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实例 教学案例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3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2节内容,激素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另外一种方式,本节内容从实验促胰液素的发现引入激素调节的发现,使学生知道科学需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再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知道含量少的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本节教学过程分两课时。
二、教学设计构思
本节课授课内容为“激素调节的实例”,选择血糖平衡的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这两个实例来进行分析。通过贵阳市半程马拉松运动的图片引入血糖平衡的调节实例中,通过讨论马拉松运动和饭后血糖的变化及其原因,使学生了解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再认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最后安排一个模型建构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更好地理解人体内是如何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的,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体内激素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学生所做的模拟活动,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模拟活动之后,学生再根据在活动中的体验,用文字去构建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为了能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课堂上运用Hi-teach软件来展示每个小组的图解式模型,最后师生共同去发现模型中的优点和不足。应用模型进行分析时,使学生了解血糖如何调节以外,还立足让学生知道不同激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让学生讨论分析糖尿病的发病率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关系,体现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引出反馈调节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对概念加以巩固,再把反馈调节的概念发散到生态系统中去。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实例由于比较简单,所以是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引起同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看书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2、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简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
3.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激素调节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模型构建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型构建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分析糖尿病发病率与现在人们生活状态的关系,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难点:血糖调节的分析与模型构建
4、课时安排:1
5、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6、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Hi-teach软件
7、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促胰液素的发现使人们发现了激素调节,激素分泌的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人们正常的生命活动。那激素是怎样调节生命活动的呢,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激素调节的实例。先请同学们看照片(贵阳市半程马拉松比赛)马拉松长跑是赛程超过40公里,历时2小时以上的极限运动。问: 1.运动中运动员最活跃的细胞群是什么?肌肉收缩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样也需要消耗能量。问:2.运动员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依靠呼吸作用去提供能量,而主要的反应物——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运动过程中每小时运动员至少消耗300g葡萄糖,长跑过程会导致血糖含量下降吗?带着问题,我们以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进行今天的学习(板书) 学生思考回答:肌肉细胞群 糖类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观看照片吸引学生眼球走进今天的学习
正常人的血糖值为:0.8~1.2g/l,血糖平衡的调节首先我们先搞清楚血糖的来源和去向。问题探讨1.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不断被消耗,但它的含量仍然稳定在0.9g/L左右。血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得到补充?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是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老师强调:最主要的来源和去向。肝糖原与肌糖原在转换过程中的不同。去向中转换成的氨基酸属于哪些氨基酸。过渡:要调节血糖的平衡,关键是调节血糖的来源和去向的平衡,研究发现这主要与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有关。这两种激素是怎样调节的呢,我们通过血糖平衡模型构建活动去体会。 小组讨论回答 小组活动:学生用纸牌模拟血糖的调节,并用文字表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问题简单,学生能跟着老师的问题串不断思考并进行回答,逐渐深入对知识点的学习。 通过老师的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来源和去向的细节掌握的更牢固,对以后的知识综合应用中有帮助。 先通过物理模型的构建再通过图解释模型的构建,使学生清晰的明白该调节过程,并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和书写表达能力。
利用Hi-teach 软件分析学生的模型构建,实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在模型构建的分析中,引入激素之间的关系,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问: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什么疾病?联系当今社会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分析发病率升高的原因。最后利用模型分析反馈调节,并通过多举实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该概念。作业巩固 学生讲解模型 学生思考回答 利用IRS进行课堂反馈。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该软件的使用,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若当人们处于寒冷的环境,又将怎样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留做课后作业学生看书自学。 创设的环境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七、板书设计: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
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血糖平衡的模型构建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针对教学课后的反思和分析
这是一节面向贵阳市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且本是初步使用Hi-teach的一个探索,教学中以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实现师生互动以及课堂及时反馈的教学环节,使教师能及时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精确的反馈。在评课和议课过程中,各位点评专家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对新工具和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通过研究生这段时间的学习的认识,结合当时的教学及现学的新想法,进行打破和融合后,我有以下一点感受和认识给予分享。
??首先是分析和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基本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结合新理念和技术,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重视并组织各种探究性活动,且利用新技术,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最大效率的参与课堂思考与讨论。
对于这一节内容有些教师认为让高中生用纸牌来模拟建构这样的活动,显得很幼稚,没有多大意义。借鉴大家的建议和意见,我也在不同班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虽然看起来幼稚的活动,实际却能给学生提供思维发散和思考的空间,学生能从简单的游戏入手很顺利的就能构建血糖平衡的图解模型,而且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动手、动脑显得更深入,效果更佳。但同时由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这个纸牌的活动我是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这样能节约时间来更多的实现师生的互动,最大可能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课堂上以小组的合作,仅仅完成模型构建的文字部分,再应用软件实现师生互动。Hi-teach软件能通过智能平板的应用与连接,把每个小组的模型构建图清楚的展现,再通过模型的讲解过程,可以大大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纠正同学的知识性错误的同时,能做到老师对每位同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的反馈。
教学过程中的小组讨论法,即课堂分组和传统分组是不一样的,传统的分组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让几个学生进行集中,但讨论和学习效果值得商榷;而本节课中的分组,是把学生集中分好的同时,确定、分工和明确每位学生的职责,如,小组长分配任务,把记录、发言和组织的同学分工都明确细责,从而做到课堂上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在Hi-teach软件的应用下,双重保证了学生行之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
该节内容知识点不多,但练习或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在综合分析应用的习题中,所以教学中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利用Hi-teach中的IRS环节去设计了抢答和选择题中的学生答题的数据统计,清晰的知道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解题的思路。知识抢答环节,学生的兴趣浓厚关注度极高,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多使用该设置。数据统计分析中,老师除了知道正误率以外,还可以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相对而言,本节课大量时间是用于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让学生比传统方式更易参与课堂讨论,如果出现知识性问题,教师还能及在课堂上就能反馈,最大可能的解决每节课中知识点的遗漏和掌握缺失的问题,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目的。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是因为课后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学生对于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时真正从学生反馈其学习效率是否有效有提高。
然而,由于这是第一次使用该软件尝试性教学的一堂公开展示课,前期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不熟悉和为了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与学生答题的反馈情况,导致教学内容相对略少,整节课虽然具有一定的典范作用,但在上课的时候,自己会花一部分时间来思考,下一步设备应当如何使用?这样就会导致教学逻辑和思路的打断,会出现暂时空白和短路的情况。但总体而言,该节课还是比以往的传统教学环节更好的体现师生互动以及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及时反馈,使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
希望和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