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5 20: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教材简介:
(一)课题出处:
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中国古代小说。
(二)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两个小说单元(必修三第一单元,必修五第一单元),在前一个单元的小说学习中,学生重点学习了“从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的发展中全面把握人物性格”,“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性格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品味小说的语言”,“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这就对本单元的小说学习,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感受小说的魅力。
(三)教学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通过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形象
2、体会小说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法阐述: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与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共同探究知识和文化。所以我想并尝试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借助课本、原著和工具书在课前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的互助,组与组的交流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课堂上,辅以Powerpoint课件,提高课堂密度。
关于本课教学情景的创设的说明:在上课去播放了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其用意是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强烈的音乐节奏感驱使学生急于去领略英雄好汉们的悲壮故事。
三、学法简述:
小说的情节人人熟知、家喻户晓。如果只是停留于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等逐条分析上,学生必然乏味,失去兴趣;若能够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分层阅读,则能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所以我在上这堂课时,特意就课文的题目提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来给这篇节选的小说换个题目。问题的提出掀起了课堂的高潮,各组成员异常踊跃。我收集了一些当时的答案:
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以往阅读小说时,只注意了情节和人物,原来环境描写有这么多的学问,深切地感悟到小说的魅力所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课文前因后果;扫除读音障碍;明确古今异义;划分文章层次
预习说明:早读时由各组成员明确预习结果。充分利用好早读,可以让课下与课上的内容衔接更加紧密。
(二)课堂导入:
71回《水浒传》108条好汉,个个都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豪杰,其中豹子头林冲是最典型的一个。林冲,生活富裕,家庭美满的80万禁军教头却走上一条无法回头的反抗道路,他是怎样被迫上梁山的?【投影】我们通过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就可以找到答案。并且我们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同时提高阅读古代小说的能力。
【投影】中国古代小说特点:(学生齐读)
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
4、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三)检查预习【投影】
1、读音 (略)
2、古今异义(结合课后练习题)
(四)概括情节
【投影】问题:小说中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展示了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结合此问题概括小说情节并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投影明确)
第一部分:(从林冲与店小二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矛盾冲突:林冲和高太尉之间
明确情节:遭陷害 沧州遇旧 人物性格:善良安分,忍辱负重
第二部分:(店小二偷听,林冲询问可以明确)
矛盾冲突:林冲和陆虞侯之间
明确情节:闻毒计 买刀寻敌 人物性格: 性急暴烈,苟且求安
第三部分:(从官营的话和前面的情节得出的结论是官营设计谋害林冲)
矛盾冲突:林冲和管、差二人之间
明确情节:中奸计 接管草料场 人物性格:随遇而安,逆来顺受
第四部分:(陆谦、差拨、富安的罪状告白,林冲杀敌报仇)(读第12段)
矛盾冲突:林冲和陆、富、差三人之间
明确情节:明真相 手刃仇敌 人物性格:勇猛反抗,英雄本色
(五)小结:我们可以看到林冲性格从忍到反的转变正是由于高俅一伙人的步步紧逼,后退一步是深渊,往前一步是死路,善良安分、委曲求全的林冲的思想性格终于发生了质的飞跃,他那勇于反抗的英雄本色也终于在这矛盾的高潮中充分的展现出来,鲁迅有句名言“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那边草料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焰正是林冲心中愤怒的火焰,我们不妨用金庸小说中的一句话来说:那一夜,我看见了江湖。
【明确人物】板书:忍——怒——安——反
所以说小说中林冲性格的转变,还揭示了本文的主题,也是整部《水浒》的主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明确主题】板书:官逼民反
(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投影】
中国古代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特点,同样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投影讨论】 课文第11段中的对话分别是谁的语言?
(指导学生先把文中的“一个”标上序号,共9个)
明确:1、5、7是差拨:出计陷害林冲的人,述放火经过,替自己摆功
2、4、9是陆谦:三人中的小头目,奉命而来
3、6、8是富安:一个走卒,说话随和奉迎
(七)环境描写
这篇小说中精彩的不只是曲折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的转变,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标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古今小说的三要素都是人物、情节、环境。题目中的“风雪”不但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环境,而且还让题目读来生动形象。
【投影】 找出文中描写风雪的句子(从7—9段中找)
明确:直接描写(略)“卷”字表现出风之大,“紧”字表现出雪之大,周先慎先生在《简笔与繁笔》中评价道: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赞扬它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间接描写(略)通过对草厅和人物行为的描写,间接写出风雪之大。
【投影】 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参考课后练习第三题回答)
明确:渲染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一面是草料场烈焰腾空,另一面雪地上鲜血四溅,把矛盾冲突渲染到极点,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
烘托人物:悲愤的内心情感(林冲被高俅等人步步紧逼不说,连老天似乎也在难为他)
推动情节:风大雪紧——买酒——路过山神庙
——无处安身——大石挡门——听到真相
——陆谦等人到山神庙避风雪
(八)课堂小结:略
(九)布置作业:
1、细读课文第12段,思考为什么把林冲杀敌的情节写的这么详细。
说明: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参考答案:不这么写不足以解林冲心头之恨;不这么写不
足以显示林冲英雄本色。
2、《水浒传》人物绰号考证
说明:《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记录着人物的性格,并且各自都有一段来历,引导学生考证,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林 教 头 风 雪 山 神 庙
施耐庵
怒 反
忍 安
官 逼 民 反
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地方很多,比如其他人物的个性化(李小二及妻子);小说中的细节点染(如:两处提到火盆,林冲随身带的花枪……);火与冰的反差;雪白与血红的对比……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日后教学中很好的事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