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三节 酶教学目标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是不断、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观点。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举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形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能力。教学目标5.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学会对假设中的重要变量下操作性定义,能设计出较可行的的实验方案,能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估,能写出格式规范的探究报告。
6.活动: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学会依据实验目的,操纵和控制变量。限制和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控制变量意识。能合作设计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
7.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重、难点重点:
1.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 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难点: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 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计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观点:人们一直认为胃只有物理性消化,而没有化学性消化。2.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排除物理性消化的可能。胃内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一、酶的发现提出问题:究竟有没有化学性消化?斯帕兰扎尼实验实验一般设计思路资料 19世纪,人们开始认识到酵母菌与酒精发酵有着密切的关系.酿酒过程中,澄清透明的含糖汁液冒出大量泡沫,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甜味,变成了酒。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主要强调细胞的整体作用。
李比希是化学家,认为发酵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阅读资料,请分析科学家的一般思路。实验一般设计思路促使酵母菌发酵的是酵母菌细胞,还是仅仅是酵母细胞中的物质?两位科学家作出不同的假设毕希纳通过实验结束了争论毕希纳的研究过程资料结论: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菌本身.一路走来……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尤其是实验在科学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数是蛋白质类化合物,少数是RNA。活细胞催化剂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本质酶和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都有酶参加。二、酶的催化机理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体。
酶-底物复合体形态发生改变,促使反应进行。
产物形成,反应完成,酶恢复原状。二、酶的催化机理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根据酶的催化机理,推测酶的催化作用可能有哪些特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其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效率如何呢?酶——生物催化剂提出问题: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哪个效率更高?MnO2实验目的:比较过氧化氢酶与MnO2催化效率取材:鸡肝匀浆或马铃薯匀浆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以外的还可能会存在的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自变量)以外,
其余(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的实验。(1)自变量:催化剂的种类(2)因变量:催化效率的高低检测方法:点燃但无明火的卫生香复燃程度,火焰大小
气泡产生的速度、多少(3)无关变量: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浓度、配制的时间,试管大小等。实验一:比较过氧化氢酶与MnO2催化效率设计好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再进行实验操作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统筹安排实验.实验记录表格试管H2O2溶液鸡肝匀浆MnO2带火星的卫生香检测实验结果1号2号3mL3mL少许少许实验一:酶的催化效率酶的特性之一:高效性意义:保证细胞中化学反应快速进行。为什么?为什么要用新鲜的肝脏或生的马铃薯块茎?
如果本实验中鸡肝或马铃薯块茎没有被制成匀浆,你认为实验结果是否与本实验相同,为什么?小结:
1.酶的发现
2.酶的催化机理
3.酶的特性
4.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一般方法实验二: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目的:
比较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比较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材料用具:
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溶于质量分数为0.3%NaCl溶液中的淀粉溶液(其中淀粉含量为1%),本尼迪特试剂,蔗糖酶溶液,试管,试管架思考:分别找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并根据材料用具思考如何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