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三峡(培优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0课 三峡(培优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5 23:1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推荐》——三峡(培优版)
一、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____)②哀转久绝(____)③绝巘多生怪柏(____)
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②自非亭午夜分(____)
属:①属引凄异(____)②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
以: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②能以径寸之木(____)
阙:①略无阙处(“阙”通“缺”)(____)②不知天上宫阙(____)
或:①或王命急宣(____)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____)
【答案】 (1). 隔绝 (2). 消失 (3). 极 (4). 从 (5). 如果 (6). 连续 (7). 类 (8). 认为 (9). 用 (10). 空缺 (11). 宫殿 (12). 有时 (13). 有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解答此类习题要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文言语法特点进行推断。平时还要多归纳整理。如:“绝”字就有隔绝、消失、极、横渡等多个意思,解答要根据语境要具体分析来选取。
二、词类活用
2.找出下列语句中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
(2)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
(3)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
(4)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4).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语境辨别哪个词是活用了。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三、单选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B.自三峡七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C.每至晴初霜旦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常有高猿长啸   若啸呼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绝”分别为“阻断”和“极”;B项中的“自”的意思分别为“从”和“如果”;C项中的“至”都是“到”;D项中的“啸”分别是“叫”和“撮口作声”。故选C。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阙处(quē) 素湍(tuān) 属引(zhǔ) 绝(yǎn)
B.沿溯(sù) 曦月(xī) 叠嶂(zhàng) 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 飞漱(sù) 哀转(zhuàn) 蔽日(bì)
D.涿县(zhuō) 略无(lüè) 绿潭(tán) 凄异(q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 正确; B. 正确;C.飞漱(sù)——[shù] 哀转(zhuàn)——[zhuǎn]; D. 正确。故答案为C。
5.下列对《三峡》一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不仅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还写到“渔者歌曰”,从侧面渲染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应是“给人一种哀伤悲凉、寒气透骨的感觉”。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____________
(3)登山里许____________ (4)遂从三姑又上半里____________
7. 断句(限三处)。
从 岩 后 悬 梯 两 层 更 登 一 岩 岩 不 甚 深 而 环 绕 山 巅 如 叠 嶂。
8.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9. 甲乙两文都写“山水之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写作顺序有何不同?
【答案】6. (1). 顺流而下 (2). 茂盛 (3). 表示约数 (4). 于是,就
7.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8. (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然而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
9.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重在写“水”, 写水按夏、春冬、秋的时间顺序。乙文先写水,后写山,重在写“山”,写山按照空间顺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本题中注意:荣:茂盛;许:表示约数。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据此可断句为: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翻译时必须注意重点字词: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御:驾着,驾驶。返:返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写作顺序的理解。甲文中作者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三峡之水以夏水为盛,所以先写“夏水”。春冬两季,江水宁静秀丽,明净轻快,水光变幻,构成了春冬两季江水的共同特点,所以放一起写。秋天三峡,水枯气寒,猿鸣悲凉,充满了凄清萧条的气氛,这是秋峡的特点。阅读乙文,先略写水,然后是按照空间顺序写“山”:登上山——看见山泉——俯身鸟瞰——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又登上另外一悬岩。如“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据此整理作答。
【点睛】
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五、综合性学习
10.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为配合《三峡》的学习,班上举行以“浪漫三峡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办一期手抄报】老师要求每人办一期手抄报,你的同学计划把下面一段文字作为这期手抄报的“赞美三峡”栏目的导入语,标题拟好了一半,请你帮他拟写另一半。
三峡多美景,_______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上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闻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
(2) 【做一回小导游】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是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你们去三峡旅游,请你联系课文的描述,为你的同学做一回小导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唱一曲三峡颂】三峡最壮丽,秀美天下闻。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为它吟诗作赋,泼墨挥毫。请根据你的积累,写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猿啼最难忘 (2). 示例:亲爱的同学们,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希望你们常游此地。 (3). 示例: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③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解析】
(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所写黑板报的题目,题目要能反映板报内容或主旨。根据给出的前半句的格式,后半句可拟写为:猿啼最难忘。(2)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拟写导游词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景点的景物特点和人文感受即可。语言要能激发游客前去游玩的欲望,有语意清晰,语序合理,不能出现病句或错字。(3)本题考查古诗积累。作答时,不设统一答案,只需按题目的要求,只需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两句描写三峡或长江的诗词名句即可,注意要是完整的两句,不能出现错别字。示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六、句子默写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2)《三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与船夫的悲惨生活。
(3)《三峡》中交代水流湍急、表现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浩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5)《三峡》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境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正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则素湍绿潭 (2). 回清倒影 (3). 绝(山献) 多生怪柏 (4). 悬泉瀑布 (5). 飞漱其间 (6). 清荣峻茂 (7). 巴东三峡巫峡长 (8). 猿鸣三声泪沾裳 (9). 或王命急宣 (10). 有时朝发内帝 (11). 暮到江陵 (12). 其间千二百里 (13). 虽乘奔御风 (14). 不以疾也 (15). 夏水襄陵 (16). 沿溯阻绝 (17). 素湍绿潭 (18). 回清倒影 (19). 朝发白帝 (20). 暮到江陵 (21). 重岩叠嶂 (22). 隐天蔽日 (23). 自非亭午夜分 (24). 不见曦月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试题(1)题为直接默写,难度不大;(2)—(6)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湍、倒、漱、峻、茂、裳、暮、御、襄、溯、嶂、蔽、曦、”等字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积累理解分析并筛选,就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