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细胞呼吸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细胞呼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0-03 23:12:00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细胞呼吸(2) 厌氧呼吸、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厌氧呼吸的概念、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的过程和场所、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这一节是继需氧呼吸之后,课本安排的另一细胞呼吸方式,它系统地介绍了一些生物在缺氧状态下的不同呼吸作用过程。由于有了需氧呼吸知识的铺垫,所以就厌氧呼吸过程的教学相对较简单,但如何在此基础上把握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及其运用将又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所以本节内容实际是在需氧呼吸的基础上展开的层层相扣、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教学中也就有必要采取层层引导、环环相扣的教学方式。
本节内容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和发酵工程等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关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需氧呼吸的学习,学生对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已构建起一个包含概念、场所、反应过程及实质等的网络框架,所以上课开始通过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厌氧呼吸的存在,就可直接分析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并在此基础上去比较、归纳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并延伸拓展到细胞呼吸的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教学中教师采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协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水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知道厌氧呼吸的概念、概述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②说明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③关注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发酵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④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重点。突出重点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策略】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借助多媒体手段来突出重点。通过简表列出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和植物生理知识不足,加之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原因。【策略】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通过列表比较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启发学生思考不可分离的联系点,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条理化,借此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简单回顾导入新课 简单回顾:需氧呼吸过程与场所(伴随学生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设问:1.苹果、梨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2.剧烈运动后上肢和下肢骨骼肌往往会产生什么感觉?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引入厌氧呼吸的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厌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物质和能量变化。 学生回答,默写总反应式思考讨论相关的问题(回答:酒味。)(回答:酸痛。) 不求立马完整准确解决相关问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厌氧呼吸的过程 1.问题:模仿需氧呼吸的概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厌氧呼吸的概念2.讲述:这个过程高等生物称为厌氧呼吸,如果用于微生物,则习惯称发酵。3.介绍:乳酸发酵过程及常见生物种类4、演示:乙醇发酵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教材中“讨论”部分中的题目5、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评价性归纳并总结乙醇发酵过程及常见生物种类 1.各自思考,相邻同学交流为厌氧呼吸定一个科学、准确的概念并回答2.书写乳酸发酵方程式3.仔细观察、讨论并回答4.书写乙醇发酵方程式 进一步训练学生文字与图形的转换能力,在相互合作中构建出无氧呼吸过程和概念培养学生根据演示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比较归纳 1.问题:比较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并尝试用流程图表示出厌氧呼吸的过程2.评价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厌氧呼吸的流程3.总结厌氧呼吸的全过程4.问题①厌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或乳酸,其产物的差异是由什么决定的?②为什么厌氧呼吸释放出的能量比需氧呼吸要少得多?5、介绍:厌氧呼吸进化到需氧呼吸的历程 1.学生尝试绘制流程图2.选取2名学生板画演示3.相互矫正流程图思考、回答 学会比较、归纳能力通过分析差异,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能力,培养学生求异求同的思维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小结 细胞呼吸是一个多种酶参与催化,多步骤的过程,是将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和转换的过程。 承上启下,将上节内容与本节内容衔接,引出下一个话题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比较 将学生分组,要求各组尝试设计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异同比较表 1.各组学生自我分工,各抒己见设计出比较表2.每组分派一位同学代表本组交流最后的设计结果3.参照其他各组的设计结果,各组再分派一位同学提出本组的修改结果 让学生在合作和矫正的过程中系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在表格的设计中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完成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学和难点突破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
总结 需 氧 呼 吸厌 氧 呼 吸区别条件O2,酶无O2,酶场所主要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产物CO2,H2O酒精,CO2或乳酸释能大量少量联 系第一阶段的反应完全相同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的意义 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呼吸的意义:①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③中间代谢产物是物质转化的原料;④对生物进化的推动作用 思考、归纳、回答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发散思维,自主构建知识
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细胞呼吸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运用或通过设问: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密封不好会导致酿酒失败?水淹时高等植物能进行无氧呼吸,为什么水退后有些不能存活?引导学生思考 1.利用教材上的资料素材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2.另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细胞呼吸原理的事例思考、回答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上,进一步巩固概念,学以致用,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反馈练习 巩固提高
六、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一、厌氧呼吸
1.概念
2.种类及过程: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酒精)+2CO2+2ATP
乳酸发酵C6H12O6 2C3H6O3(乳酸)+2ATP
