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图34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乙地区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图34
A.a>b B.a<b
C.a=b D.a≈b
2.在下列四种生态条件下,最有可能使昆虫在长期进化中形成警戒色适应的是( )
A.枯叶、无毒毛昆虫、食谷鸟 B.枯叶、有毒毛昆虫、食谷鸟
C.草地、无毒毛昆虫、食虫鸟 D.草地、有毒毛昆虫、食虫鸟
3.在制作泡菜的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乳酸,乳酸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繁殖。当泡菜坛内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也被抑制,泡菜也因此而经久不坏。以上这些现象在生物学上可解释为( )
A.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内斗争 D.以上三种解释均正确
4.图35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在物种2与物种1的生存竞争过程中,物种2最可能取胜的温度范围是( )
图35
A.温度在~范围内 B.温度在~范围内
C.温度在以下 D.温度在以上
5.人们发现,同一类型的哺乳动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个体体形较大,但末端器官(如耳)较短小。此特点可以( )
A.增大表面积,增强散热能力
B.增大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散热
C.减小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减少散热
D.增加脂肪层厚度,减少散热
6.每到秋末,枫树落叶,而邻近的松树却保持了满树青翠,这表明( )
A.枫树不适应寒冷环境 B.松树比枫树更适应寒冷环境
C.枫树和松树都适应此地的寒冷环境 D.樟树和枫树进行着生存斗争
7.在氮循环中,能够将氨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的生物是( )
A.酵母菌和蓝藻 B.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
C.硝化细菌和乳酸菌 D.硝化细菌和酵母菌
8.下列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染色体 B.叶绿体和核糖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核糖体和内质网
9.图36表示5种鱼对水温和含盐量的忍受程度,据图推测,适于分布在北极海域、热带湖泊以及全球多处水域的三种鱼依次是( )
图36
A.①②③ B.⑤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⑤
10.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羊肉,1/4来自小型食肉动物。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绿色植物( )
A.280千克 B.28千克 C.10千克 D.1110千克
11.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由……的过高含量引起的。( )
A.水中的钾和 B.水中的氮和磷
C.水中的钠和钙 D.水中的糖类
12.每单位面积使太阳能得到最充分利用的是( )
A.麦田 B.草地森林 C.松树林 D.水牧场
二、简答题
13.图37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37
(1)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A和种群B未来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A________;B________。
(2)如果有一种外来生物入侵,并以种群C的幼体为食,这将使种群C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请在右边坐标中(图38)用曲线表示这种变化。
图38
14.大豆有许多品种,它们对环境条件要求有所差异。下列资料记载的是南京、佳木斯、北京当地品种在原产地和北京栽培时的播种时间和开花时间,请据资料回答:
品种名称
金大532
本地大豆
满仓金
原产地
南京
北京
佳木斯
在原产地的播种日期
5月30日
4月30日
5月17日
在原产地的开花日期
8月23日
7月中旬
7月5日
在北京的播种日期
5月30日
4月30日
4月30日
在北京的开花日期
9月1日
7月19日
6月5日
在原产地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
85天
80天
49天
在北京从播种到开花的天数
124天
80天
36天
(1)高纬度地区的大豆移往低纬度地区种植,开花________(提前、延迟)。
(2)如将广州当地大豆品种(番禺豆)移往北京种植,开花________(提前、延迟),产量________(增加、减少)。
(3)除温度有一定影响外,影响大豆开花的主要环境因子是________。
15.某水域被DDT所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DDT的含量为0.0005mg/kg,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种群体内也均有不同浓度的DDT,经检测,其含量分别如下表。请据表分析:
检测种群
A
B
C
D
E
DDT含量(mg/kg)
0.00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__,请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 ]→[ ]→[ ]→[ ]
(2)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表中的________,即________。
(3)若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灭绝了,则首先受损害的生物是表中的________,即________。
(4)DDT对生物体有毒害作用,根据________原理,上述生物中受害最大的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
(5)人类在发明并大量使用DDT后,未经很多年,便在“与世隔绝”的南极企鹅体内发现有DDT。这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D 4.B 5.B 6.C 7.B 8.C 9.D 10.A 11.B 12.B
二、简答题
13.(1)增加 减少 (2)见图62
图62
14.(1)提前 (2)延迟 减少 (3)日照长度
15.(1)食物链 A→E→C→B→D (2)A 生产者 (3)C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4)生物富集 D B (5)带有全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