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B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
1.与地球质量、体积较为接近的行星是 ( )
A.金星 B.木星 C.火星 D.海王星
2.地球上有高级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是 (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质量适中
C.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D.有液态水的存在
如右图所示,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了罕见的天象,太阳、月球及太阳系的大行星以地球为中心,排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状,据此回答3—4题。 ( )
3.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的中心位于
A.太阳附近
B.地球附近
C.月球附近
D.D点附近
4.地球与木星相比( )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圆形
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
5.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观察到月球的同一“半球”,这是因为( )
A.太阳总是照亮月球的同一个区域
B.月球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
C.月球自转周期与绕地公转周期相同
D.月球的表面形态均匀一致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了强磁暴,地球上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据此回答6—7题。
6.“太阳风”产生于太阳的 (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层
7.材料中所说的“不少地方”可能位于 ( )
A.意大利 B.巴西 C.埃及 D.加拿大
8.某人想乘飞机在一年中连续过两次生日,你认为应穿越 ( )
A.赤道 B.两级 C.本初子午线 D.日界线
9.下列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是 ( )
A.南北极点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B.日月星辰都会绕地球东升西落
C.北方房屋之间的理论间距应比南方大D.每年7月北京都比杭州早见到日出
10.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半球各地 ( )
A. 东侧的铁轨比西侧的容易磨损 B.从高纬吹到低纬的风容易偏转成东南风
C.远程导弹发射时应瞄准靶心稍左处 D.亚马孙河南岸比北岸侵蚀严重些
11.《80天环游地球》一书中,最后到达伦敦比原来多出一天是因为( )
A.记载错了日期 B.前进的路线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东西方的日历不同 D.前进路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球示意图,判断12-13题。
?
1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时间为 ( )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13.如果阴影部分为5月1日,非阴影部分为5月2日,则甲地时间为 (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14.下列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也相同 ②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③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地方,地方时值越大 ④ 一天中,当一个地方太阳升得最高时,地方时正好是12时 (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如某日甲地(50°E,50°N)昼长10小时,则乙地(50°W,50°N)日出的地方时是 ( )
A.4时 B.5时 C.7时 D.8时
下表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据表回答16—17题。
?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7.四地所处的纬度数值从高到低排序的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读右图,完成18~19题。
?
18.在图中的四点中,正午直立物体
的日影有时朝南的是( )
A.① B.④ C.②③ D.②④
19.元旦这一天,最先见到日出的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 B.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刚果盆地
21.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B.地球的外部圈层自里到外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
C.外部圈层中的水圈有液态水和固态水组成
D.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地壳、大气圈和水圈
22.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是 ( )
A.因设备简陋而造成的观测误差 B.精确的测算出地球公转周期
C.发现了地球自转周期 D.发现了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
右下图是一口24小时的全日时钟指针为时针;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完成23-24题。
?
23.如果此钟在深圳得到推广,图中此刻深圳恰好日出
(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这一天可能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夏季的某一天
24.如果此时深圳为星期一,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25.根据全国人大2007年3月通过的《物权法》的要求,房屋建设应确保居室日照时间达到一定标准,你认为这一标准应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综合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读“日、地、月相互运动图”,完成下列要求(1—4题每题2分,5—6每题1分,共10分)
00
?
(1)在图中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上添画箭头表示月球的公转方向。
(2)地球经过A的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两次经过A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叙述,填写“A”或“B”。
澳大利亚处于冬季的是_____________;可能出现日食的是_______。
(4)A位置时,月相出没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下列现象能够反映日、地、月三者关系的是( )
A.月相 B.太阳常数 C.太阳辐射 D.恒星日
(6)图中包括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
?
27.某校(100oE)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左下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右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读图回答:(每空2分,共10分)
?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 时。
(2)右图中反映9月23日影长的点是 ,反映6月22日影长的点是 。
(3)在日期③时,该小组所在学校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4)该学校大致位于 。
A.21.5oN B.21.5oS C.45oN D.45oS
?
