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诗词五首 课件(幻灯片5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课诗词五首 课件(幻灯片5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26 10: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让我们踏寻古人的足迹,体会诗人的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24 诗词五首
城关初中 陈华
学习目标:
2.熟读成诵并能默写五首诗词,根据课文旁批理解五首诗词的大意。
1.了解五位诗、词人及相关文学常识。
3.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解读诗意,准确的把握诗人情感。
第一课时
1.了解五位诗、词人及文学小常识。
2.准确并反复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简介作者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被他用诗高度美化,并且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
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闲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昌谷人。字 ,世称李长吉、鬼才,有 称等,与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 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诗鬼 ”
长吉
浪漫主义
李白、李商隐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
?
2.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两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
文体常识
考考你:
区分本课的五首诗词,它们分别属于什么体裁?
3.词又称长短句,每个词牌都有相应的格律,由于各句长短不一,比近体诗显得自由灵活,错落有致。
读准字音、节奏
不同体裁的诗歌其韵律、节奏不同。如五律:二二一。
朗读本课五首诗词,做到读准字音、节奏。
第二课时
解读《饮酒》
陶渊明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读诗文
解诗意
1.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①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而无车马喧,前四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在人境”和“无车马”形成对比。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反映了作者疏远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之类了。
2.合作探究并思考:
②诗中五六句是千古名句,能说说好在哪里吗?“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本诗的最后两句结束语,“此中有真意” 的“真意”指什么?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见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寻诗眼、悟诗情
田园诗派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关于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比如“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白云”是关乎“思友”的意象;“明月”是一个“思乡”、“思人”的意象;“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
作业布置:
2.仿照《饮酒》对诗意的阐释,试着把《春望》诗意解释在笔记本上。
1.把《饮酒》的诗和诗意写在正式作业本上。
第三课时
解读《春望》
春 望
唐?杜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读诗文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1)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2)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思念家人 )
(叹息衰老 )
解诗意
1.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2.合作探究并思考: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人烟稀少才让草木丛生吗?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课文注解为: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两种解释虽有区别,但精神是相通的。体会一下作者的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两种解释有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一是触景生情,一是移情于物。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写作背景
表达诗人望向国都时内心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情感。
寻诗眼、悟诗情
当堂训练
1.填空。
《春望》前四句写景,“城春草木深”写的不是生机盎然,而是(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 )字中。
2.课后习题四的处理。
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之状
“望”
作业布置:
2. 试着把《雁门太守行》的诗意解释在笔记本上。
1.把《春望》的诗和诗意写在正式作业本上。
第四课时
解读《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读诗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诗人运用比喻和夸张,描写鏖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同时,这“黑云”与“金鳞”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写景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解诗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们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风卷动着红旗。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周回荡。
“半卷红旗”是从侧面描写战况的景象,诗人写这个景象是要表现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当时仅17岁。
写作背景

全诗共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一个从白天到黄昏前,表现战争的惨烈;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主题:本首诗描写并歌颂了守城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
寻诗眼、悟诗情
作业布置:
1.课后习题二。
2.把《渔家傲》的诗和诗意写在正式作业本上。
第五课时
解读《渔家傲》
“最美不过中国词”(区别词牌名的不同韵律特点)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李清照
读诗文
清晨,苍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云涛叠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星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行船的帆在风浪中飞舞。仿佛间梦魂飘飞琼楼玉宇。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天帝缥缈的话语,天帝殷勤问:你想要归向何处?
我回答说:人生的路太漫长黄昏日落已近低迷,苦心学诗可叹志事难酬,徒然只有惊骇世人的诗句。只愿乘九万里雄风如大鹏远飞高举。长风啊不要匆匆停住,请一气鼓荡将我的一叶轻舟吹往蓬莱仙山去。
解诗意
这首词通过记梦,梦归是关键,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寻诗眼、悟诗情
全词写梦境,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笼罩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风格上本首词走豪放词风,为我们创造了开阔的意境。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此绝是苏辛派,不类《漱玉集》语。”
作业布置:
把《赤壁》的诗和诗意写在正式作业本上。
第六课时
1. 解读《赤壁》。
2.小结五首诗词。
杜 牧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读诗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这是交代兴感之由。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解诗意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
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小见大,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引发对史事的感慨,抒发心中的抑郁不平。
寻诗眼、悟诗情
小 结:
五首诗词以“见”字串联,见《饮酒》之悠然,望《春望》之沉痛,《雁门太守行》之悲壮惨见,细认《赤壁》之慨叹,《渔家傲》之梦见的豪迈。
作业布置:
2. 完成课后习题五。
1.背诵五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