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比较: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
除常规的书面练习外可布置一道探究题目让学生课后讨论:给你一小杯酸奶,一大袋牛奶,保鲜膜,塑料纸杯若干,冰箱一台,白糖若干,如何制出大量酸奶?第四节 细胞呼吸(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细胞呼吸与糖的氧化、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等。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线粒体、ATP以及初中科学能量的获得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体如何通过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将糖类等有机物进行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学习了细胞呼吸的过程和类型之后,使学生对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知道生物体所需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认识到活细胞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通过讨论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为后续光合作用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学习,学生对细胞呼吸的概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呼吸作用、呼吸、呼吸运动以及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有了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知识的完善和深化。由于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到很复杂的生化反应,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难理解。在教学时我们要遵循教学指导意见,对氧化还原反应、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细胞呼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等内容不做要求,而对细胞呼吸三个大概阶段的学习,我们采用图文结合法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图3—13阅读教材,然后说出每个阶段反应的场所、过程和结果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最后则以这三个阶段为载体,进一步归纳出能量代谢的全过程、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以及细胞呼吸与燃烧的区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概述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②概述细胞能量代谢的全过程。
2.能力目标:①学会围绕某一主线或某一载体展开某内容的学习,能够从整体的视角去认识事物。②学会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①举例说明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关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②认同科学对技术、社会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③通过细胞能量代谢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与习惯。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呼吸的定义,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细胞能量代谢的过程。
2.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
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初中知识,让学生说出细胞呼吸的定义,通过学习提纲的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图3—13阅读教材,然后说出每个阶段反应的场所、过程和结果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最后则以这三个阶段为载体,进一步归纳出需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能量代谢的全过程。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第四节细胞呼吸1.细胞呼吸的定义2.细胞呼吸的分类3.需氧呼吸4.小结5.练习6.反思 【创设情景】通过组织教学阶段的师生问候,暗示学生精神抖擞。采访学生早餐或午餐所吃的食物,并说出食物中都有哪些能源物质【提问】食物中的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可不可以为我们精神抖擞的学习提供直接的能量?【回答】不可以,ATP才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练习】说出ATP的中文名称、写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说出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说出细胞中ATP中含量的多少。【提问】糖类、脂肪、蛋白质中的能量是如何转入ATP中的?【回答】细胞呼吸。【提问】请说出你们在初中所学的细胞呼吸的定义。【小结】生物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等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细胞呼吸。【提问】细胞呼吸、呼吸、呼吸运动有什么区别?【小结】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等)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是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讲述】根据是否需要有氧参与,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图3—13阅读教材,然后说出每个阶段反应的场所、过程和结果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引导】以这三个阶段的内容为载体,请学生进一步归纳出能量代谢的全过程。 【引导】以这三个阶段的内容为载体,请学生进一步归纳出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并举例说明。【引导】以这三个阶段的内容为载体,请学生进一步归纳出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以这三个阶段的内容为载体,请学生进一步归纳出细胞呼吸与燃烧的区别。【尝试】请学生写出需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概念。【小结】以主板书为对象,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细胞呼吸过程与能量代谢的过程,引导得出合理膳食,特别是早餐的重要性。【练习】P83-84课后练习。【反思】鼓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不明白的地方以及对自己、同伴、老师的表现的评价与建议。 说出早餐或午餐所吃的食物,并说出食物中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个别回答、板书,相互评价。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采用图文结合法进行学习,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其中三组依次说出三个阶段,最后一组则说出三个阶段的联系。学生进一步归纳出能量代谢的全过程,逐步形成对能量代谢的完整认识。学生回答: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氧气作为反应物影响细胞呼吸。学生回答得出需氧呼吸进行的场所,新陈代谢程度不同的细胞内所含线粒体数量不同的结论。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个别回答、板书,相互评价。学生自己说出合理膳食,特别是早餐的重要性学生做练习举一反三并且相互校对。学生代表发言和同桌相互评价。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并为生命健康教育做好铺垫。引出ATP的复习,并为细胞呼吸意义的学习做好铺垫。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引出学生对初中知识的复习。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同时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不同的能力特长,多角度学习同一内容,图文结合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认识事物。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且鼓励学生及时复习,把前面所学知识融入后续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与归纳能力,并且充分认识到生命活动现象与一般化学反应的区别。由了解过程到写出反应式到说出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重视教材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化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七、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略)
八、作业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