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
纯碱的生产
【学习目标】
1、了解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基本生产过程和合成氨工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通过纯碱的两种典型生产过程及其演变的学习,了解化学工艺改进的原因、思路、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充入1
mol
NH3,建立如下平衡:2NH3N2+3H2。测得NH3的转化率为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充入1
mol
NH3,待建立新平衡时,又测得NH3的转化率为b%。则a和b的正确关系是(
)
A.a>b
B.a<b
C.a=b
D.a≥b
2.合成氨所需要的H2可由煤和水反应制得:
(1)H2O
(g)+C
(s)CO
(g)+H2
(g)(正反应吸热)
(2)CO
(g)+H2O
(g)CO2
(g)+H2
(g)(正反应放热)
工业生产中,欲提高CO的转化率,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降低温度;②增大压强;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CO浓度;⑤增大H2O
(g)浓度。
A.①⑤
B.②③
C.②④⑤
D.③⑤
3.(2019
商丘模拟)下图是合成氨的简易流程示意图,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
)。
A.N2、H2
B.催化剂
C.N2
D.H2
4.将2.0
mol
N2和8.0
mol
H2充入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经1.6
min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平衡混合物中有2.0
mol
NH3。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时容器内压强之比为4∶5
B.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50%
C.用H2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
(H2)=3.0
mol·L―1·min―1
D.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0
5.在合成氨反应时,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加入x
mol
N2,y
mol
H2,达到平衡时,生成z
mol
NH3,则N2的转化率为(
)
A.
B.
C.
D.
6.加热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20
g,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冷却后称量其固体质量是13.8
g,则原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是(
)
A.84%
B.8.4%
C.1.6%
D.16%
7.(2019
江苏徐州模拟)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NH4Cl。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所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通入气体
温度控制
A
CO2
30~40℃
B
CO2
0~10℃
C
NH3
30~40℃
D
NH3
0~10℃
8.以下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H2CO3
B.溶解度:Na2CO3<NaHCO3<H2CO3
C.熔点:Rb>K>Na>Li
D.还原性:Rb<K<Na<Li
9.有两种钠盐的混合物分别放置在两支干燥的试管中,对其中一支加热时,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许水立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这两种钠盐可能是(
)
A.Na2CO3与NaHCO3
B.NaHCO3与NaCl
C.NaHCO3与NaHSO4
D.NaHCO3与Na2SO4
10.有甲、乙两坩埚内均分别装入NaHCO3粉末,甲中装入纯净NaHCO3,乙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两者固体总质量相等。对甲、乙两坩埚充分加热,使NaHCO3全部分解,冷却后称量,发现两坩埚内固体质量不相等,其中解释合理的是(
)
A.甲中还有部分未分解
B.乙中NaHCO3的质量比甲中的NaHCO3少
C.乙中还有部分NaHCO3未分解
D.Na2CO3也发生了分解
11.有两瓶溶液,已知一瓶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另一瓶是稀盐酸,若外界不提供任何试剂,只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够判定何种是Na2CO3,何种是稀盐酸,其依据是(
)
A.可将一种溶液逐滴滴入另一种溶液,观察是否发生反应
B.可将一种溶液逐滴滴入另一种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过程
C.将两种溶液同时混合,观察发生的现象
D.将一种溶液一次性与另一种溶液混合,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填空题
1.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及少量CO、NH3的混合气)在进入合成塔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溶液来吸收原料气中的CO,其反应是:[Cu(NH3)2Ac]+CO+NH3[Cu(NH3)3]Ac·C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必须除去原料气中的C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醋酸二氨合铜吸收CO的适宜生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以体积比为1∶3的氮氢混合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2的体积分数是a%(a<25)。求:
(1)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容器里的压强为反应前的多少倍?
