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测试
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
A. 各种燃料的燃烧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 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 以上都是
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 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B. 开发氢气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 大量使用煤作燃料D. 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其他有用物质
科学家在分析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远古时代的空气的成分时发现,当时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大量岩石风化消化氧气 B. 海水中溶解氧气量增加C. 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 气候变迁引起森林的大量减少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 )
A. B. C. D.
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 D. ①③
下列情况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中的是( )
A. 燃烧 B. 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 D. 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
如图所示,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___________,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含量,维持了自然界中的________平衡。
??? (4)b作用的意义是释放________,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
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等。如图所示,其中A、B、C就是这些循环中的一种化合物的三种自然状态,A为密度最大时的状态。D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地或缓慢地氧化反应。G是紫黑色固体,加热时生成D和另两种固体,其中一种可作F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试回答下列问题。
??? (1)若C为分子间间隔最大时的状态,B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
??? (2)写出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3)写出已知的E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所示是氧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途径,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 (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________(填名称)。
??? (2)图示中大气中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填编号)。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字母)。
?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
?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 ??e.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请回答:
(1)图甲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 ①代表的是________作用,②代表的是________作用。
??? (2)图中③④分别代表哪类生物?
??? ③代表的是________,④代表的是________。
??? (3)图中哪类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气的产生和消耗,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所以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燃料的燃烧也能消耗大量的氧气,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也能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A【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关键是看该做法是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是吸收了二氧化碳。
(1)根据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考虑;(2)根据煤石油燃料产生的产物考虑;(2)根据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结果考虑;(4)根据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的缺点考虑。
【解答】
A.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浪费原料,用木材制筷子,就需要多砍伐树木,植物的光合作用就减弱,吸收二氧化碳量就少了,所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故A正确;
B.煤石油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碳足迹”,故B错误;
C.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应该回收再利用,所以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C错误;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够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大“碳足迹”,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温室效应知识的考查,解题时抓住只要是对二氧化碳含量有影响的措施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A.植树造林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产物是水,减小了二氧化碳的产量,B不符合题意;
C.煤作燃料燃烧后产物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温室效应更明显,C符合题意;
D.对二氧化碳进行处理使其减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变化,考查光合作用的意义,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古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达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森林面积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减少,氧气排放量减少,与岩石风华消耗氧气,燃物燃烧消耗了氧气生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关系不大,主要是森林被砍伐。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B【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由图可知:A瓶与B瓶对照,变量是水藻,说明水藻的作用;由于小鱼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水藻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除了满足水藻自己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小鱼呼吸;因此B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B瓶与D瓶对照,变量是光,说明水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小鱼和水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产生二氧化碳,密闭的D瓶里面的氧气是有限的;所以该瓶内的氧气是被耗尽最早的,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C瓶中没有水藻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小鱼最终也会因缺氧而死亡,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答案】C【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①碳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②氧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③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故不需要原子的重新组合。综上所述,③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答案】C【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碳的循环,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燃烧、呼吸作用、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碳循环;,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二氧化碳;有机物
(3)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碳—氧
(4)能量;动力【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可进行对比掌握,从概念、公式、原料、产物、条件等方面比较。
【解答】
(1)分析可知,a过程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代表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b代表植物的呼吸作用。
(2)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氧气,可以看出,A、B代表的两种物质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有机物。
(3)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4)呼吸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活动提供动力。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二氧化碳;有机物;(3)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碳—氧;(4)能量;动力。
9.【答案】(1)冰;H2O
(2)2H2O2H2O+O2↑
(3)可燃性【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特征和物质的推断,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D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地、或缓慢地氧化反应,所以D是氧气,G是暗紫色固体,加热时生成氧气和另二种固体,其中一种可作F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所以G是高锰酸钾,F是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会分解成水和氧气,所以A是水,据此答题。
【解答】
?(1)C为分子间间隔最大时的状态,所以C是气态,A、B、C就是这些循环中的一种化合物的三种自然状态,而A是水,所以C是水蒸气,B是冰,化学式为H2O。
?(2)?F分解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3)通过推导可知,E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故答案为:(1)冰;H2O;(2)2H2O2H2O+O2↑;(3)可燃性。
10.【答案】(1)H2O、CO2?;氮气
(2)①⑤⑥?
