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一、导入新课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②磷在氧气中燃烧
③电解水
④过氧化氢分解
⑤加热高锰酸钾
【小测验】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过氧化氢
氧气
+
水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一、导入新课
【活动探究】我们刚才写了几个反应文字表式,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文字表达式给我们那些信息?
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和
生成
点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二、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概念】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就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思考】找出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达式的不同点,该方程式能提供什么信息?是否简便?
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C
+
O2
CO2
点燃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1.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2.该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是1:1:1。
3.表示了碳、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12:32:44。
【归纳总结】
②该反应中的微粒的个数比。
③表示了物质的质量比。
12
:16×2:
12+16×2
物质质量比:
分子个数比:
1
:
1
:
1
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水
氢气
+
氧气
通电
【练习】请写出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该化学方程式有哪些含义?
2H2O
2H2
+
O2
通电
1.表示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2.该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2:2:1。
3.表示了水、氢气和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36:4:32。
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思考】化学方程式如何读呢?以
为例,小组内讨论完成。
C
+
O2
CO2
点燃
1.
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2.
微观读法: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
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五、课堂练习
1.对于
这个反应对于,意义有:
(1)反应物是__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2)表示硫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3)表示硫、氧气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这个反应读作
①宏观读法:
②微观读法:
③数量读法:
S
+
O2
SO2
点燃
硫和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1:1:1
32:32:64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五、课堂练习
2.对于
这个反应,意义有:
(1)反应物是____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
(2)表示磷原子、氧分子和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3)表示磷、氧气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这个反应读作
①宏观读法:
②微观读法:
③数量读法:
4P
+
5O2
2P2O5
点燃
磷和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4:5:2
124:160:284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六、课堂小结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
该反应中微粒的个数比
3.
表示了物质的质量比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
宏观读法
2.
微观读法
3.
数量读法
再
见《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
第2课时
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
A.
FeO
B.
C.
D.
从化学方程式 C+O2CO2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从此化学方程式中可知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B.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
在常温下,碳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D.
在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增减
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
B.
C.
2MgO
D.
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B.
C.
D.
化学方程式 S+O2SO2 可读作( )
A.
硫加氧等于二氧化硫
B.
硫加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
C.
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D.
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
对于方程式 4Al+3O22Al2O3的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铝加氧气等于三氧化二铝
B.
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铝
C.
4个铝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生成2个三氧化二铝分子
D.
4份质量的铝和3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三氧化二铝
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组成。爆炸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NO3+S+3CK2S+N2↑+3CO2↑.下列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B.
中“2”表示两个氮原子
C.
“”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
D.
中K、O元素的质量比为13:16
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④水是由氧气单质和氢气单质组成
⑤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
⑦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
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
B.
C.
D.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①“质”的含义(宏观):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量”的含义:从宏观看表示各物质之间的______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______。从微观看表示各物质的粒子间(指原子或分子)______。
在4Al+3O22Al2O3反应中,每______份质量的铝与______份质量的氧气化合,生成了204份质量的氧化铝。各物质的质量比(Al:O2:Al2O3)为______。在宏观上,此反应读作:铝______氧气在______条件下______氧化铝;在微观上,此反应读作:在加热时,每______个铝与______个氧 完全反应生成了______个氧化铝______。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有多种意义。以S+O2SO2为例,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告诉我们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2)~(4):
(1)反应物是硫与氧气;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
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都是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理论与用语。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SO2。这个式子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________份质量的硫与________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________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3)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后质量/g
1.5
X
0.8
2.3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X=5.4
C.丙、丁一定是单质
D.甲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
故选: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
解:A、从此化学方程式中可知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点燃条件下,碳与氧气混合可以发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增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宏观、微观、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
解:A、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但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不是2:1:2,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且各物质的质量比(28×2):32:(44×2)=7:4:11,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反应条件是点燃,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但各物质的质量比(24×2):32:(40×2)=3:2:5,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由题意,该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7:4:11,结合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图及物质分子结构微观图,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分析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的特点,选出与微观图所表示反应特点一致的反应即可。
【解答】
A.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两种多种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微观图所示的反应的各物质的类别相符;化学方程式所示的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数的比2:1:2与微观图中的反应的分子个数比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B、在反应中“+”读作“和”,故选项读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不能读作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
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前后的转化关系,所以不能是等于关系,而是转化。只有体现质量时,才有等于的意思,属于质量守恒定律范畴。
A、不能读作加、等于,故错误;
B、铝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正确;
C、应该是4个铝原子和3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铝分子,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08份质量的铝和96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04份质量的氧化铝,故错误;
故选:B。
读化学方程式时,“+”和“=”应该读作“和”“生成”,可以从宏观方面读,也可以从微观方面读;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7.【答案】B
【解析】
解:A.硫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硫元素显-2价,故正确;
B.N2中“2”表示每个氮分子是由2个氮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3CO2”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故正确;
