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高考生态部分
1.(06江苏理综2)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 B )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互利共生
2.(06江苏理综5)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C )
A.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个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群落→种群→个体→生物圈→生态系统
3.(06江苏生物10)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D)
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
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
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
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
4.(06江苏生物21)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效和密度(个/M2)
调查数据
动物类群
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l
18
32
7
5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5.(06重庆理综1)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 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6.(06全国Ⅰ—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种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7.(06天津理综3)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8.(06四川理综1)对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
9.(06上海生物7)下列因素中可导致松鼠种群内竞争加剧的是:(D)
A.环境温度升高 B.捕食者数量增加
C.种群内疾病流行 D.种群繁殖率提高
10.(06上海生物9)右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C)
A.200g B.250g
C.500g D.1000g
11.(06上海生物11)右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
A.I B.Ⅲ C.IV D.V
12.(06上海生物1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A)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13.(06广东生物3)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 态 系 统
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
北方森林
冻原
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
0.5
2
14
100
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14.(06广东生物10)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D)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5.(06广东生物14)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16.(06广东生物19) 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动物油脂等为原材料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烧后SO2和颗粒物质排放很少,特别是C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优点是:(B)
①减少空气污染 ②缓解温室效应 ③不可再生 ④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06广东生物28)右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B D)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
18.(06北京理综29)(12分)为合理利用水域资源,某调查小组对一个开放性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进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出水口浮游藻类数量
水库淤泥真菌、细菌数量
年均1.93 mg(千重)/L
年均1.02 mg(千重)/L
1013~1015/m3
(1)浮游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处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2)浮游藻类数量少,能从一个方面反映水质状况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水体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3)浮游藻类所需的矿质营养可来自细菌、真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水库淤泥中的细菌代谢类型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4)该水库对游人开放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水体已被氮、磷污染。为确定污染源是否来自游人,应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处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1)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2)自动调节(或自净化) (3)分解作用 异养厌氧型 (4)人水口
19.(06江苏生物37)(10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右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 条,鱼类与贝类关系是 。
(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 ,发臭的原因是 。
(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 。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 天。
(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 。
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②引水稀释 ③使用除草剂 ④控制污水排入
(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1)6 捕食、竞争 (2)藻类爆发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
(3)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 5 (4)②、③
(5)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06全国Ⅱ—30)(20分)回答下列(1)小题。
(1)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①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温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 。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 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 的结果。
②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 决定。
③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 。
(1)①减少 另一个生态因子 综合作用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1.69N0
21.(06上海生物38)(9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 两种成分组成。
(2)下表列出三种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占面积比、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现存量以及被食量。
生态系统类型
面积比
净生产量(109吨/年)
现存量(109吨)
被食量(109吨/年)
热带雨林
1
37.4
765.0
2.6
荒漠
0.9
13.5
60.0
2.0
海洋
21.1
55.0
4.0
20.2
1)热带雨林的生产者主要是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 。
2)影响热带雨林净生产量的主要无机环境因素是 ,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则是 。
3)据表资料,按单位面积计算,净生产量依热带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顺序减少,这是因为……………( )
A.生产者被食量按此顺序增大
B.环境温度按此顺序降低
C.叶绿素含量按此顺序减少
D.太阳光利用率按此顺序增大
4)据表分析,热带雨林的现存量最大,而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小,其原因是 。
(3)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如右下图,其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图 ,这是因为 。
(1)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 1)常绿乔木 浮游植物
2)温度和雨量 矿质营养
3)C
4)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的被食量远大干热带雨林
(3)乙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22.(06广东生物36)(6分)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 ,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 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 营养级。
(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 。
(1)生物防治,农药对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不起作用(2)次级, 2? (3)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差。
23.(06广东生物39)(8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②
(1)减少,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少,小鱼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气
(4)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