(3)be【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与“氧循环”有关的问题,以及化学反应式的推断。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解答】
(1)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图示中氧循环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水和二氧化碳;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有氮气。
(2)由图示中大气中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臭氧的分解、水的分解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
(3)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动态平衡,基本不变,a错误;
b.空气中的氧既有消耗,又有获得,但空气中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正确;
c.空气中氧气浓度太高也会使人和动植物中毒,c错误;
d.氧气会使金属锈蚀,会使燃料爆炸等,d错误;
e.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e正确。
综上所述,be正确。
故答案为:(1)H2O、CO2?;氮气;(2)①⑤⑥ ;(3)be。
11.【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
(2)加制全球气候变暖
(3)植树造林【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
(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产生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2)加剧全球气候变暖;(3)植树造林。
12.【答案】(1)H2O+CO2═══H2CO3?
(2)?
(3)反应条件不同【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碳、氧循环简图,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1)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反应条件不同。
故答案为:(1)H2O+CO2═══H2CO3 ;(2)?;(3)反应条件不同。
13.【答案】(1)光合;呼吸
(2)动物;微生物
(3)绿色植物【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还涉及了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如图①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如图②。
(2)③表示的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④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自养,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
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2)动物;微生物;(3)绿色植物。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分为氧循环与碳循环两大部分并拓展了臭氧与温室效应的一些知识,氧循环与碳循环均分别通过其循环途径作出其循环图示,其中碳循环是在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讲解,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入手讲解氧循环,再由氧循环扩展到臭氧层的知识,而碳循环在氧循环基础上加以解释,据此讲解由于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故而将本节课的内容完整联系在一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碳氧循环都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4. 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和氧循环的方法,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体验成就感。
5. 通过学习“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人类的危害,发展自身推理、联想和思维迁移能力。
6. 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7. 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教学难点】
碳循环的途径,氧循环的途径
课前准备
玻璃钟罩、蜡烛、绿色植物、水、玻璃杯、玻璃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在自然界中,生物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提问】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小结】在水中养一些植物是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较好方法。
【讲述】氧是构成生命的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之一。氧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总质量近一半。在江河湖泊中,氧元素占水体总质量的90%。据化学家估计,在每平方米地球上空约有2吨氧气。
【思考】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补充,燃烧将无法继续。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样,如果二氧化碳得不到适当的补充,植物也将无法正常生存下去。如果将燃烧着的蜡烛和植物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活动探究】
1.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中分别放入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B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是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
【讲述】在以上实验右边的密闭小系统中,氧气不断被消耗,同时也会不断产生,存在着一个小范围内的氧循环。那么,自然界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自1910年科学家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氧的含量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自然界中是否也存在着氧循环?它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氧循环呢?
【读图】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哪些?产生氧气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氧的产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释放氧气。
氧的消耗:
(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
(2)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3)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
【讲述】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
【思考】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
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知识拓展】氧气不是空气中唯一的氧化剂,空气成分中含臭氧,它的氧化性更强。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具有天蓝色和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溶于水,常温下不稳定,20分钟便自行分解:O3=O2+O,产生氧分子和氧原子。这个原子氧的能量很高,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氧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转变成臭氧:3O2紫外线 2O3。
大气中的臭氧90%聚集在距地面20~35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里,即臭氧层。在臭氧层约有3亿吨臭氧,臭氧可以把太阳射来的致命的紫外线转化为热,从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线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
【讨论】臭氧层对人和生物的影响?
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合作用。而臭氧层就有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起保护作用。
【讲述】臭氧层正遭受破坏,变薄,并出现臭氧空洞。
原因:电冰箱、空调器的致冷剂的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渗入;太空火箭喷出的氢氧化氮以及高空飞行的飞机喷出的尾气;大量使用化肥等。
措施:各国颁布保护臭氧层的计划,在联合国探讨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措施。如禁止生产、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讨论】收集资料,讨论人类健康与臭氧层的关系。(交流)
知识点二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过渡】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气中碳的气态化合物主要是二氧化碳,与氧一样,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循环的。
【提问】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碳循环的主要途经:
【讲解】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的唯一途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的过程,又被重新释放。这样使得吸收得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思考】现代工业发展迅速,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知识点三 温室效应
【提问】为什么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地球变暖?
