能看清你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心灵的空间渐渐扩大,而你就越觉的轻松。 现在的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如果都不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容易产生疲劳感,感觉自己活的很累。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学会放松自己,学会放的下,放的下有几方面,一是财富能否放的下,这方面我是能放的下,你有在多的财富,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以没必要有太多的财富,是只够生活所需要就够了。二是名利是否放的下,我这个人不喜欢争强好胜,对名利看的不太重,在工作中也不和他们争什么,只求一切顺利就行。三是情感是否放的下,人世间最说不清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我感觉我好象也陷入其中,现时生活没有太多的温暖,没有更多的快乐,身体上得不到放松,精神上没有寄托,每天晚上只能对着天空发呆,想着朋友对我的关心,我会一时沉进在虚拟的幸福之中。四是忧愁是否放的下,生活中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假如你有不顺心的是就愁眉苦脸的,心情不快乐,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疾病的,忧愁可说是妨碍健康的大敌,所以遇到什么事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泪水去冲洗。 把该放下的就放下,多想想开心快乐的事情,让快乐形成一中习惯,有很多人都忘记了开怀大笑,从现在起我也要学会真正的从心里开怀大笑的习惯,消除悲观的思想,使自己能发出衷心的笑容,留点快乐给自己,尊循自己的愿望去生活坚持自己的生活原则,自由自在地用平静的心态微笑地去看世俗的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半命题作文,选材有很多的自由,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材料,或易写的话题填写题目,比如“快乐”就是比较好写的,材料也多。“留点快乐给自己”,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题目,一个很巧的思路。一般都说把快乐送给别人,而要写“留一点快乐给自己”,很多学生想不到这个写作的角度。请注意,“留一点快乐给自己”此句的含义很有内容,“留点快乐给自己”,并不排斥把快乐送给别人,给人快乐就是给自己快乐,玫瑰的香气给了别人,自己手中不也有余香吗?所以,要充分理解“留一点快乐”的“快乐”是指什么,不是割舍给别人快乐的一部分,而是给别人的快乐中衍生出的另一份快乐。给别人快乐往往要做出牺牲,而这牺牲也许有暂时的不舍甚至痛苦,但往往事过境迁,收获的也是快乐。由此分析,此作文的写法,可以从“给人一份快乐”才能“留点快乐给自己”这个角度去考虑,用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你或他是这样获取快乐的。也可以用另一种写法,欲扬先抑,提出一般人的看法,舍己为人才是快乐,为了自己快乐是自私,分析说理,说明获得快乐是每个人的权利,是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便“君子得乐,取之有道”,以健康的方式,以合理的途径,在适当的时机,为自己创造快乐甚至争得快乐是有意义的,比如在赛场上毫不示弱争得第一,在学习上努力刻苦,出类拔萃,在交际上广交朋友,成为朋友圈里人人爱的人,这些都是健康的、合理的、适当的“留点快乐给自己”的方式,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生活,一个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