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4章 植物与土壤——根、茎、叶 辅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4章 植物与土壤——根、茎、叶 辅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7 17: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初二
学 科
科学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 题
根、茎、叶
教学目标
知道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知道导管和筛管所处的部位及其作用
知道蒸腾作用的原理和作用
4、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及缺乏的症状
教学过程
1.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B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2.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下图左边第一幅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B )
3.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例如:水(H2O)→过氧化氢(H2O2);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由此可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B )
A.Ba2O B.BaO2 C.Ba2O2 D.BaO3
4.在CO、HCOOH、OHC?COOH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3/7(1-9y)__;(用分数表示)
5.某工业盐酸中因含有少量FeCl3(不含其它杂质)而显黄色,测知该盐酸中H+和Cl?的个数比为88:97,则其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 D )
A.1:97 B.1:3 C.3:1 D.3:97
1.下列关于根尖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根尖基本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B.根冠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C.分生区细胞体积小,细胞核也小,能不断产生新细胞 D.成熟区是由伸长区变成的
2.取一萝卜块先称其质量,然后放在浓?NaCl?溶液中数小时。此过程中,每隔?1h?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D )
3.如图所示正在给一些刚移栽的树木输液(主要成分是水和无机盐).为提高树的成活率,你认为输液管的针头必须插入到树干的( D ) A.树皮 B.木质部 C.韧皮部 D.形成层
4.如图是气孔张开和闭合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夜幕降临时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而减少 C.图①表示叶片的气孔是关闭的,图②表示气孔是张开的 D.当太阳升起时,叶片的气孔慢慢张开,空气就涌进气孔
5.生物形态结构总是与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某地区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生长着一种春、夏季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型数据如下表.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
项目
表面积(mm2)
表皮厚度(μm)
甲型叶
292
14
乙型叶
144
24
A.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1、根系是指一株植物所有的根的总和。
(1)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根系有利于固定植物体,以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情况、水分状况等因
素有关。
2、根尖的结构及其功能
结构
特点
功能
根毛区
细胞壁厚,有中央大液泡,分化出导管和根毛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
细胞内的液泡小,细胞壁薄,细胞生长快
使根不断伸长
分生区
细胞小,细胞质浓,无液泡,细胞排列整齐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产生新的细胞
根冠
细胞排列整齐
保护根尖
3、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
(2)当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
4、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和利用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营养元素
作用
缺乏症状
氮(N)
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植物枝叶茂盛
株矮叶黄
磷(P)
促进根系生长、开花结果、子粒饱满
生长缓慢
钾(K)
使茎秆粗壮,块茎,块根
茎秆软倒,容易倒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

1、茎的分类: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和缠绕茎。
2、茎的结构及其功能(以双子叶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木质茎为例)
(1)树皮:外侧为表皮层,起保护作用;内侧主要为韧皮部,呈环状排列,内有筛管(具有运
输有机物的作用)和韧皮纤维(具有支持的作用)。
(2)形成层:只有2-3层细胞,细胞能不断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
粗。
(3)木质部:内有导管(具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和木纤维(具有增加茎的强度的作用)。
(4)髓:位于茎的中央,较软,属于营养组织。
注意点:
水稻、小麦、竹等单子叶植物没有形成层,所以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
3、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1)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可自下而下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茎的韧皮部中有筛管,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1、叶的结构及其和功能
托叶:位于叶柄基部,具有保护叶片的功能。
叶柄:连接叶片和茎,是运输营养物质的通道,并支持叶片,使叶片充分伸展生长。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
叶 表皮 保卫细胞:呈半月形,含叶绿体;两个保卫细胞围成气孔,气孔使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吸水时气孔,失水时气孔闭合
叶 叶肉:内含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属于营养组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
要场所。
叶脉:内含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作用。
2、蒸腾作用
(1)气孔的开发和闭合可调节蒸腾作用的强弱---当植物体内水分较多时,气孔开发,蒸腾作
用增强;当植物体缺水时,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
(2)一般情况下,叶片周围的温度高、湿度小、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强,反之则蒸腾作用弱。
但当温度过高或光照过强时,蒸腾作用反而会减弱,如在夏天的中午,温度高、光照强,
气孔闭合,蒸腾作用减弱,从而起到减少水分散失和保护叶片的作用。
(3)空气的流动速度对蒸腾作用也有影响,空气的流动速度越快,蒸腾作用越强。
(4)蒸腾作用的意义:①降低叶片温度; ②有利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③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1.下列关于根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根系中的各种根都是胚根发育形成的 B.主根及其侧面生出的所有侧根共同组成直根系 C.小麦、玉米的根为须根系 D.从茎、叶等部位生出的根是不定根
2.如图是植物根尖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B.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 C.幼根的生长主要是②③的作用 D.④细胞大,排列不够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3.一株植物在阳台上正常生活了几年后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叶片上失去了色素,茎叶变细了.经检查排除了土壤湿度、害虫和病害所引起的原因.以下几种原因,可能是( BC )(多选) A.植物失水而引起的 B.缺少某些无机盐引起的 C.缺少阳光引起的 D.缺少有机物引起的
4.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人70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D )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 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 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 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比上表面多
5.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一般来说,水分进入植物体,再由植物体返回大自然的途径是( B ) A.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筛管→气孔→大自然 B.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根、茎、叶)导管→气孔→大自然 C.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导管→根毛细胞→气孔→大自然 D.土壤中的水分→(根、茎、叶)筛管→根毛细胞→气孔→大自然
6.如图,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在长有乙果实的枝条上、下端,各把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 A ) A.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 B.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 C.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 D.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
7.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常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成活率.下列措施及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B ) A.移栽前根部带一个土坨,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B.移栽前去掉一部分枝叶,可以减弱树木的蒸腾作用 C.移栽后给树木输入营养液,可为根部生长提供有机物 D.移栽后保持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叶的光合作用
8.如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A中的_气孔__.(填序号和名称)
(2)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发现a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b曲线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a曲线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_光合__作用。
(3)图B中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是植物的_呼吸__作用。植物通过这个生理活动,为所有活细胞提供了_能量__.
