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阶段性测试五 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2005广东,一、8)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农田生态系统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2005上海,一、9)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最初来源于 ( )
A.光合作用 B.高能化学键
C.绿色植物 D.太阳光能3.(2005上海,一、25)下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甲、丙、乙4.(2005上海综合,一、13)鸟类是一种对环境较敏感的动物。在下列选项中,鸟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 )
A.人类活动较频繁的绿地
B.品种较少、有一定面积的植被
C.有成片品种单一的植被
D.大面积层次分明的植被人口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它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下图是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2005上海综合,一、17)人类作为一个种群,也可从人口年龄结构来分析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对图中进行分析,由此可以推测,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可能的类型是 ( )
A.衰退型 B.稳定型
C.增长型 D.无法确定
6.(2005上海综合,一、18)为了使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控制人口密度 B.提高人口素质
C.适当降低人口出生率
D.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7.(2005全国Ⅰ冀、豫、皖、浙等十省)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K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8.(2006滨州)下列生物现象中与温度因素不相关的是 ( )
A.鸟类的迁徙与繁殖
B.青蛙的冬眠
C.黄鱼季节性的洄游
D.柑橘在北方不易存活9.(2006淄博)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问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10.(2006潍坊)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11.(2006烟台)黄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开花时需要较短的口照。种植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纺织麻袋等。如果将黄麻北移在山东地区种植,它将 ( )
A.提早开花结实,产量高
B.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C.提早开花结果,产量低
D.开花推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12.(2006东营)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13.(2006胜利)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14.(2003上海,7)下列非生物因素中对动物分布影响最小的是 ( )
A.土壤 B.温度 C.水分 D.光照15.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下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夏季,a>b+c+e
B.秋季,e+f C.春季,g=b+e+f
D.冬季,d>c+f16.(2003江苏广东,20)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中的植株数 ( )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17.(2003上海,28)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
A.a>b>c B.c>b>a
C.c=b>a D.a>c=a
18.(2004江苏,20)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
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 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19.(2004江苏,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20.(2004上海,21)为避免蔬菜和水果受到各种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中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①采用无土栽培(水培法) ②使用绿肥等有机肥 ③使用高效化肥 ④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⑤采用生物防治虫害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21.(2005广东,一、28)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 ( )
A.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B.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
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增产22.(2005江苏,一、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个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23.(2005北京理综,一、1)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可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24.(2005辽宁,21)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简化实例是 ( )
A.食草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食草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
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
D.废弃耕地上杂草生长25.(2005全国Ⅲ黑、蒙、桂,一、3)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二、非选择题(50分)26.(9分)(2005上海,二、34B)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有重要作用。
(1)图1表示米螟(一种昆虫)的幼虫发生滞育(发育停滞)与日照长短的关系。据图可知日照时数为__________.小时,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时数达18小时,不滞育玉米螟幼虫约占________%,此条件也适于____________植物开花。
(2)图2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日照长短及温度的关系。据图可知,当温度30oC,日照时数为_______小时时,这种夜蛾蛹的滞育率最高,达______%;与上述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20℃时,夜蛾蛹的滞育率达到________%。可见夜蛾蛹发生滞育是________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夜蛾生长发育的无机环境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______等。(3)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 27、(8分)(2005江苏,二、40)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1)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05天津理综,30)
(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8分)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29、(4分)(2005广东综合,二、34)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据估计,全球生物生产力32%来自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中的_________是该生态系统重要的生产者,它能够利用太阳能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这一过程被称为________,其总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海洋中还生活着许多动物,如浮游动物、鱼、虾、海鸟等,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它们被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0.(2005广东,二、40)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6分)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爆发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赤潮生物体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水的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31、(2005上海,二、41)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8分)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 重。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_________。
2)若初级消费者中,________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3)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500吨/公顷,此时,总生产量每年为60吨/公顷,叶的呼吸量为25吨/公顷,生长量为5吨 / 公顷,枯死量为10吨/公顷。已知总生产量=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吨/公顷,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_____吨/公顷。 1)该林地因人为破坏,碳积蓄量逐年下降,降至200吨/公顷时。该林地进一步被开垦为农田,经过估算,在开垦为农田的5年间,碳积蓄量每年减少20吨/公顷。5年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的60年内,碳积蓄量以每年5吨/公顷的量增加,60年后以每年2吨/公顷的量增加。在下图中标出退耕还林后的160年内该林地的碳积蓄量的变化。从该图可读出,要恢复到该片雨林最初的碳积蓄量需要_________年。 2)通过本例,请从保护森林的意义及生态学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________________ 32、(7分)(2005江苏,二、41)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球特征,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_______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_________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______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______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