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同步测试
第1课时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图说明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
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D.
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
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
C.
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
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3
B.
46
C.
92
D.
96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
B.
C.
D.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B.
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D.
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4:3:1
B.
3:1:2
C.
4:1:2
D.
3:1:3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
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
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D.
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
______
,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______
.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______
.
如图是A、B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A、B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A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______m后.(填“>”或“=”或“<”)
(2)B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_____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
(3)有同学认为白糖和水混合前后的质量也相等,说明该实验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发展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f.物质种类.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用如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20
x
y
反应后质量/g
32
140
126
46
(Ⅰ)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Ⅱ)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______
(填序号);
(2)A、B、C、D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______
种,D物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类别,化学反应实质,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信息,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A正确;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故B正确;
C.该反应中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错误;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故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8.7g,故B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7g;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21.6g;D的质量增加了3.2g,故D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D的质量为3.2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应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21.6g-8.7g-3.2g=9.7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因此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A的质量为9.7g,则待测的值为9.7g+19.7g=2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物质B和物质D质量增加的比为(17.4g-8.7g):(3.6g-0.4g)=87: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A增加的质量是9.7g,C减小的质量是21.6g,因为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分析先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根据题中数据结合各选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3.【答案】B
【解析】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
54
2.3g
2.7g
=
x=46
故选: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生成的D的质量,进而根据AD的质量以及D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4.【答案】D
【解析】
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1-70%-14%-10=6%,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42%-40%-10%=8%;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5.【答案】C
【解析】
解:A、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跑到空气中去了,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因此不可以,故选项错误;
B、玻璃管与外界相通,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外界中的氧气会进入锥形瓶,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因此不可以,故选项错误;
C、此装置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跑出来,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也不变,故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故不能直接验证。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其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本题中的实验探究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如果用的药品相互反应生成的是沉淀和水,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如果用的药品生成的是气体、或有气体加入或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就必须用密闭的容器。
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要注意药品的选择和装置的选择。
6.【答案】D
【解析】
解:分子分成原子所以分子种类一定发生了变化,分子种类变了,物质的种类也就发生了变化,原子进行重新组合,所以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分子的数目可能变了,可能没变。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六个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两个一定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分子数目。
7.【答案】A
【解析】
解:A、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说法正确,故A正确;
B、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应为生成二氧化碳逸入空气,而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说法错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故C错误;
D、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说法错误,应为“氧气的质量为16克”,故D错误;
故选A.
A、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B、煤燃烧化为灰烬,生成二氧化碳逸入空气;
C、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D、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氧气质量为16克.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识图能力;对化学反应微观状态和微粒模拟图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
反应前有4个“●●”分子和1个“○○”分子,反应后变成2个“”分子和1个“●●”分子,说明“●●”分子没有完全反应。即3个“●●”分子和1个“○○”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分子,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解: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发生变化,故A答案的分析是正确的.
B.示意图中: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故B答案的分析是错误的.
C、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数目是不变的,故C,D答案的分析是对的.
故选B.
该题要求我们要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的再分和原子的重新组合.还要求我们要分清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即从元素的种类来区分.
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0.【答案】天平平衡;装置没有密闭,气体逸出;SO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或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
【解析】
解:(1)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由于装置是密封的,因此观察到天平仍平衡,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装置没有密闭,气体逸出了.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是SO2.
②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或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
故填;(1)天平平衡;装置没有密闭,气体逸出;(2)①SO2;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或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
(1)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分析.
②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或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分析.
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11.【答案】=
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
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因为两种物质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可知A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
(2)考虑二氧化碳的生成,故B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
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3)质量守恒定律只对化学变化适用,不能解释物理变化。故有同学认为白糖和水混合前后的质量也相等,说明该实验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说法错误,因为因为两种物质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1)=。
(2)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
(3)因为两种物质未参加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进行解答,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的反应原理,然后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图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没有密封,所以导致天平不能平衡;cdf
【解析】
解:(1)用图1中的装置进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目的,原因在于装置是密封的.
图2不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了.
图3也能达到目的,因为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没有气体产生.
故答案为:图2;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没有密封,所以导致天平不能平衡;
(2)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一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而分子数量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cdf.
(1)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所选用的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考虑密闭.
(2)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可知,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数目、质量据此分析即可.
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要求学生要注意总结规律,这样学习化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此以往,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3.【答案】(1)B;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减小
(2)(Ⅰ)NO
(Ⅱ)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Ⅲ)10:9
【解析】
【分析】
本题理解和熟记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中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解答】
(1)分析三个实验可以知道,反应A中是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B是在敞口的容器中反应且生成了气体,而C虽然是敞口的容器中反应但是没有生成气体,所以可以判断反应前后B实验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故答案为:B;装置未密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减小;
(2)由题中信息可得:
(Ⅰ)B的化学式为NO;故答案为:NO;
(Ⅱ)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故答案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Ⅲ)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所以B为生成物,而反应前后A物质的质量减少了,所以A为反应物,结合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以知道,反应物为A和D,而生成物为B和C,其中A为NH3,B为NO,C为H2O,D为H2,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的比,所以可以知道B和C的质量比为:120:108=10:9;故答案为:10:9。
14.【答案】②;一;HCl;71:18
【解析】
解:
(1)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有3种原子而反应后只出现了两种原子,所以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②
(2)A、B、C、D四种物质中只有A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其它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多种原子是化合物,D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原子一个氯原子是氯化氢的分子.
