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1.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大气降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冰雪融水
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社会的共识。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加剧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因素是( )
①乱伐森林,环境破坏 ②水资源的浪费 ③水质污染 ④气候异常,干旱少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量和当地气温的年内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3.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 高山冰雪融水
B. 季节性积雪融水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
A. a增强
B. b增强
C. c减弱
D. d减弱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的流向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给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赤道低压
D. 东南信风
6.下列不属于以色列为发展农业生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渠和输水管线
B. 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C. 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甚至深入沙漠
D. 大面积植树造林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7.该水库注入水量的最大值和蓄水的最高水位分别出现在( )
A. 6月、10月
B. 5月、9月
C. 7月、10月
D. 8月、9月
8.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与就业”(WaterandJobs)。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 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 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9.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 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 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读“珠江三角洲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11.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下图为“某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图中洋流( )
A. ①沿岸地区有荒漠分布
B. ②是在西风作用下形成的
C. ③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D. ④是在信风作用下形成的
松木希错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地区,属于咸水湖。下图为“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野马滩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 冰川融水
B. 雨水
C. 地下水
D. 湖泊水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14.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
A. 水位季节变化大
B. 泥沙含量大
C. 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 冬季封冻断流
全球水循环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甲的含义是( )
A. 大气水
B. 海洋水
C. 冰川水
D. 地下水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图甲为某地区简图,图中a、b、c线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d线为等高线,甲处箭头表示近地面风向,图乙为图中湖泊入湖径流量与出湖径流量月份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 aB. 甲地即将迎来降水
C. 乙地由于雨影效应,年降水较少
D. 该河流冬季结冰期长
读“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三题。
18.此季节地中海沿岸气候特征是( )
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寒冷干燥
D. 温和多雨
目前,市场上的家用节水型水龙头大多是通过加气或减小过流面积来降低通过水量的。下图为“某种节水型水龙头工作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下列生活方式中与上图体现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不同的是( )
A. 用淘米水来洗菜
B. 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
C. 用洗菜水来浇花
D. 使用节水马桶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0.该流域可能位于( )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地区
C. 塔里木盆地
D. 青藏高原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我国东部地区进行河流补给的降水属________循环的一个环节。
(2)写出图中数字编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________(填数字编号)环节施加影响。
(4)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暖锋 B.寒潮
C.准静止锋 D.台风
(5)如果将图中的①⑤③⑥看成是热力环流,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热力环流反映了白天海陆风的情况
B.该热力环流反映了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影响的情况
C.箭头③是上升气流,近地面是高压
D.箭头⑤反映了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向海洋流动的情况
22.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是____________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23.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包含a,c,d,e的循环称为________,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环节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_______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
24.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但目前,水资源短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人类不珍惜水资源,人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我国也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例如,上海的人均淡水拥有量仅为145m3,上海已成为一个典型的缺水城市。
材料二 咸海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离海远,降水少,蒸发旺盛。入湖河流从1960年的永久性河流到1987年的季节性河流,又到2000年河流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湖泊面积逐渐萎缩。下面是“咸海区位图”及“咸海水域面积变化图”。
材料三 生活当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很有帮助,如下图。
(1)上海出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探究:
①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②近年来,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③咸海面积缩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3)除材料三图示之外,你还有哪些合理利用或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25.根据下图,利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爱尔兰的都柏林和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这是为什么?
(2)在图中,“△”表示________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0天,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这次海上石油污染会随洋流带来什么影响?
