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5.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6.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考点
1、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宣传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标志、内容、意义
3、马克思传入中国,问题与主义之争
时空纵横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器物
制度
思想
1840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①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①早维新
②康梁维新
③革命派
④
激
进
派
①俄道路
②中道路
向西方学习
一、从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
二、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三、从民主科学到马克思主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言与行
材料二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
—1842年9月林则徐致友人的私函
思考:综合两则材料,指出林则徐思想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一 即如两国二字,不知何解,我天朝臣服万邦。大皇帝如天之仁,无所不覆。该国与米利坚等来广贸易多年,是于列服之中,沾恩尤厚,想是英吉利、米利坚合称两国,而文意殊属不明。
—林则徐《札广州府协传谕义律批驳请给红牌禀》
一、从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
受鸦片战争失败刺激,由天朝上国观念到开始学习西方器物。
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细的世界史地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
直接目的:
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言与行
一、从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①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开创了向西 方学习的先河。
②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
①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②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
材料“吾中国之政教文风俗,无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李鸿章
一、从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言与行
依据中体西用,进行洋务运动
以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命运根本,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北洋水师战舰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总理衙门
4.评价:
(1)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
(2)推动洋务运动开展,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经济、教育、军事、外交、交通)
(3)促进西学传播,推动思想解放。
(4)局限: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制度变革,最终失败。
一、从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言与行
照
片
姓名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著作 《变法通议》 《仁学》
主
张
共同
主张
托古改制,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
宣扬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与封建束缚决裂。
严复
《孔子改制考》
①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②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③兴办西式学堂,发展近代教育
二、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维新派言与行
翻译《天演论》
【重点探究一】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思想有何异同?
二、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维新派言与行
洋务派 维新派
不同 性质
根本目的
内容
相同
地主阶级的自救思想
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维护封建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
维新派所行
1895年公车上书
1898年戊戌变法
二、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迄今已掠过一百二十一年的时空。百年沧桑,世纪巨变,使我们对它的历史价值看得更加真切。如果以维新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的小论文会有哪些关键词?为什么?
爱国
进步
启蒙
二、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维新派言与行
【考考你】
材料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推翻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君主的新王朝。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思考:指出孙中山思想的主张。
二、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言与行
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兴中会成立
邹容《革命军》
湖北军政府成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思考:陈独秀提出的“新觉悟”?
材料: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三、从民主科学到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激进派言与行
学习西方的思想即民主和科学
发生背景 1、袁世凯掀起( )逆流;(直接)
2、辛亥革命后,留学生迅速增加,( )得到进一步传播;
3、( )发展推动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根本)
兴起标志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 )
代表人物 北大校长(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的( );
创作《阿Q正传》等文的( )
主要内容 1、提倡( )( ),反对专制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 );
3、提倡( ),反对旧文学
产生影响 1、批判专制愚昧,动摇( )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2、教育青年,推动( )的发生;
3、引发文化转型
尊孔复古
西方文化
民族资本主义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民主
科学
旧道德
新文学
五四运动
《新青年》
三、从民主科学到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激进派言与行
新文化运动
儒家
三、从民主科学到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激进派言与行
【重点探究二】儒家思想在近代不同时期的命运
史料一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维新变法就是做到了这点。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思考: 据史料概括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运动对待儒家思想不同态度的原因和目的?不足之处?实质是否一样?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命运
原因
目的
不足
实质
利用
全面否定
政治:封建势力的强大
思想: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
政治: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②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 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三、从民主科学到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的言与行
材料 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的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广泛传播的主要途径:
A、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
B、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报刊杂志;
C、组织学会,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
D、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传播: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概况: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实质:要不要马克思主义。
二、广泛传播的影响:
1、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个主题
两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中国向何处去?
(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
学习西方到学习俄国,向现代化过渡
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
特点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断深化。
总结提升
近代中国社会黑暗笼罩,但却始终存在希望,
因为,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代代的思想先驱前赴后继,
掏出他们燃烧的心,举过头顶,
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近代中国前行的路。
对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
更应该传递和传播中国精神!把中国精神安放内心,把中国精神付诸行为,把中国精神视为使命!因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