(3)依据图示中各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确定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Cl2、H2O、HClO、HCl.
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依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则有:
Cl2
+H2O═HClO+HCl
35.5×2 2+16
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35.5×2:(2+16)=71:18
故答案为:(1)②(2)一;HCl(3)71:18
(1)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变解决.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依据D分子的结构对其化学式进行判断即可.
(3)正确的依据信息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共19张PPT)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一、导入新课
木头燃烧后变为灰烬,蜡烛燃烧后留下的蜡油很少,于是有人认为物质燃烧后的质量变小了,一部分物质消失了。真的是这样吗?
一、导入新课
你赞同谁的观点?如果不赞同,你还有哪些想法?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你的猜想?
二、实验探究
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二、实验探究
1.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
3.确定实验步骤。
(1)称量化学反应前反应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2)使反应发生。
(3)称量化学反应后生成物和反应容器的总质量。
【设计方案】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何变化
【实验目的】
二、实验探究
实验1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m1。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m2。
请插入视频“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1)”。
二、实验探究
实验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铜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请插入视频“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实验探究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红磷燃烧
实验现象
铁丝表面
,
溶液变为
。
发出
,
产生
。
m1和m2大小
结论
m1=m2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m1=m2
黄光
浅绿色
大量白烟
变红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质量守恒定律。
二、实验探究
实验3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请插入视频“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
二、实验探究
实验4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请插入视频“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实验探究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
镁条燃烧
实验现象
m1和m2大小
结论
m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相等
m1>m2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物质生成。
烧杯中固体减少,并有大量气体产生。
【思考】对比归纳以上2个反应的现象,分清楚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是什么?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二、实验探究
实验3中生成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去了,所以反应后测得的质量减少了。
实验4中由于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测得的固体质量增大了。
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应选择密闭装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实验探究
请插入视频“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空间)”“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
改进实验装置后再次实验:
二、实验探究
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
原子
分解为
新分子
重组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二、实验探究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可能
改变
分子数目
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反应前后
宏观
微观
不变
改变
二、实验探究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
2.“总和”意味着把各种状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计算在内。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等。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三、课堂练习
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镁的质量;煤燃烧后剩余煤渣的质量
煤的质量。(填“大于”或“小于”)
2.已知反应A+B→C+D,3gA和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生成C的质量是
。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试根据该反应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能说出你推断的依据吗?
4.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能源问题。有人曾经宣布可以直接把水变成油,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你认为水可能变成油吗?
答: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小于
2g
答:油含有碳元素,而水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可能把水变成油。
大于
四、课堂小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再
见《第3节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课前准备
电子天枰、托盘天枰、锥形瓶、试管、烧杯、玻璃管、坩埚钳、石棉网、气球、砂纸、铁钉、红磷、硫酸铜溶液、盐酸、碳酸钠粉末、镁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结果是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那么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出问题】木头燃烧后变为灰烬,蜡烛燃烧后留下的蜡油很少,于是有人认为物质燃烧后的质量变小了,一部分物质消失了。真的是这样吗?
【史海钩沉】历史上波义耳和拉瓦锡等科学家是如何研究化学反应的。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只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质量增加了。1777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引导过渡】你赞同谁的观点?如果不赞同,你还有什么想法?你用什么方法来证实你的猜想?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1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记录所称的质量m1。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胶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红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录所称的质量m2。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m1=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学生活动2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铜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m1=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合作学习】对比归纳以上2个反应的现象,分清楚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是什么?小组讨论,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总结】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和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的质量总和。
【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3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
烧杯中固体减少,碳酸钠粉末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体。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m1>m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前后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学生活动4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m1。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2,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实验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前总质量
m1
反应后总质量
m2
实验结论
m1【合作学习】对比归纳以上2个反应的现象,分清楚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物是什么?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分析总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实验3中生成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去了,所以反应后测得的质量减少了。实验4中由于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测得的固体质量增大了。
【提问】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遵守。只要改进实验装置,就会出现正确的结果。
【提问】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呢?
【回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以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比如白磷燃烧的装置,则会得到正确的结果。镁带的燃烧也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塞子中央应该有孔,然后系一小气球。
【教师】我这里有一改进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大家请看。
【展示教师的改进装置】(播放视频“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密闭空间)”“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
【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应选择密闭装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也就是说:对于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选择非密封装置。
【提出问题】为什么化学反应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让我们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来揭示质量守恒的奥秘。
【展示】播放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的动画
【提出问题】请从原子的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得出结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归纳过渡】同学们通过实验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还知道了质量守恒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那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三、课堂练习
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大于 镁的质量;煤燃烧后剩余煤渣的质量 小于
煤的质量。(填“大于”或“小于”)
(分析:因为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所以氧化镁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蜡烛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蜡烛和剩余蜡烛的质量总和,所以剩余蜡烛的质量小于蜡烛的质量。)
2.已知反应A+B→C+D,3
g
A和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
g
D,则生成C的质量是
2g
。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和B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C和D的质量总和,C的质量等于2g。)
3.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试根据该反应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能说出你推断的依据吗?
答: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分析: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不变,反应前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后也是,而氧气中有氧元素了,所以淀粉中一定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能源问题。有人曾经宣布可以直接把水变成油,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你认为水可能变成油吗?
答:油含有碳元素,而水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可能把水变成油。
【归纳小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是解释化学现象,二是推断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三是推断元素的组成,最后一个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揭露伪科学。
四、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从而把我们对化学反应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
板书设计
第3节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