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学会通过示意图,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
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
淮南一中 胡润润
:
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探究地理奥秘
宜宾
重庆
上海
宜昌
湖口
宜昌
湖口
上海
1995年GPS给的数据是:
32° 45"N, 94 ° 36"E,海拔4842米,
2005年GPS给的数据是:
32° 36"N, 94° 30"E,海拔5170米.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大道至简,河流地貌的存在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的哲学观念。
互动探究一:河流侵蚀地貌
活动要求:
1.动手操作
2.动脑思考
3.动嘴交流
4.动笔记录
活动流程:
1.阅读课本资料,提取关键信息
2.对比学案图片,进行图文转化
3.进行实验演示,认真观察记录
2、河流侵蚀方式
作用形式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
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
河流向横向发展
河流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下蚀
河谷加深
侧蚀
河谷加宽
溯源侵蚀
向源头侵蚀,河谷延长
E 势能=mgh = E 动能=1/2mv?
由此,河流地貌的成因与结果得以充分诠释。
河流纵剖面的地势落差(h)直接影响着河流流速(v)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物质搬运能力。
从物理学科看侵蚀地貌: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西陵峡
巫峡
瞿塘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V”型河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果树瀑布是一座活着的瀑布,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流水的溯源侵蚀,一步步缓慢地后撤,画面下部的两道坎就是黄果树瀑布一步步后撤留下的脚印。
凹岸
凸岸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唐 ? 胡玢《庐山桑落洲》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发育中期凹凸岸差异明显
A
B
VA < VB
河流在B处流速快,以侵蚀为主;在A处流速慢,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A
凸岸
B
凹岸
流速快
流速慢
特别注意:
从河流横断面看,凹岸处河床坡度陡,水较深;而凸岸处河床坡度缓,水较浅。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瀚灿烂,若出其里
从这里,抬头可以看到湛蓝天空里的银河,俯首可以看到绿色大地上的滚滚长江。天上人间尽收眼底。
归纳梳理:河谷发育过程
核心归纳
“一叶飘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
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
1.A、B、C三幅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
答案 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
探究点二 河流堆积地貌
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案 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降低,流速变慢,流水搬运能力下降,沉积颗粒由大到小。
1.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位置
终结归纳二: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列表分析
组成部分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洪积一冲积平原 山前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
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河漫滩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区
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
侵蚀方式
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河谷形态)
上游(初期)
中游(中期)
下游
(成熟期)
(下蚀、溯源侵蚀)
(侧蚀)
(侧蚀)
V形谷
拓宽、出现河湾
槽形
(U形)
山前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知识小结:
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互动探究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1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型谷 B.水流湍急
C.为“V”型谷 D.水深壁陡
解析 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型谷。“V”型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
√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
解析 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外力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型谷。
3.(2017年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