(4)请根据你已经学习和掌握的有关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在大棚中种植芹菜的农民提出两条能够增加芹菜产量的合理化建议:①_提高二氧化碳浓度__;②_夜晚降低大棚温度__.
9.试一试,你能运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植物生理作用的原理解答实际问题吗? (1)如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降低植物的_蒸腾作用_;同时,植株根部总是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根毛,保证移栽后植株对_水__和无机盐的正常吸收,防止移栽后植物萎蔫; (2)大棚内栽种作物,在增加光照的同时,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其目的是提高植物的_光合作用__,促进有机物的合成;在水涝地中,植物受危害的原因是根的__呼吸__作用受到抑制.在盐碱地中不利植物生长,原因是_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根失水_____;新鲜果蔬在自然状态下贮藏久了要空心,这是因为_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____,所以,新鲜果蔬常要__低温____贮藏.
10.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_根细胞的呼吸作用_____,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2)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在菜地上施肥,结果适得其反,许多青菜萎蔫而死亡主要原因是__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导致青菜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____. (3)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__适量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或增强大棚的透明度,或白天设法适当提高棚内温度,晚上适当降低棚内温度)____. (4)要将大量的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_将新鲜水稻种子晒干后贮藏_____. (5)要在葡萄园种植具有“果大昧甜”等优良性状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的种子在园中进行播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优点是__后代能保持A品种葡萄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较快____. (6)扦插时,某果农先将葡萄枝条的插入端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一下,再将枝条插入土壤中.他认为这样做能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理由是_适宜浓度的生长激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_____.
1.某植物茎横切面的构造示意图如图甲,其叶片切面的构造示意图如图乙,整株植物体内物质运输方向的示意图如图丙.则下列有关水分运输的部位与箭头所示之运输方向,正确的是( C )
A.甲和丙;运输方向如戊所示 B.甲和丁;运输方向如戊所示 C.乙和丁;运输方向如己所示 D.乙和丙;运输方向如己所示
2.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B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3.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如图所示,现有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装置,装置内水面相平,两株植物的叶片大小、形态及功能相同.将两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1小时后,比较甲、乙装置中两细管底部的压强(压强用P表示),正确的是( B ) A.P甲P乙 C.P甲=P乙 D.无法确定
4.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的无机盐”,四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都注意为植物提供光照、适宜的温度,并及时浇水),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设计更能说明问题?( D ) A.甲幼苗种在蒸馏水中,乙幼苗种在溶有适量含镁无机盐的蒸馏水中 B.甲幼苗种在土壤浸出液中,乙幼苗种在加含镁无机盐的土壤浸出液中 C.甲幼苗种在完全培养液中,乙幼苗种在不含镁的完全培养液中 D.甲幼苗种在砂土中,乙幼苗种在加镁的砂土中
5.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如图所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片张开或闭合的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知该植物的“生物钟”是( A ) A.叶片白天张开,晚上闭合 B.叶片白天闭合,晚上张开 C.叶片白天、晚上都张开 D.叶片白天、晚上都闭合
1.分别从生长在干旱地区和潮湿地方挖一棵大小差不多的白菜,比较它们的根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比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B.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比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根系更发达 C.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须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直根系 D.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须系,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直根系
2如图是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的示意图,此时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的浓度相比( A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确定
3.樟树是金华市的市树.某校门口有一棵古樟树,树心已经朽烂成一个大洞,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在大家的保护下还是照样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古樟树的( D )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4.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5.小慧在水中切取同一植物且粗细相同的两根枝条,使其长度相等,并将其中一枝条的叶片全部摘除,再分别插入装有等体积红色溶液的两个烧杯中,标示为甲、乙两组,如图所示。静置一段时间后,得知两组的枝条内都有红色溶液,一组上升5厘米,另一组上升1厘米。判断红色溶液上升5厘米的组别及其枝条内出现红色的主要部位,下列何者正确?( B )

A.甲;韧皮部 B.甲;木质部
C.乙;韧皮部 D.乙;木质部
6.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 (1)十几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___木质部___. (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其中导管位于_木质部_____,负责运输_水分和无机盐___.筛管位于_韧皮部_____,负责运输__有机物____.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_C_____.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A____. A.放在黑暗环境中?? B.放在阳光下照射,加快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 C.让红墨水的浓度稍大一些?? D.放在通风的环境中 (5)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__增加____导管切口截面积,有利于_水分__和_无机盐_____的运输.
7.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
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_作对照__.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__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_.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_环割切口处__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1.由种子的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称为( A )
A.主根 B.支持根
C.不定根 D.气生根?
2.生产上常用的扦插、压条等繁殖苗木的方法,利用的植物特性是植物能产生( B )
A.侧根 B.不定根
C.侧根和不定根 D.主根??
3.根据芽将要发育形成的器官,将芽分为( B )
A.顶芽、侧芽、不定芽 B.叶芽、花芽、混合芽
C.鳞芽与裸芽 D.活动芽与休眠芽
4.图一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分析会出现的变化: (1)图一中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情况为甲玻璃管液面的高度_下降_,乙玻璃管液面的高度_上升__. (2)图二ABC表示各种状态的萝卜细胞,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B为吸水状态的细胞,C为失水状态的细胞,则:甲萝卜的细胞由A变成_B_(填字母),乙萝卜的细胞由A变成_C__(填字母). (3)细胞吸收的水分会进入细胞的[①]_液泡__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