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与朱元思书(培优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夹岸髙山,皆生寒树(动词,生长)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髙处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至、到达)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实词的理解。D“奔”是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百许里 髙可二黍许
B.猿则百叫无绝 群响毕绝
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余,大喜曰
D.在昼犹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
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大约。B停止。C看见。D“犹”分别译为“好像”和“尚且,还”。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B.夹岸高山……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词,奔跑)
【答案】D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A.“千丈见底”运用了夸张的修辞;B.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C.此句没有运用修辞;D. 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故选C。
5.下面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描述行旅并抒发自己心志的一封信,属山水小品,是骈文中少有的佳作。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八个字是全文的纲,“奇”“异”二字高度概括了“自富阳至桐庐”间山水的特点。
C.“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作者以动写静,给本来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获得功名后在大自然中陶醉的心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能够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性格、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都要有一个清楚地认识的分析。D项表述错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表现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吴均)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释: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⑶蝉吟鹤唳: ⑷岂徒语哉: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经纶世务者 未复有能与奇者
B.猿则百叫无绝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与朱元思书 借旁近与之
D.春冬之时 山川之美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⑵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9.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有关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10. 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 (1)往高处远处伸展(2)同“返”,返回(3)叫(4)难道 7. B
8. (1)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2)山谷中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品,在这里已经俱备。
9. 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之高,水之深。
10. 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退隐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甲: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 年代:南朝梁
乙:选自《与顾章书》 作者:吴均 年代:南朝梁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句意为: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2)句意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假字,通“返”,返回;(3)句意为:蝉鸣鹤叫..唳:叫;(4)句意为:岂是虚言啊:岂:难道。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7题详解】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的人。C:给。D:结构助词,的。B:连词,不译;副词,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戾”“息”“资”“斯”是此题中的关键词,一定要解释准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文章采用的手法题目中已经指出,是“动静结合”,答题时从文中找出运用此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其作用。甲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用:写出了树之高,山之奇。乙文: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作用:展现了山之高,水之绿。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也就是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有的直接抒发情感,有的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都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三、综合性学习
11.“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把山水整合得美轮美奂,令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魅力。于是带着好奇,李阳参加了“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
(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李阳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
(2)行至一处,李阳看到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为其拟写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休息时,李阳在墙上发现了下面四幅关于《与朱元思书》的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是( )
A.
B.
C.
D.
【答案】(1)示例:各位旅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江水,潺潺流淌,鱼儿嬉戏其间,似与游者相乐。面对如此人间仙境,你是否已经陶醉其中,“窥谷忘反”了呢?
(2)百舸竞流,异水传来鼓角鸣
(3)B
【解析】
【详解】
(1)导游词是引导旅游者进行游览观光的讲解词。要写好导游词,最重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资料,包括现实的、历史的。只有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导游员才能整理加工、去粗存精,进行再创造,编写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此题要注意抓住富春江景点的独特之处来写,然后结合《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这样才能吸引游客。如:爱的旅客朋友们,你们来到了富春江旅游地,这里真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呀,大家看这里的水真的好清澈,不愧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的水流如此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里地景色如此的美,也难怪吴均会被这春光水色所陶醉,这泠泠作响的泉水声,这嘤嘤成韵鸟鸣声,这真是大自然的一幅美丽画卷。
(2)对对联。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上联是“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前后两个分句是由两个主谓宾结构组成。对联的地点出现在“在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所以内容要联系到“富春江”。如可拟为“百舸竞流,异水传来鼓角鸣”,这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符合要求。
(3)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楷书是最具方块字形的。楷书中,虽然严格意义上的方形字极少,但都以方块为其基本字型。楷书要求在结字的“平正、匀称、飞动、参差”中字形方整。依字取势,因字立形,比例协调。从结构上分析汉字,大致有单独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及综合结构。在具体的字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使之协调。一般来说,左右结构的字偏宽,上下结构的字偏长,包围结构的字偏方,单独结构的字偏紧且略小,综合结构的字略大。楷书的结字“平正”是指整个字的平正,而非指具体笔画的平正。整个字的平正就要求重心稳定,各部分均衡协调、左右相应。楷书的结字基本上是匀称的、协调的。优秀的楷书字迹是结构平中见奇、静中寓动,是平正而不呆板。根据以上四幅书法字形的特点分析,其中第二幅属于楷书。故选B。
四、情景默写
1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句子。
(1)驴友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2)《与朱元思书》中以游鱼衬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吴均曾在《与顾章书》中描写“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在《与朱元思书》中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夹岸高山 (2). 皆生寒树 (3). (2)游鱼细石 (4). 直视无碍 (5). (3)泉水激石 (6). 泠泠作响 (7). 好鸟相鸣 (8). 嘤嘤成韵
【解析】
【详解】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泠、嘤、韵。
【点睛】
古诗文默写是初中阶段语文必考题型,若想提高古诗文默写的正确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平时阅读背诵时,就要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手到,听说读写想相结合。心里要思考该语句或语段的含义,眼睛要瞅准每个字怎么写。手脑并用,边读边写。每个背诵篇目都必须默写,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在书写时,要做到: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整洁,不写潦草字,不写不规范的字,不添减笔画。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