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3份打包)+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3份打包)+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09 18:07:23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把握作者心境。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解衣欲睡( ) 遂至( )
寝( ) 藻荇( )( )
竹柏( )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jiě
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一读课文——感知文本
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停顿 2、波浪线标划出月下夜游时所见到的景物描写.
3、双直线找出作者表达情感和心境的句子
二读课文——积累字词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1.结合课下注释自译全文,做好圈点批注。
2.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翻译给对方听,让同桌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读课文——读透故事
1、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夜游一定离不开月,作者写月色时的一个动词恰到好处的映衬了作者的处境,你能找出这个字并体味一下它的妙处吗?

3、文章哪一个字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揣摩这个字的深刻含义)


“月色入户” 的“入”字之妙
(1)“入”,是“进入”之意,指月亮照进了门。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一种寂静、悲凉的氛围,衬托出作者寂寞的心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闲人”
赋闲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清闲的人
闲情雅致
虽遭贬谪却胸怀豁达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最棒记忆
(共12张PPT)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把握作者心境。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解衣欲睡( ) 遂至( )
寝( ) 藻荇( )( )
竹柏( )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jiě
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一读课文——感知文本
要求:认准字音,用笔标注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二读课文——积累字词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1.自主学习,做好圈点批注。
2.合作交流,组长调控,取长补短,
资源共享。


三读课文——读透故事
1、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文章找出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

“月色入户?”一句中的“入”在这里用得有何妙处?
(1)“入”,是“进入”之意,指月亮照进了门。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一种寂静、悲凉的氛围,衬托出作者寂寞的心境。
“闲人”
赋闲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清闲的人
闲情雅致
虽遭贬谪却胸怀豁达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最棒记忆
(共18张PPT)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特殊心境,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解衣欲睡( ) 遂至( )
寝( ) 藻荇( )( )
竹柏( )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四川眉山人,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jiě
suì
qǐn
zǎo
xìng
bǎi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一读课文——感知文本
要求:认准字音,用笔标注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二读课文——积累字词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1.自主学习,做好圈点批注。
2.合作交流,组长调控,取长补短,
资源共享。


“月色入户?”一句中的“入”在这里用得有何妙处?
(1)“入”,是“进入”之意,指月亮照进了门。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营造了一种寂静、悲凉的氛围,衬托出作者寂寞的心境。
三读课文——读透故事
1、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从文章找出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

“闲人”
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清闲的人
闲情雅致
虽遭贬谪却胸怀豁达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城东买坡地耕种养家。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最棒记忆
1、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认真做好导学案中的拓展与提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