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几种重要的盐: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18 17: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反应条件,判断物质间能否相互反应。
2.能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能从微观角度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4.能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物质的鉴别、除杂、推断等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归纳,探究具体的复分解反应;
2.重视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增强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和实质
三.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规律的综合利用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开始前,请学生观看显微摄影技术拍摄的四个常见的化学反应,让学生感受到微观视角下化学反应的魅力。
【精讲释疑】
一)复分解反应
师:视频中的四个反应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反应:包括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请问,这四个化学反应属于四大化学反应中的哪一类?
生:复分解反应
师:什么是复分解反应?能回忆下概念吗?
生: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这类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师:PPT展示这四个化学方程式,说说它们的特点(可以请同学标下化合价)
生:通过化合价的标定,说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小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2)各成分相互交换(3)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师:请你们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1)Zn + H2SO4 = ZnSO4 + H2↑
(2)CO2+ Ca(OH)2 = CaCO3↓ + H2O
(3)NaOH + HCl = NaCl + H2O
(4)Fe2O3+6HCl =2FeCl3+3H2O
生:(1)不是复分解反应,是置换反应;
(2)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反应物没有相互交换成分;
(3)是复分解反应;
(4)是复分解反应。
二)复分解反应应用
1)判断两种化合物能否反应
师:化合物之间是否一定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比如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混合是否反应?
生:不能。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师:对,所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生:要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师:这类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我们来从微观角度探究,
以CaCl2+Na2CO3= CaCO3 ↓ +2NaCl产生沉淀的反应为例子,在水中CaCl2和Na2CO3分别解离:CaCl2=Ca2+ + 2 Cl-,Na2CO3= 2Na+ + 2CO32-
将以上反应改写成离子的方式:
Ca2+ + 2 Cl-+2Na+ + 2CO32-= CaCO3 ↓ + 2 Cl-+2Na+
划去方程式左右两边相同的离子:Ca2+ + CO32- = CaCO3 ↓
师:有水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离子又是如何变化的?请你们尝试自己来写写它们的离子方程式:我们就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以及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为例,先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并再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生:(1)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
离子方程式:H+???+?OH-??? =? H2O
(2)化学方程式: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
离子方程式:CO32-+ 2H+= H2O +CO2↑
小结:复分解反应是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或水都会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
2)离子共存
师生共同:我们来小结下哪些学习过的离子是会发生化学反应,无法共存的:

3)物质鉴别
师:复分解反应也可以应用到物质鉴别中,同学们的桌上有两瓶没贴标签的试剂,是 NaCl溶液、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中的两种,你们能通过观察判断以下这两种溶液?
生:不是CuSO4溶液,因为这两瓶溶液是无色的,而CuSO4溶液是蓝色的
师:请你们设计实验鉴别这两瓶试剂是什么溶液?尽可能多的提供实验方法
(提供试剂:无色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
生:1)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Na2CO3溶液(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也可以)
2)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Na2CO3溶液(加入其他酸也可以)
3)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也可以)
师:很好,请你们实验验证,并贴上标签
生:学生实验,并贴上标签
4)除杂问题
师:有一瓶NaCl溶液和Na2CO3溶液不小心混合了,现在我想用这瓶NaCl溶液,怎么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提供试剂: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
生: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师:这个量怎么控制?需要加多少?少量?适量?还是过量?
生:适量稀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师:可以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钙
生:不行,会引入新的杂质NaOH:Na2CO3+Ca(OH)2=CaCO3↓+2NaOH
师:不用氢氧化钙溶液,还能选用其他钙盐的溶液?
生:氯化钙溶液:Na2CO3+CaCl2=CaCO3↓+2NaCl(氯化钡溶液也行)
师:回答的很好。
五.小结
与同学一起归纳本节内容:从回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入手,探究了这类反应的微观实质,并发现复分解反应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譬如判断化合物反应是否能够发生、离子共存、物质鉴别和除杂问题。
六.教学反思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难点,弄懂了概念却没办法很好的解决应用问题。因此本节以显微摄影技术拍摄的复分解反应展开,不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复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动画形式观察碳酸钠和氯化钙微观变化,以离子方程式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并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共存问题;再通过学生实验鉴别没有贴标签的两瓶溶液,让学生在实验探究和互相讨论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并进一步引入除杂问题,层层递进,在师生互动、学生实验探究和互相讨论过程中突破思维盲点、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和易懂。回顾整节课,教学内容环环相扣、重难点突出,视频、动画形式和实验设计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意识。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引入了离子方程式,而部分学生在认识和辨别离子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存在问题,又因为本节内容较为充实,提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时间较少,使得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