D.KNO3中K、O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3)=13:16,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学用语的含义来分析;
C.根据化学用语的含义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用语的含义等知识,需要同学们具备全面的化学知识。
8.【答案】D
【解析】
解:①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
③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价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
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说法错误;
⑤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没变,故说法正确;
⑥反应前后氧原子的质子数不变,故说法正确;
⑦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氧气的微粒数目之比是2:1,故说法正确;
⑧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D。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总质量不变,据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水的组成和构成情况,难度不大。
9.【答案】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质量
质量比
个数比
【解析】
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量的方面:各物质间反应时微粒个数比;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故答案为: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质量;质量比;个数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回答。
本题难度较小,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回答问题的关键。
10.【答案】108
96
9:8:17
和
加热
反应生成
4
3
2
分子
【解析】
解:在反应4Al+3O2 2Al2O3中,从它们之间的质量比来看,参加反应的铝、氧气与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为(27×4):(32×3):(102×2)=108:96:204=9:8:17,则每108份质量的铝与96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了204份质量的Al2O3;在宏观上,铝
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
反应生成氧化铝;微观上,从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个数比来看,每4个铝原子与3个氧分子起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故答案为:108;96; 9:8:17; 和;加热;反应生成;4;原子;3;分子;2;分子。
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生成物是二氧化硫
反应条件是点燃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或原子的种类(或数目)不变
【解析】
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的条件是点燃、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或原子的种类(或数目)不变;参与反应的硫与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之间的质量比为32:32:64;参加反应的硫、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微粒个数比为1:1:1等。
故填: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反应条件是点燃;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或原子的种类(或数目)不变(或参与反应的硫与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之间的质量比为32:32:64)(答案合理即可)。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进行解答。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方化学程式的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1)试管B中白色棉花变红;
(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特性以及对模拟图的应用等知识单的掌握。
【解答】
(1)氨水呈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会变红,打开止水夹时,氨气分子不断地在运动,几秒钟之后会运动到B试管中,所以试管B中白色棉花变红;故填:试管B中白色棉花变红;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2N2+6H2O,反应后会生成2个氨分子和6个水分子,故图中还缺少一个氨分子和一个水分子,故需要增加 。
13.【答案】(1)32
32
64
(2)B
(3)CH4
(4)D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进行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解释进行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解答;
(4)由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乙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硫、氧气、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16×2):(32+16×2)=32:32:64,故填:32;32;64;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原子的数目、元素种类、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故填:B;
(3)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后有1个C原子,4个H原子,4个O原子,反应前已经有4个O原子,所以X中有1个C原子,4个H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H4,故填:CH4;
(4)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甲的质量为1.5g,丙的质量为0.8g,丁的质量为2.3g,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0g-1.5g=8.5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8.5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0.8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3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是生成物,生成的乙的质量为8.5g-0.8g-2.3g=5.4g;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丙、丁,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A选项说法错误;
B.生成的乙的质量为5.4g,则X=10g+5.4g=15.4g,故B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故C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丙、丁,所以甲一定是化合物,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D。《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示的意义,能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2.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求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
二、讲授新课
【小测验】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①碳在氧气中燃烧
②磷在氧气中燃烧
③电解水
④过氧化氢分解
⑤加热高锰酸钾
【活动探究】我们刚才写了几个反应文字表式,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文字表达式给我们那些信息?
【归纳总结】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很直观,表示出了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但书写较麻烦,且不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设问】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表示出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还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知识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归纳总结】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化学家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就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活动天地】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思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那么这个方程式有哪些意义?请小组内合作完成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实例(。)
①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碳、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点燃
②量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之比
12:16×2
:12+16×2
12:
32
:44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1
:
1
:
1
【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的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该反应中的微粒的个数比。
表示了物质的质量比。
【提出问题】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得出结论】
1.表示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
2.该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个数比2:2:1。
3.表示了水、氢气和氧气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36:4:32。
知识点三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提出问题】化学方程式如何读呢?以为例,小组内讨论完成。
【交流共享】
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读法: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课堂练习
1.对于
这个反应对于,意义有:
(1)反应物是__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2)表示硫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
(3)表示硫、氧气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这个反应读作①宏观读法: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
②微观读法:1个硫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数量读法: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对于
这个反应,意义有:
(1)反应物是____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__,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
(2)表示磷原子、氧分子和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3)表示磷、氧气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
这个反应读作①宏观读法: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②微观读法: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③数量读法: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答案:1.(1)硫和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2)1:1:1
(3)32:32:64
2.(1)磷和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2)4:5:2
(3)124:160:284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以及三种读法,进一步定量的认识了化学反应。
板书设计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该反应中微粒的个数比
表示了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宏观读法
微观读法
数量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