3.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利用NaHCO3、NaCl、NH4Cl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以食盐、氨气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下面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实验步骤:
第一步: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第二步:先让一装置发生反应,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溶解时,再通入另一装置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C中出现固体。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
第三步:过滤C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体。
第四步: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粉末,有NH4Cl晶体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b)接(
)
(2)A中常选用的固体反应物为________;D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步骤中必须先让________装置先发生反应。
(4)C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导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C中广口瓶内产生固体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步中分离出NH4Cl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其所得的NH4Cl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约占5%~8%),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NH4Cl。简要写出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
4.(2019
烟台质检)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原子利用率(%)=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设1
mol
NH3充入1
L容器中,达到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a%;在相同条件下,再将2
mol
NH3充入2
L容器中,达平衡后,NH3的转化率仍为a%。若将2
L容器压缩成1
L,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转化率降低,因此a>b。
2.A
【解析】由于(2)反应的正反应放热,所以降低温度(2)反应向右移动,CO转化率提高,备选项中无①不可选,排除B、C、D。
3.A
【解析】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混合气体经冷凝分离出液氨后剩下N2、H2,继续循环参与反应。
4.BC
【解析】
N2
+
3H22NH3
n(总)
n(起始)/
mol
2.0
8.0
0
10
n(转化)/
mol
1.0
3.0
2.0
n(平衡)/
mol
1.0
5.0
2.0
8.0
由于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所以,p(平)∶p(始)=8.0∶10.0=4∶5,A正确。H2的转化率为:,B不正确。由于不知道体积V
L的具体数值,所以不知道H2的浓度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数值,C错误。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D正确。
5.D
【解析】生成z
mol
NH3,需要
mol
N2,所以,N2的转化率为:。)
6.D
【解析】Na2CO3稳定,NaHCO3受热分解成H2O和CO2,使固体质量减轻,由差量法可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纯碱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Δm
2×84
106
62
20-x
20-13.8
解得x=3.2
g,Na2CO3的质量分数。
7.D
【解析】由图可知,溶液的温度在0~10℃的范围内,有利于NaCl的溶解和NH4Cl的析出。向溶液中加NaCl增大Na+和Cl-的浓度,向溶液中通NH3增大OH-和NH4+的浓度,这些都有利于NH4C1的析出。
8.A
【解析】H2CO3在常温下就会自动分解,NaHCO3须加热才会分解;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碱金属从Li→Cs,熔点逐渐减小,还原性逐渐增强。
9.C
【解析】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NaHSO4在水中电离出H+,H+与HCO3-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0.B
【解析】Na2CO3比NaHCO3稳定,加热后固体NaHCO3全部分解,固体质量均比原固体质量少,NaHCO3含量越高,质量减少越大。
11.B
【解析】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两种情况,当Na2CO3足量,盐酸不足时,尤其是逐滴滴入稀盐酸,Na2CO3先转变为NaHCO3,此时无气泡产生,后继续滴入至过量,则产生大量气泡。另一种情况是盐酸过量,Na2CO3不足,发生反应CO32-+2H+==CO2↑+H2O。
二、填空题
1.(1)防止催化剂中毒
(2)高压、低温
(3)低压、高温
【解析】少量的杂质气体会使催化剂中毒失去作用,因为吸收反应为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应采取高压、低温,而醋酸铜氨溶液的再生,即是吸收的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与前生产条件相反。
2.(1)1―4a%
(2)100∶(200―4a)
【解析】由N2+3H22NH3可知,反应的N2和H2体积比为1∶3,又由于二者开始的体积比也为1∶3,所以,平衡时二者的体积仍为1∶3。
(1)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1―3a%―a%=1―4a%。
(2)设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共有100
mol,则氨为(100―4a)mol。又氨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减少的物质的量。所以,反应前气体共有:(200―4a)mol。根据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求得平衡时压强是反应前的100∶(200―4a)倍。
3.(1)f
e
d
c
(2)块状石灰石
饱和NaHCO3溶液
CaO+NH3·H2O==Ca(OH)2+NH3↑(其他合理也可)
(3)B
(4)防倒吸
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5)过滤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固体大部分消失,在试管口又有较多的固体凝结
4.(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NH3+CO2+H2O+NaCl
(饱和)==NaHCO3↓+NH4C1,2NaHCO3Na2CO3+CO2↑+H2O↑
(3)“联合制碱法”中CO2来自于合成氨工业的副产品,而“氨碱法”中的CO2来源于石灰石的分解
(4)
【解析】“联合制碱法”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为:
原子利用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