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0 09: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说课说 课 纲 要教 材 分 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 情 分 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声音并不陌生。虽然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声音,但这些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也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这恰好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于是我就在“熟悉 ”两个字上做文章,课前收集了声音的录音材料,上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了学生探究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实验教学目标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了解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实验教学目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方法设计 按“制造声音→提出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地围绕重点展开实验。 (一)设计思路(二)实验准备

实验器材:小鼓、大鼓、鼓槌、碎纸屑、泡沫小熊、尺子、橡皮筋、音叉、水槽(内盛2/3的水)、铁架台、乒乓球。
课件:多媒体课件实验教学内容1、学生探究实验:
(1)利用橡皮筋、小鼓和尺子等器材,使其发声,并观察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状态。
(2)用手触摸自己发声时的声带和击打过的音叉,谈谈自己的感受。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请孩子们唱歌,玩“听声音,猜谜语”的游戏,通过谜底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 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自主探究,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声 ,提出假设。 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 探究活动2: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状态,并做好观察记录。表一“声音的产生”实验记录表声音(不断重复地往返运动)振动物体(三)各小组分工合作、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探究活动3:再次利用实验从正反两方面收集事实,验证假设。
学生实验:
(1)用手去摸自己说话时的声带和击打过的音叉,谈谈感受。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教师演示:
“小熊跳舞”、“乒乓球荡秋千”(五)板书设计 振动
物体 发声
(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评价和反思 本课以歌声和谜语入手,唤起了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观察实验活动,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状态,分析、归纳、总结得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结论。从总体上说,本课存在以下亮点:
(二)创新——唤醒兴趣亮 点(一)歌声——激发兴趣(四)拓展——形成习惯(三)操作——诱发兴趣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