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理解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说出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区别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说出神经系统的组成,理解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说出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区别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导入:默契的配合、优美的舞姿、高难度的动作,都表现出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我们不是运动员,但同样具有一定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这些功能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学生认真看视频,认真听讲,初步感知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比如骑车、跑步等。
通过视频展示花样滑冰运动员优美协调的身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寓教于乐,体验新知。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引入: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那么神经系统是怎样组成的呢?具有怎样的功能呢?
(一)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图片,请大家阅读课本示意图。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1.神经系统由 神经系统和 神经系统系统组成。
2. 和 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他们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主管 、 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
3. 和 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能够 信息。
(二)师生总结:
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受、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发出指令;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人体的各种动作就是由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教师强调:对于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加强、加深对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要求每个同学要记住记牢。
温故: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自学:学生自学课本,并说出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由学过的人体的其他系统引出神经系统,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教学准备展示,层层推进。
(三)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
引入:我们知道构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而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它与人体其他部位细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下一个问题神经细胞即神经元。
多媒体展示人体不同的细胞。
思考:与人体其他细胞相比,神经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四)自主学习
神经元上的突起称作什么?有什么功能?请大家阅读课本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自主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能够传导的电信号叫做______。
2.神经元的突起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前者或长的后者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______。______末端细小的分枝叫做______,几乎遍布全身各处。
3.轴突或长的______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______,就成为一条神经。
(五)小组合作
利用自制教学准备“神经元”模型,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说出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六)共同探究
学生回答出神经元的结构组成,然后多媒体展示。
教师点拨:胞体就是细胞体,里有细胞核等结构;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教师:神经元是由胞体和突起组成,你是如何辨别树突与轴突的?
问题一:树突和轴突有什么不同?
教师:什么是神经纤维什么是一条神经?你是如何区分一条神经纤维和一条神经的呢?我们可以借助自制教学准备“神经纤维”和“神经”进行辨别。
问题二:怎样区分一条神经纤维和一条神经?
自制教学准备:
[]
(神经纤维) (一条神经)
教师强调借助于教学准备学生很容易区分出“神经纤维与神经”和“髓鞘与结缔组织膜”
教师:结构特点总与其功能相适应,比如小肠的特点有利于吸收、肺泡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而神经元上有很多的突起,你能根据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分析出神经元的功能吗?
问题三:根据神经元的结构特点说出神经元的功能?
教师点拨:神经元的树突能够接受刺激,同时会产生一种能够传导的生物电,我们把这种能够传导的生物电叫做神经冲动,然后由树突传给胞体再传给轴突,所以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问题四: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建立联系的呢?(本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不讲。)
教师点拨:由一个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直接传给胞体。
(七)教师总结
人体的亿万个神经元之间纵横交错,相互联系,从而形成贯通全身的信息传递网络——神经系统。如果人的神经系统某部分受到伤害会使人体失去协调性。
为什么脊髓受伤会导致下半身失去知觉,无法运动?下节课我们将会继续学习: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观察。
学生观察后回答:神经元上有很多突起。
自学。
学生自学课本。
活动。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说出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探究
问题一:
学生思考回答:树突呈树枝状,数量较多;轴突较长,往往只有一条。
问题二:
学生思考先回答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定义,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问题三:
借助于教学准备学生很容易讨论出它们的区别。
问题四: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神经元有很多突起,轴突和有的树突很长,有利于信息的传递。
拓展
学生看图片,根据实际病例了解脊髓受伤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
对比展示上皮细胞、红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别神经元,初步感悟神经细胞与其它种类细胞的异同。
在讲解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过程中,由结构到功能,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借助自制教学准备“神经元”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分析神经元的功能,抓住了重点;同样利用自制教学准备“神经”与“神经纤维”便于学生说出“一条神经纤维和一条神经”的区别,突破了难点。
让学生明确神经元结构的特殊性与其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相适应的。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为下节课“脊髓”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学习目标完成了吗?
学生回答。
回顾总结,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描述脊髓的位置和结构。
2.说明脊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原理。
3.描述大脑、小脑和脑干的结构组成及功能。
4.理解大脑皮层的功能和主要功能区。
【教学重难点】
1.说明脊髓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原理。(重、难点)
2.描述大脑、小脑和脑干的结构组成及功能。(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点一:脊髓
脊髓的结构:
老师展示脊髓位置图和横切面图。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1.脊髓位于哪里?
2.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有什么特点?(请从形态颜色位置组成上区分)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也比较准确。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脊髓的结构:
脊髓结构
形态颜色
位置
组成
灰质
白质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并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
仔细观察图片,认识灰质和白质。
脊髓由两部分组成:“灰质 和白质”。
生:脊髓的灰质色泽灰暗,呈蝴蝶形。位于脊髓横切面的中央,由神经元胞体组成,内含低级的神经中枢。
生:脊髓的白质色泽亮白,位于外周,由神经纤维组成。
在学生初步认识神经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大量的生活经验中去寻找与神经系统相关的事例,从而感性的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理解,自己得出脊髓的组成,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组织学生快速的抢答,激起竞争意识。
知识点二:脑
观察脑模型,你能看到脑由几部分组成的呢?
(一)大脑
下面咱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大脑的模型。
教师呈现大脑结构模型。
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从外观上看,大脑的表层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它和脊髓相比有什么不同?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
2.展示大脑剖面图,大脑表层的内部是什么结构,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脊髓相关知识,加深对大脑白质作用的理解。
观察课本图,大脑皮层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呢?多媒体展示。
教师组织七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并叙述其重要性。
教师提出问题:哪个中枢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呢?
观察模型并回答。
大脑,小脑和脑干。
生1: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生2:
大脑有凹陷的沟,隆起的回,以增加大脑皮层面积。表层是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里面是白质,白质中的神经纤维起联系通道的作用。
参照课本图3.5—9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并讨论。
让学生仔细观察,调动课堂气氛。
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不会有课堂压力。
学生对模型比较感兴趣,可以留几分钟,让学生传看模型。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直观、形象。
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思考大脑的功能,得出语言中枢的重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脑
过渡:如果有人喝醉了,走路还会平衡吗?
1.教师播放醉酒的视频。
2.教师播放一段老山羊走钢丝的杂技。
3.教师提出问题:
小脑在哪里?小脑有什么作用呢?
对学生进行健康及成人教育:学生时期不喝酒,成人不酒后驾车
(三)脑干
大家都自学的很好,回答的也很正确。
过渡:那最后大家来看一下脑干。
1.脑干的位置在哪?
2.脑干的主要功能?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醉酒的人为什么会东倒西歪并给出合理的描述。
学生再看视频,与醉酒活动对比,正面认识小脑的重要功能。
从正反面入手,分析小脑的功能,加强对小脑功能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