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城市中的各项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土地,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城市的起源同步
B.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商业竞争的结果
D.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
2.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变化是( )
A.商业区,都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B.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
C.文化区,接近商业区布局
D.功能区一旦形成,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1选D,2选B。第1题,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在城市起源后,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城市各项活动竞争的结果,在不同城市,各类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尽相同。第2题,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工业区逐渐向市区外缘移动,文化区不一定接近商业区布局,功能区形成后也会发生变化。
(2009·上海地理)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选C,4选B。解决此题组的关键是认清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2007年与2000年相比,表示地价的纵坐标高了,即地价上升了;表示从市中心到远郊的横坐标长了,表示城市总体规模扩大了;而近郊区出现了两个峰值可能与此处科技较发达、交通便捷等因素有关。
5.乙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6.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7.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行政办公区
C.旅游休憩区 D.科教文化区
【解析】5选C,6选C,7选D。本题组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考查地租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结合城市风向频率图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同时考查学生对风频图、等值线图判读规律的掌握运用能力,虽是选择题,但知识的综合性强。解题的关键是:①读图获取城市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或最小风频为东北风);②明确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之间的关系。第5题,从图中看出,图中的地价最高值位于市中心,周边地区出现次高值,很明显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第6题,钢铁厂对大气有严重污染,应布置在盛行风的下风向,且位于郊区。从风频图上看,本地最小风频为东北风,所以应该位于③处。第7题,从⑤处位置看,有高新技术产业区,设置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技术和人才,故D项符合。
8.(2009·福建文综)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3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太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解析】选D。由图例可知苏州市有地级市、县(市、区)、乡(镇)3个城市等级。苏州市服务范围最广,常熟、张家港、太仓是等级相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不可能层层嵌套。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可使苏州市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对岸的南通,故服务范围扩大。
(2010·厦门高一检测)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9~11题。
9.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 a-c-d-b B.a-d-b-c
C.d-b-c-a D.c-d-b-a
10.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11.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解析】9选A,10选B,11选D。本题组以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第9、10题,在城市化的初期,城市的规模不大,人口密度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快速降低,即a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郊区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密度在城市的水平分布上也不断发生变化,c→d可体现这一过程。在城市化的后期,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加上郊区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开始由环境污染严重的市中心向外迁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使得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得以降低,即b图。第11题,距市中心8千米处,人口密度最大,应为住宅区。
(2010·黄山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后期阶段
13.引起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
B.乡村和小镇发展超过城市
C.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D.轨道交通的发展
【解析】12选B,13选C。从图中可知阶段Ⅰ时该城市是一种郊区城市化,阶段Ⅱ为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也是城市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逆城市化是由于市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镇地区环境优美,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原因导致的。
(2009·广东文基改编)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据此完成14、15题。
14.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
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
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15.破墙透绿的环境功能为( )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
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
【解析】14选A,15选C。城市绿地有许多作用,如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降温增湿、缓解大气污染等。但对城市地区日照时间及酸雨无影响。破墙透绿的功能应属于美化环境。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4分)
(2)M、P、Q中_____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4分)
【解析】第(1)题,河流有运输和供水功能,是早期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第(2)题,高级住宅区一般要在上风向、河流上游,且与各种主要运输路线保持适当距离,自然环境优美等,结合上述分析,P处是最理想的选址。第(3)题,石油化工工业有较大的污染,要求运量大,所以避开上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接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甲地,是建设石油化工城的适宜位置。第(4)题,卫星城可以将部分城市职能分散,可以有效缓解和解决各种城市问题。
答案:(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2)P
(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1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自《济南都市圈规划》发布以来,支撑山东“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中“一体”的两个重要规划,均已进入实施阶段。“一体”就是指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中心城市为支撑,主要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将成为山东经济的脊梁
材料二 山东半岛城市群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___个层次。济南与淄博相比,______服务范围更大,山东半岛都市圈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可能是______。(3分)
(2)济南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与它的地理区位是分不开的,经过济南的铁路有南北向的________,东西向的______。(4分)
(3)试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7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体系的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信息:①济南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组成;②山东省部分城市的分布;③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城市体系的组成特点。新颁布的《济南都市圈规划》所涉及的城市主要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及周边的几个地级城市,形成了省内小范围的城市体系,其中济南是中心城市,其余的为次一级城市。在山东半岛都市圈中,青岛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是其中心城市。济南位于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会处。分析城市群的形成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2 济南 青岛(2)京沪铁路 胶济铁路
(3)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西邻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长江三角洲的交会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
18.读下面材料及表,回答问题。(11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等,最终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
(1)材料中叙述的现象被人们称为“逆城市化”,在表中的_________(国家)表现最明显,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分)
(2)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2分)
(3)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较适宜的模式是(2分)( )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由图中各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可以看出,英国1992年和1970年的城市人口比重相同。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均增加,因此,英国“逆城市化”表现最明显。第(2)题,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均GDP增加,因此,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第(3)题,①、④两种模式布局紧凑,但易出现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答案:(1)英国 ①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②城市与郊区之间交通发达;③郊区与城市相比,生态环境好
(2)经济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