【活动探究】取2只塑料杯,各装1/12清水,在1只盛水的塑料杯上盖一块玻璃片。把它们同时放在太阳光下晒1小时左右,然后分别测量水温:____________的杯内的水温高。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玻璃片阻止热量向外扩散。
【讲解】温室的保温原理就是如此。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的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反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
温室效应的利弊: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否则将会下降到-18摄氏度。而且,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保持不变的话,大气表面的温度也将维持恒定。这个温度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所以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讨论】过强的温室效应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小结】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洪水发生,全球化气候变暖,破坏生态平衡。
【提问】我们可以采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温室效应”呢?
【小结】1.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2.将CO2捕捉并封存起来
3.发展清洁能源,增加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4.植树造林
【知识拓展】低碳大事记: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多,温室效应产生的后果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材料一: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183个国家代表团会议(李鹏总理率团出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 ),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具备基本法律框架。
材料二:1997年12月,《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举行。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看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国际法形式规定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表。之后,我国相应出台了一系列低碳环保政策。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氧循环以及温室效应。
板书设计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二、自然界中的探寻话
三、温室效应
课件20张PPT。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第3章 空气与生命一、导入新课【导入】在自然界中,生物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问题】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在水中养一些植物是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的较好方法。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补充,燃烧将无法继续。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样,如果二氧化碳得不到适当的补充,植物也将无法正常生存下去。如果将燃烧着的蜡烛和植物放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1.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中分别放入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B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
3.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是来自于___________,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讨论】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哪些?产生氧气的途径有哪些?氧的消耗: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3.燃料的燃烧氧的产生:光合作用 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这就是自然界的氧循环。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思考】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 开窗通风,白天放置绿色植物。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思考】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 人工适当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问题】你听说过臭氧和臭氧层吗?臭氧分子(O3)含有3个氧原子,是氧气(O2 )的同素异形体;一种蓝色、带有腥臭气味的气体。 O2 2O紫外线O + O2 O3臭氧不稳定:O3 O + O2在距地面20~35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里,集中了地球上大约90%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太阳光中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合作用。【问题】臭氧层对人和生物有什么影响?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起保护作用。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讨论】你知道臭氧层的现状吗?臭氧层正遭受破坏,变薄,并出现臭氧空洞。 1.电冰箱、空调器的致冷剂氯氟烃的排放。
2.过量的二氧化碳渗入。
3.太空火箭喷出的氧化氮以及高空飞行的飞机喷出的尾气。
4.大量使用化肥等。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讨论】臭氧层受到的破坏是怎么产生的,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后果?氯氟烃等物质对大气中的臭氧层有很大破坏作用。大气中臭氧的减少,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提问】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光合有机呼吸氧化燃烧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讨论】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使碳循环失去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三、温室效应【问题】为什么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会使地球变暖?【活动探究】取2只塑料杯,各装1/12清水,在1只盛水的塑料杯上盖一块玻璃片。把它们同时放在太阳光下晒1小时左右,然后分别测量水温:_______的杯内的水温高。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片阻止热量向外扩散。三、温室效应【温室的保温原理】太阳光透过温室的玻璃后,会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地面的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温室具有保温作用。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对地球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近百年来,人类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面积因大量砍伐而急剧减少等,破坏了自然界中的碳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增加较块,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观看“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人类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三、温室效应【提问】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利】“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因而地球两极冰山和冰川开始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最终可能会使沿海城市和农田被淹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生态平衡破坏;一些流行病发生和传播。【弊】①减少使用化石能源,改进技术,提高利用效率;
②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③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非化石能源(如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④控制人口增长。【措施】三、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好处”。四、课堂练习1.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2.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自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BC四、课堂练习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
②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相似,都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
③少量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一定的好处( )
4.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
A.各种燃料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以上都是√×√D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