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生活的环境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03-14 17:59:00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复习:
1.什么是体液?体液包括哪些部分?
2.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
3.内环境中含有哪些物质?内环境具有哪些理化性质?
??
4.内环境有什么作用?引言:内环境是沟通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纽带,它的理化性质受到来自细胞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以PH为例,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在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人和动物吃的食物中也常常会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PH发生偏移,但内环境PH的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提出问题:生物材料和自来水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会相同吗?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比较一下.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到第10页上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要求大家通过阅读了解此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尤其要关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思考:此次实验的目的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生:实验目的有两个:
1 是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
2 是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思考:此次实验要用哪几种实验材料,哪几种实验试剂?
生:4钟实验材料:自来水缓冲液和两种生物材料;
2种实验试剂:NaOH溶液和HCL溶液。
师: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叙述实验步骤?思考:这个实验中我们有什么必须注意的呢?[误区警示]
1、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次的“充分冲洗烧杯”请你分析目的是什么?
解析:第一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避免酸性物质HCl与碱性物质NaOH发生中和发应,使实验现象不明显,减少误差。
第二次和第三次“充分冲洗烧杯”是为了防止不同的生物材料混合,影响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中腐蚀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解析:HCl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它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也不要入口。若有洒落或溅出,要立即用水冲洗15min,并告诉老师。
3、生物材料最好是一种植物材料,一种动物材料。 布置: 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实验。每张实验桌前坐有两位同学,前后两张桌子的4位同学为一个实验小组,一桌的同学做加酸的实验,另一桌的同学做加碱的实验。同桌的两位再分工,每位做两种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完成后把实验桌整理干净,每个实验小组把数据汇总后加以分析,以个人为单位,各自绘制PH变化曲线图。最后对教材上提出的3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操作15分钟,数据汇总、绘图、讨论10分钟。下面开始实验。 (多媒体显示实验步骤和注意要点)
(学生实验,教师给予指导)师: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都积极动手,认真操作。大部分同学完成了PH变化曲线图的绘制。下面请同学根据实验结果,说一说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的特点。
生:自来水在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幅度较大,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幅度较小。
师;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师;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就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件展示:
1.????? 就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更像缓冲液还是更像自来水?
更像缓冲液
2.?????? 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04/Na2HPO4,其中NaH2P04/溶液显酸性,当加少量NaOH,可以中和OH-;Na2HPO4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中和H+,水溶液而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 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0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小结:实验评价
有误差。原因:1、烧杯清洗不干净。2、加入酸、碱后不摇动或摇动不均匀、不彻底。3、加入酸、碱后不待其稳定就立即测PH值等。
探究创新
1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失调?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失调?
会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2 、通过“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探讨,你认为生物体内环境中其它环境(如血糖、温度、H2O、无机盐等)是否也可以维持稳态?
可以。我们可以通过教材第7页上体温日变化规律的测定活动来了解。
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探究,我们了解当少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时,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会使PH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发生偏移,这就为内环境的PH的稳定提供了保障。那么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是否也是相对稳定的呢?我们可以通过教材第7页上体温日变化规律的测定活动来了解。课件15张PPT。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体温日变化调查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体温变化有什么特点?
2.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创摄情景讲述:象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中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种,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引言哪些事实可以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启发已有的知识实验多饮多尿、输液生理盐水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的成分是如何变化的呢?问题探讨p2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问题探讨p21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项成分和理
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引导学生总结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教师强调: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学生展示自己构建的模型,学生讲解)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
物质尿液消


统呼


统泌尿系统循


统淋巴组织
液血浆空气气体营养
物质O2CO2O2细
胞O2
营养物质皮 肤汗液CO2代谢终产物稳态是怎样实现的?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稳态破坏→生病状态,请学生举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学生举例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p9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讨论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十条、保持机体健康?(外界环境和自我调节)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件。(保暖、降温、补水盐)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血液pH稳定的机制缓冲物质
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
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
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液pH稳定的机制 2 调节机制+ OH-+ H+H2CO3HCO3-?肺CO2 + H2O肾脏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体外体外课件21张PPT。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观察血液的组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
单细胞生物
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多细胞生物
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 、体液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体
液概念
成分
分类注意: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与“细胞液”区分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体液二 体液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分类

液概念
成分
分类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思考: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吗?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血管中
血液一般组织淋巴管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组织细胞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课本p4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的化学成 分相同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二 体液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分 类
化学组成
理化特性体
液概念
成分
分类=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为例):
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各种废物,气体,激素等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思考(浓度是 0.9% 的NaCl溶液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酸碱度:7.35~7.45
与HCO3-和HPO42-有关
3、温度:约37℃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讨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
物质尿液消


统呼


统泌尿系统循


统淋巴组织
液血浆空气气体营养
物质O2CO2O2细
胞O2
营养物质皮 肤汗液CO2代谢终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