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单元质量评估(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回答1~3题。
1.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2.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3.当地所产的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但含糖量低,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
【解析】1选B,2选B,3选D。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农业既发展了花卉、蔬菜等的种植,又发展了畜牧业乳产品的生产,故其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第2题,该地主要生产乳产品、蔬菜、花卉等,它们都是以面向市场销售为主的,因此影响其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3题,柑橘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水热组合状况与地中海沿岸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两地柑橘的特点也有不小的差异。
读我国某农产品产量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农产品最可能是( )
A.冬小麦 B.水稻
C.棉花 D.橡胶
5.该农作物在世界的主要产区有( )
①埃及 ②泰国 ③澳大利亚 ④乌兹别克斯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4选C,5选C。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农产品主要分布于新疆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我国棉花的主要分布区一致,即该农产品最可能是棉花。第5题,棉花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丰富的沙性土壤地区,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的条件优越,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生产国。
(2009·上海地理)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据此回答6、7题。
6.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
A.智利 B.巴西 C.阿根廷 D.秘鲁
7.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
A.耕地资源不足 B.市场需求量不大
C.水热资源贫乏 D.农业劳动力短缺
【解析】6选B,7选A。第6题,世界最大的高原为巴西高原,一半国土位于这个高原的国家为巴西。第7题,浙江多山,耕地少。巴西地形主要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虽比不上巴西,但亦较丰富。
8.(2009·重庆文综)读图,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解析】选A。由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判断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经济作物分别为咖啡和甜菜。花生属于暖温带作物。亚麻和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
读欧洲某地农业要素统计表,据此完成9、10题。
9.与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是( )
A.中美地峡
B.美国五大湖区
C.尼罗河三角洲
D.墨累—达令盆地
10.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解析】9选D,10选B。第9题,中美地峡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五大湖地区为乳畜业,尼罗河三角洲为灌溉农业,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而该地农产品既有小麦、甜菜和乳畜产品,也为混合农业。第10题,该地为西欧平原,温带海洋性气候;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的商品率高;该地降水量多,热量、光照相对不足。
(2010·东莞高一检测)下图为四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四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市场
12.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甲主要生产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解析】11选B,12选B。第11题,由图中信息推断甲地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亚洲水稻种植业),主导区位因素是气候;乙地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丙地可能为混合农业,但其主导区位因素为气候;丁地符合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第12题,甲地为季风水田农业,在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分布;丙地为混合农业,但机械化程度高;丁地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而生产鲜奶与乳制品为乳畜业特点。
13.(2010·上海模拟)读下列四幅图,关于美国农业带的叙述与图幅序号相符的是( )
A.①亚热带农作物 ②小麦带 ③玉米带 ④棉花带
B.①玉米带 ②小麦带 ③棉花带 ④乳畜带
C.①棉花带 ②乳畜带 ③小麦带 ④玉米带
D.①棉花带 ②乳畜带 ③玉米带 ④小麦带
【解析】选D。棉花好热喜光分布在纬度偏低的地区;玉米喜温、喜湿;小麦喜冷凉气候、耐寒;五大湖地区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且经济较发达,乳畜业较发达。
14.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解析】选B。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境内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15.读下图,其中气候特点适宜发展畜牧业,且乳畜产品商品率极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B。从图中轮廓和经纬度可知②是新西兰南北二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且乳畜产品商品率极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完成下表。(4分)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试分析其原因。(4分)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6分)
【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的状况。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
答案:(1)
(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大量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17.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6分)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3分)
【解析】第(1)题,甲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乙区域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这是造成农作物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第(2)题,结合上题判断可知C、D两平原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热量不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依靠技术措施改变温度条件的角度入手分析,一方面研究耐低温的品种;另一方面采用温室、塑料大棚抗低温等。第(3)题,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思考,比较两平原区域的主要差异:从气候上看,甲区域热量充足;从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上看,甲区域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上看,甲区域科技发达。
答案:(1)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品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且素质、科技水平较高。
18.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但由于受传统农业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仍表现出一些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B、F处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G处的经济作物生产属于_____农业。(3分)
(2)___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的________草原是大牧场牧牛业,它是世界出口________最多的地方,其产品能远销欧洲,主要得益于________的发明。该地区牧牛业的发展对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有何启示 (6分)
(3)A处农业生产的突出特色是形成了_________模式,它属于________农业。(2分)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位于珠江三角洲,B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种植水稻),F为美国五大湖以南的混合农业区,H是位于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是世界出口牛肉最多的地区,G位于巴西东南部,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对呼伦贝尔草原的启示可从阿根廷牧牛业的成功经验方面思考。
答案:(1)季风水田农业 混合农业 种植园
(2)H 潘帕斯 牛肉 海上冷冻船 培育良种牛,种植牧草,开辟水源,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3)基塘生产 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