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 6.2神权下的自我(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 6.2神权下的自我(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09 23: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二 神权下的自我
公元496年法兰克国王洛克维接受洗礼
基督教是一种宗教,基督教会是一种组织。

授职权之争

废黜

开除教籍
1.政治上:教权高于王权


所有智慧源于上帝


神学


2.思想文化上:神权垄断思想
“哲学”应当像婢女服饰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务 ——达米安(1007-1072)
1.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2.文化:神权垄断思想
强调禁欲主义
中世纪神权统治下的概况:

文艺复兴
为什么14世纪的佛罗伦萨能够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

14世纪
佛罗伦萨



分工明确,工人数量庞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处可见
城市兴起,世俗乐趣
文化环境:民主、自由、开放
当时一位佛罗伦萨市民写的藏书目录: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托勒密《天文学达成》
西塞罗《辩论集》
李维《罗马史》
、、、、
—————摘编自《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

古希腊时期

古罗马时期
市民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爱
对中世纪对文化典籍的保存传承
文艺复兴
为什么14世纪的佛罗伦萨能够成为文艺复兴的摇篮?

14世纪
佛罗伦萨
1.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2.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3.古典文化的浸染启迪
4.中世纪对遗产的传承

圣十字教堂



但丁
米开朗琪罗
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艺术三杰: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
但丁代表作《神曲》
地狱、炼狱、天堂

天堂:贝缇丽彩



但丁
(1265-1361)
歌颂爱情
禁欲主义
地狱: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反对教会

天堂:贝缇丽彩
地狱: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荷马(约BC9世纪-BC8世纪)
苏格拉底(BC469年-BC399年)
柏拉图(BC427年-BC322年)
亚里士多德(BC384年-BC322年)
西塞罗(BC106年-BC43年)
但丁
(1265-1361)
歌颂爱情
禁欲主义

公元前(耶稣诞生之前)
信仰上帝
人文主义者
信仰上帝
批判教会
谱写人性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我的心灵的最深处是与基督在一起的。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史时,我肯定...是基督徒。”
——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
(1304-1374)

《十日谈》部分主题: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七天:妻子与男人偷情的故事
第八天:男人和女人之间互相作弄的故事
第十天:有关恋爱的故事
薄伽丘
(1313-1375)
1.上述主题聚焦于什么话题
2.为什么聚焦这一话题呢?
15世纪







14世纪
佛罗伦萨
16-17世纪
英国
代表: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高潮时期
《十日谈》部分主题:
第四天:结局不幸的恋爱故事
第五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第七天:妻子与男人偷情的故事
第八天:男人和女人之间互相作弄的故事
第十天:有关恋爱的故事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1.《十日谈》和《哈姆雷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都是讴歌人性两者刻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由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本能
高尚情操与尊严
莎士比亚(1564-1616)
薄伽丘(1313-1375)
圣彼得大教堂

分裂状态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36.每一个基督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
———《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上帝
教会
信徒
上帝
信徒





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圣经》
《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1.推动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2.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奠定启蒙运动思想基础
宗教改革的影响: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14世纪 15世纪 16-17世纪 1517年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 莎士比亚 马丁路德
意大利 意大利 英国 德国
文学 艺术 文学 信仰
谱写人性欢歌 勾画和谐美感 歌颂高尚尊严 主张因信称义
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36.每一个基督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
———《九十五条论纲》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

课后作业:
1.根据同步学案规整笔记
2.学考题P102-103.6-12小题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