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初1710班《红星照耀中国》调查报告
喜欢人数12人,不喜欢人数42人
结论:
喜欢的理由:真实,可以让我们了解那个年代
不喜欢的理由:
(1)书名缺乏吸引力
(2)人物多,思路乱
(2)缺乏艺术加工,语言枯燥乏味,叙述不够生动
(4)看不懂
(5)那段历史距离太远,难以理解那些人的情感
(6)书本太厚
null
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纪实作品的阅读
为了在国民党
统治区出版方便,
曾易名《西行漫记》
学习目标
1.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2.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3.了解红军长征,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
null
作者名片
姓名:
国籍:
职业 :
工作经历:
代表作品:
null
埃德加.斯诺
美国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一题加1分。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国记者 (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
( )
null
美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null
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B
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8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
A、52周年 B、62周年
C、72周年 D、82周年
null
D
4.《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null
B
5.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null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 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null
6.《红星照耀中国》共( )篇,请将篇目说出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12
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null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默读语文课本64-65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这本书的问世有何意义?
3.如何理解书名的含义?
null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再读目录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如:斯诺在出发前“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为什么要这样做?想说明什么?他是带着疑虑出发去采访的,但采访结束后,他的态度和想法都改变了。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应该从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浴血奋战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其次要学习作者斯诺作为新闻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再次要善于参考相关资料,并联系当今的社会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纪实作品读书方法指导:
读故事,知人物
null
(一)选读汇报。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自主+合作
示例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三年都是奖学金维持生计,成绩优异。
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遭逮捕,关了一年监牢。
获释后去法国,在巴黎帮助组织共产党,在巴黎学习两年,去英国几个月又回到法国,接着又去德国学习了一年。
1924年回国,作为一个著名的革命组织者与孙中山会合。
26岁成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28岁在上海和赵世炎等人组织工人纠察队。
1927年,29岁组织工人起义成功,8月组织南昌起义
1931年进入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后来重病,长征到了西北苏区 。
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使我感到兴趣,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红星照耀中国 造反者》
周恩来
我喜欢的人物:
主要经历: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
作者评论:
我的感受:
分享交流
感悟长征
null
这本书中,不仅记述了与这些伟人们的交谈,而且单独用一章记述长征(第五篇),读了这一章后,你对长征有了哪些认识和感悟?
感悟长征
null
活动探究,思考:
1.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
2.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3.长征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null
讨论与思考
4.当代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null
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
(三)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
(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荣辱观。
课 后 作 业
推荐阅读:
王增树的《长征》
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