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单元质量评估(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
A.史前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后工业化时期
2.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歌词描述的是农业文明时期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活动。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提出的。
(2010·青岛高一检测)环境污染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湖泊水体富营养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焚烧固体废弃物 B.回收废旧的电池
C.使用无磷洗涤剂 D.研制可降解的包装袋
5.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是( )
①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向郊区转移
②倡导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
③加大资源进口量,维持经济高速增长
④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和改善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3选C,4选A,5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种类及形成。第3题,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即是如此。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属于生态破坏。第4题,焚烧固体废弃物,易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第5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其实现的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
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6、7题。
6.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6选D,7选D。本题组趣味性浓厚,漫画中形象地展示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危险”,树没了、沙来了,“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沙尘暴。沙尘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十分突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易造成沙尘暴;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比较严重的沙尘暴现象;为了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应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能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A.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解析】8选D,9选C。第8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强调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质量、效益、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9题,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力、科技等,因此①为社会系统,③为经济系统,只有C项符合题意。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0~12题。
10.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1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温室效应增强
【解析】10选C,11选B,12选C。第10题,中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11题,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增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第12题,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
13.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 )
①人口膨胀 ②生态恶化
③资源超常规利用 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解决生态恶化和资源超常规利用这两大难题,但不能解决人口膨胀问题。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4、15题。
1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解析】14选A,15选D。第14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地形结构与农业用地结构的关系。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15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选项,大牧场放牧业适宜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地区发展;B选项,该地种植业比重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C选项,该地人口压力大,若全面封山育林,尽管可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但会降低经济效益。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新华网东京2008年9月13日电 第16届“亚洲太平洋环境会议”13日在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开幕,会议主要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呼吁设立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目标,以取代现有的“到2010年使生物灭绝速度在2002年的水平基础上大幅下降”的目标。
材料二 新华网山东频道2008年9月21日电 9月份以来,济南市暴发严重美国白蛾灾害。济南市动员各方力量参与防治。放养周氏啮小蜂,是生物防治白蛾的有效方法。
(1)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什么意义?(5分)
(2)下列属于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的是(多选)(4分)( )
A.过度利用 B.外来物种的侵入
C.全球变暖 D.无控制的旅游
(3)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是______。(5分)
(4)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原则。(3分)
(5)我国于1992年签署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此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原则。(3分)
(6)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有利之处是什么?(5分)
【解析】本题以时事材料为背景,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知识。第(1)题,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所需的物质,同时从长远看,为人类提供适应环境变化的机会。第(2)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状态下物种减少极其缓慢,人为原因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第(3)题,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途径是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第(4)题,保护生物多样性体现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公平性。第(5)题,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体现了共同性原则。第(6)题,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可减少投入,节省人力,同时避免了药物治虫的污染。
答案:(1)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原料和产品,为人类提供适应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各种机会。
(2)A、B、C、D
(3)保护生物物种的生存环境,即建立相对完整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4)公平性 (5)共同性
(6)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避免了药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防治密度大,效果好。
17.读我国某生态农场平面示意图及其生产过程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15分)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这里发展肉、蛋、奶、蔬菜、鱼生产主要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6分)
(2)结构示意图所显示的生产过程中,过程______的环境效益最大。(3分)
(3)简析该农场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解析】由河流分布及通京塘高速公路可知该地区靠近京津大城市;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该地既发展畜牧业又重视粮食生产,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图中显示生产过程3以沼气为中心,净化了环境,保护了土地资源,环境效益最大。该地建设生态农业措施分析可借鉴教材中北京留民营村生态农业的典例。
答案:(1)混合农业 靠近京津大城市,市场需求量大(2)3
(3)①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种植业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②实行综合循环利用;③开发利用沼气等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