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制 作 人:周琼
制作日期:2006/11/25体温的日变化规律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我们一起讨论后,可以得到以下一些结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看一看结论: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新课: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的事实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体温:37OC
血浆的PH:7.35~7.45
渗透压:血浆37OC渗透压770kPa左右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定义: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特点: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
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3)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除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外,内环 境中的化学成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问题探讨”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都正常?1、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2、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 :内环境稳态不仅仅指温度,PH和酸碱度处于动态平衡。
同样机体内的各种成分的理化性质都动态保持在一定的较小范围内,处于动态平衡。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机体是如何通过调节作用实现内环境的稳态的呢?
下面我们以血浆PH的调节为例来分析。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血浆pH的调节:缓冲物质:H2CO3/NaHCO3剧烈运动时:H2O+CO2由肺将CO2排出Na2CO3 + H2CO3 NaHCO3碳酸钠进入血液:由肾脏排出中和碱性物质中和酸性物质弱酸/相应强碱盐稳态是怎样实现的?结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发生作用的结果。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2、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帮助你摆脱酷热的煎熬,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空调病”。请你从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原因?思考讨论发高烧: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
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当肾功能衰竭时,尿毒症
高山缺氧反应
严重腹泻
酸碱中毒等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孩子出现佝偻病;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还有: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稳态破坏→生病状态练习:1、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D解析:稳态失衡时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而发生疾病,但疾病不一定都是因稳态失衡造成的,如遗传病、传染病等。 2、当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 意义是 ( )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 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 D、带走人体的热量B练习:3、内环境稳态是指 (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等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等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练习:D谢谢大家!稳态的调节能力可以无限吗?什么情况下稳态破坏?
稳态破坏后有何结果?法国:贝尔纳----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提出???美国:坎农 ——神经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
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