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2份打包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6 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2份打包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5 23:41:12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课前提问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16 散文二篇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 备 人:
议课时间:第11周
授课时间:第12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鉴赏文章精巧的构思,隽永的语言特点。
3、感受崇高而博大的胸怀,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不懈的拼搏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朋友说,人活着是为了吃饭;
那吃饭是为了什么?
吃饭是为了活着。。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简介【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者的领袖。”
?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于1925年以前,他能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态度,预料到中国可能会发生的抗日战争,预料到没有外?国人奴役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 的诞生! 自学指导一 (6分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
1、结合下列提示圈画出生字词并注音;
遏制(è zhì) 飓风(jù) 濒临(bīn lín)
俯瞰(fǔ kàn) 深渊(shēn yuān) 2、梳理文章层次,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自学检测一 (5分钟)1、补全生字词;
①、飓风肆意的吹来吹去,把我吹到( bīn lín ) 绝望的边缘。
②、在世界的边缘,( fǔ kàn ) 那冰冷死寂。
③、对人类苦难不可,( è zhì ) 的同情。 2、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濒临俯瞰遏制1、渴望爱情:带来狂喜、摆脱孤寂、体会美好人生境界2、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知道星星为何发
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3、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自学指导二 (6分钟)结合作者为追求爱情、知识、同情而活着的几方面内容的理解。思考:
1、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品味本文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3、讨论:我们又是为什么而活着?
如: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自学检测二 (6分钟)1、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品味本文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如: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激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活着我们才能享受早晨一睁眼的阳光,出门时闻到的春天……还有爱。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居里夫人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3、我们为什么而活着。一、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①外貌描写②语言描写③动作描写④心理描写 ⑤神态描写)
二、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反语等
三、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照应、联想、想象、烘托、渲染、正侧面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结合、叙议结合、对比衬托、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承上启下、实虚结合
四、表达方式 ① 记叙 ②描写 ③议论 ④抒情 ⑤说明
五、描写角度: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六、语言风格:朴实,诙谐,严谨,优美,形象生动,犀利,深沉等 点拨运用(1分钟) 语句赏析品味“赏”什么实战演练(2分钟)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紫藤萝瀑布》
1、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胡适《我的母亲》)
环境描写(1分),突出(写出)了深夜的安静,别人已经休息(1分),衬托出母亲的辛苦和为家庭的操劳。(1分)用帆、船舱和笑容作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课堂小结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短小精悍,层次分明,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饱含巨大的激情,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思想家的罗素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他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的这种大爱,更是让我们所感动。当堂训练 (10分钟)1、听写生字词。
2、赏析句子。
①、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②、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徒以及诗人们所想像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遏制、飓风、濒临、俯瞰、深渊、嘲讽、云霄这个句子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没有爱情的生活是孤寂的,在深不可测的,令人胆颤心惊的无底深渊中,我完全不能自拔,我几乎会丧失活的希望,这样就从反面衬托出爱情的美好。渴望爱情的原因有个三个方面:爱情给予人类的巨大安慰和力量,爱情能使人摆脱孤寂,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4、文中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天堂”与“尘世”分别指什么?
5、(选做)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那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孟宪忠译)
天堂:? 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或 作者理想中的世界?
尘世:? 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本文的译文,比较简洁,口语色彩较浓,这使得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感情表现得更加干脆利落、发自肺腑。 (语言特点2分,内容表达2分)????
???或:另版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较为舒缓,这使得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表现得更为沉稳厚重板书设计 致伊迪丝
经历漫长的岁月
我寻求安宁
我找到狂喜,
我找到烦恼,
我找到疯狂,
我找到孤独,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啮噬着我的心,
但安宁我从未得到!
到了垂暮之年,
行将就木,
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
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
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
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什么是生命
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
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课后反思课件15张PPT。课前提问16 散文二篇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 备 人:
议课时间:第11周
授课时间:第12周议论性散文 我们学过的散文有写人记事(《背影》、《纪念白求恩》),写景抒情(《紫藤萝瀑布》)类等都会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而本课两篇课文全以议论行文,具有思想的光芒,可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课文标题《永久的生命》和《我们为什么而活着》都传达了课文的主要观点或议论的范围。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1、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作者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自学指导一 (6分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
1、结合下列提示圈画出生字词并注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2、文章从三个方面谈及生命,请分别概括。
第一层(1)
第二层(2-4)
第三层(5)自学检测一 (4分钟)1、补全生字词;
①、当你发现它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xǐ dí) 。
②、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màn yán) 着。
③、生命在那些终于要,(diāo xiè) 的花朵里永存。 2、文章从三个方面谈及生命,请分别概括。

第一层(1)
第二层(2-4)
第三层(5)洗涤蔓延凋谢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赞美生命。自学指导二 (6分钟) 结合刚才对文章层次主要内容的理解,再读课文。
思考:
1、本文在写生命的永久,第一段却写生命的短暂,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自学检测二 (6分钟)1、本文在写生命的永久,第一段却写生命的短暂,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点拨运用(3分钟)先抑后扬的作用:
使文章情节多变,紧凑、文章波澜起伏,二句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
1、茅盾《白杨礼赞》,要写对白杨树的 之情,开篇先写它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的 ,使人恹恹欲睡,这是抑,突然看到 白杨,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扬;
2、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先写阿长的 ,后写通过去帮作者买来山海经来突出阿长对孩子的 。赞美萧瑟挺拔“多事”、“规矩多”爱课堂小结(1分钟) 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 当堂训练 (10分钟)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B.谈论西青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3、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C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4、(选做)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板书设计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生命的短暂——生命的永久
(抑) (扬)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