(5)著名的“泰坦尼克号”首航没能进入北极海区,使该船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黄河属于外流河,还属于我国的季风区,主要是雨水补给。
2.【答案】B
【解析】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是造成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因素。
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不一致,故其主要补给形式不会是高山冰雪融水或季节性积雪融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比较稳定,而图中显示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D项错误。该河流所在地区雨热不同期,其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
4.【答案】A
【解析】据图知,a代表蒸发、b代表地表径流、c代表下渗、d代表地下径流。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a增强,b减弱,c增强,d增强,故A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读图,该地位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给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南季风,B对。
6.【答案】D
【解析】以色列位于干旱气候区,为发展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包括修建水渠和输水管线,A正确。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B正确。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甚至深入沙漠,C正确。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地区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D错。
7.【答案】A
【解析】从坐标图中的曲线峰值出现的月份可以看出流入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当流入量和流出量相等时,且随后流出量大于流入量,则证明此时水库蓄水位最高,即图中对应的为10月份。
8.【答案】D
【解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9.【答案】A
【解析】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要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径流量小等,人为原因包括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等。
10.【答案】A
【解析】人类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即增加⑤;大量开采地下水,④蒸发和蒸腾可能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②地表径流增加;城市绿地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蒸腾的面积,进而增加⑥水汽输送。
11.【答案】D
【解析】该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由于该地经济发达,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再加上排污量大,造成水体污染严重,进而导致水资源短缺,此类属于“水质型缺水”。
12.【答案】A
【解析】①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其经过的沿岸地区有荒漠分布;②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其形成与东南信风有关;③洋流为巴西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④洋流为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
13.【答案】A
【解析】该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内流区,故B项错误;图中显示野马滩河上游有大量冰川,可以判断其主要补给形式是冰川融水。
14.【答案】C
【解析】东北地区的河流和淮河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都大,A错误;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泥沙含量小,B错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和大气降水形成的夏汛,而淮河只有夏汛,C正确;东北的河流冬季封冻,但不会断流,D错误。
15.【答案】A
【解析】图中表示大循环的过程是⑤—①—③—④,其中⑤表示海水蒸发,①表示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③表示降水,④表示流向海洋的地表径流,②表示陆地蒸发和蒸腾,⑥表示海洋降水。所以甲、乙是大气水,丙是陆地水,丁是海洋水。
16.【答案】B
【解析】由上题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B项正确。
17.【答案】C
【解析】据甲地风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可知c18.【答案】A
【解析】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故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
19.【答案】B
【解析】淡化海水做饭属于开源措施。
20.【答案】C
【解析】图示流域年降水量小,最冷月气温小于0℃,可能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在一起,是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增大的主要原因。
21.【答案】(1)海陆间 (2)下渗 蒸发 地下径流 (3)⑤ (4)C (5)B
【解析】(1)我国东部地区的水循环主要是海陆间循环。(2)读图可得出答案。(3)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4)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出现梅雨天气,使径流量增加。(5)冬季,陆地与海洋相比,气温低而气压高,在沿海地区形成陆风。
22.【答案】(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后被加温加湿,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 位于温带的大陆架海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解析】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第(3)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23.【答案】(1)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更新
(2)水汽输送
(3)雨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季风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只包含a、b的水循环为海上内循环;c为水汽输送;黄河主要为雨水补给。
24.【答案】(1)人口众多,经济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
(2)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引水灌溉和全球变暖。 咸海面积缩小使湖水矿化度升高,水生生物减少,周围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①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法制管理,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增强涵养水源能力;④水费改革,统一调配,提高利用率。
【解析】(1)根据题意,上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2)咸海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咸海面积不断缩小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25.【答案】(1)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而圣约翰斯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
(2)纽芬兰 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
(3)当年哥伦布第一次去美洲是逆北大西洋暖流横渡大西洋,花费时间较长,而第二次他率船队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比第一次少花17天时间到达美洲。
(4)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5)拉布拉多寒流使高纬海区的冰山漂流南下。
【解析】(1)两地不同处是沿岸洋流性质差异,都柏林位于欧洲大陆西岸,受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影响,温度较高;圣约翰斯位于大陆东岸,受沿岸拉布拉多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温度较低。
(2)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底部营养物质上涌,使鱼群在此集中,形成渔场。
(3)影响航行速度的因素主要是洋流方向,图示A线路是逆北大西洋暖流,所以航行速度慢;B线路与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的流向一致,所以航行速度快。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使污染物被带到其他海域,减轻污染程度,另一方面使污染范围扩大。
(5)冰山漂移受洋流影响,北极海区与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相连的洋流为拉布拉多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