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0 16: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思想救国之路
请同学们思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哪些阶层对救国道路进行过探索?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我们以思想救国之路为主题回顾旧中国的心路历程:
地主阶级被动转变之路
资产阶级主动求变之路
无产阶级逐渐觉醒之路
一、地主阶级被动转变之路
1.请同学们回忆地主阶级哪些派别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开始被动的打开救国新思路?
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
奕?、曾、李、左、张
《四洲志》《海国图志》
2.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
抵抗派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技术、编译图书
洋务派
19C60s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开展洋务运动(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建新式海陆军、办新式学校
3.有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
局限?
抵抗派仅限于知识分子没有推进社会变革的实践;再次无论是抵抗还是洋务派都未能彻底变革中国的封建制度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主阶级费尽心机最终破产
二、资产阶级主动求变之路
1.请同学们回忆资产阶级哪些派别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开始主动的打开救国新思路?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郑观应、王韬、冯桂芬、薛福成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资产阶级各个派别分别为思想救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主张: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政治上——改良政治,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积极: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付诸实践。
(2)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托古改制康有为;民权立宪梁启超;进化国富严几道
②主张:维新变法,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近代教育。
③实践:百日维新,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
④积极: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局限: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妥协
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急于求成;触动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3)资产阶级革命派
①旧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894年夏威夷檀香山兴中会;1905年日本东京同盟会
②主张: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
创立民国(民权)
平均地权(民生)
③实践: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1911辛亥革命、1912.1.1建立中华民国、3月颁布临时约法
④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积极、局限(略)
(4)资产阶级激进派
①1915陈独秀《新青年》开启新文化运动序幕
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成为运动中心
③主张及实践:
三提倡三反对: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倒孔家店)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④积极: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的延续;
动摇封建思想的根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民众觉醒;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局限:片面批判传统文化;未充分发动群众
3.有没有达到救国的目的?
局限?
无论是维新派、革命派还是激进派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国仍陷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围堵中。
根本上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妥协始终盘亘于其思想新路上
三、无产阶级逐渐觉醒之路
1.哪些人的努力促进旧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
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2.他们通过宣传什么思想促进旧中国无产阶级的觉醒?
马克思主义思想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小知识分子。
3.他们通过哪些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著书立说:李大钊1918《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
三次论战:问题与主义的讨论、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的交锋(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成立早期共产党组织;
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理论指南的过程?
①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学术思想引入中国;
②陈独秀将马克思主义转化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
③1921年中共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成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
本课小结:
地主阶级被动转变之路


资产阶级主动求变之路


无产阶级逐渐觉醒之路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理论指南的过程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群体
思想救国之路
课堂练习:1.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C.“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C
2.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了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全面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B.试图维护中国旧文化的主体地位
C.肯定传统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D.主张渐进式以避免社会动荡
C
3.
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作品。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这说明
A.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
D.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C
4.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B
5.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A
6.
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A.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改造社会的指导思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