28.读以下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位置均填字母)(每小题2分,共10分
?
(1)当地球直射点自南向北移动时,地球运行于_______点到_______点之间,
(2)简述地球由C到D的过程中,10°S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特点。
(3)地球由D到A, 地球表面极昼现象的变化范围是 。
(4)当我国海口和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在_______点到_______之间,此时南非开普敦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
(5)当南半球极昼范围逐渐扩大时,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29.读下左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每空2分,共14分)
?
(1)图①中ABC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此时的晨昏线转绘到图②中。(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3)图②的a、c、d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点。(4)a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__点钟。(5)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_________时区
30.读上右图,完成下列各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
(1)图中甲地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
(2)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此日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北京 B.杭州 C.甲地 D.乙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B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C
A
B
C
C
D
D
B
B
D
B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D
C
D
B
B
D
C
D
D
A
A
D
?
二、综合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26.(1)略 (2)7月初 1恒星年(或365天6时9分10秒)
(3)A ,B (4)农历初七、八见于西边天空,半圆状,月面朝西。
(5)A (6)两 (1—4题每题2分,5—6每题1分,共10分)
27.(1)13时20分 (解析:测量影长时地方时是12时,因此北京时间(120°E)是13时20分)
(2)②,① (解析:①点时影子朝南,因此太阳直射点应在北面,而且此时应是当直射点在北面时影长最长的时间,也就是太阳直射在最北面(北回归线)上时,所以①点是夏至日时的影长。那么②就是秋分日时的影长。)
(3)45度 (解析:此时影长2米,而竿长也是2米,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是45度。)
(4)A (解析:在③位置时,是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此时该校正午太阳高度是45度,根据“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可算出该地纬度是21.5°N。)(每空2分,共10分)
28.(1)D B (解析:由图可知,在D点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因此该点是冬至,而B点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该点是夏至日。从冬至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23.5°S向北移动至23.5°N)
(2)正午太阳高度应先变大再变小,昼长渐渐变长。
(解析:C点是秋分,从C到D,是从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23.5°S移动,因此10°S正午太阳高度应先变大再变小,昼长渐渐变长。)
(3)极昼现象从整个南级圈渐渐缩小到南极点
(解析:D点是冬至,因此整个南极圈内都有极昼现象,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极昼范围渐渐缩小,当直射点位于赤道时,极昼范围缩小为极点。)
(4)A或C B,昼短夜长
(解析:海口约为20°N,广州约23°N,当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太阳应直射在21.5°N左右,地球的位置应在春秋分点和夏至点之间;此时南半球应该昼短夜长。)
(5)变短
(解析:南半球极昼范围扩大时,时间范围应是秋分到冬至之间,地球应越来越接近近日点,因此日地距离应渐渐变短。)(每小题2分,共10分)
29.(1)略
(2)45°E,23.5°N
(解析:135°W是夜半球最中间的经线,因此其地方时为0时,太阳直射在45°E经线上,同时,北极圈内是极昼现象,因此直射点的纬度是23.5°N。)
(3)d点 (解析:d点位于赤道,因此线速度最大。)
(4)24,66.5°,6
(解析:由自转方向可判断是北极点为中心的图,a点位于北极圈,因此昼长是24小时;由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可计算点d正午太阳高度是66.5°;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因此d点日出仍为6时。)
(5)21
(解析:由于135°W是0时,因此从135°W向东至180°E都与北京同一日期,共21个时区。)(每空2分,共14分)
30.(1)晨线
(解析:该晨昏线的东边是白昼,因此它是晨线。)
(2)4时
(解析:甲地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地方时应为6时,而乙地正好在晨线上,恰逢日出,而它在甲地西边30度,时间晚两个小时,因此是4时。)
(3)B
(解析: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杭州离北回归线最近,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每空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