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选修6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和环境问题
授课人:雷继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重点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过程体验-自主构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从而导致某些地方病的发生。
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1)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2)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3)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4)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生态平衡失调
四.人类关注环境问题
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