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
1、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是 化学能。
2、细胞中有许多吸能反应,它们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 放能反应。
3、ATP不仅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 能量通货。
4、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组成。
5、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
6、什么叫ATP-ADP循环?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吗?
7、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主动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细胞的活动、分泌等生命活动。
8、动物体内ATP的生成途径是细胞呼吸,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能生成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生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9、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是ATP。马拉松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直接靠(ATP)提供能量的?注意:只要提到直接提供能量的都是ATP。
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2、水分子(其他溶剂)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叫渗透。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渗透吸水?又在什么情况下渗透失水呢?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细胞液。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裸露出的整体构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其中质是原生质体,壁是细胞壁)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5、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所需要的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6、自由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进行自由扩散的主要有三类:水,气体分子,脂溶性小分子(如:水、CO2、O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尿素等)
7、 易化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8、主动转运: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考的主要有两类:无机盐离子和有机小分子(氨基酸、葡萄糖)
9、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10、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第三节 酶
1、酶的定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酶的来源:活细胞,只要是活细胞就能产生。
3、酶的作用:降低反应活化能,起催化作用,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
4、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5、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6、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温度、PH、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注意相关曲线。
第四节 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的类型:需氧呼吸、厌氧呼吸。
3、需氧呼吸的过程: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第一阶段 细胞溶胶 葡萄糖 丙酮酸、〔H〕少量能量(2个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丙酮酸和水 CO2、[H] 少量能量(2个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H]、O2 H2O 大量能量(26个ATP)
需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
4、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名称: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5、厌氧呼吸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第一阶段 细胞溶胶 葡萄糖 丙酮酸 〔H〕 少量能量(2个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 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反应式: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6、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5、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粮食的储存:干燥、低温、低氧(或充入氮气)、充入二氧化碳等
蔬菜水果的保鲜:湿度适中,低温,低氧。
第五节 光合作用
1、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划分的依据:能否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2、 自养生物的类型:植物、藻类、某些细菌、蓝藻(蓝细菌)等
异养生物的类型: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
3、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基粒上)
叶绿素a;(呈蓝绿色)
叶绿素
种类: 叶绿素b;(呈黄绿色)
叶黄素;(呈黄色)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
4、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光合作用的过程
(1)反应式: 要能准确说出生成物中各元素的来源。
(2)过程:
光反应 碳反应
反应性质 光化学反应 酶促反应 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与光的关系 必须在光下进行 无直接关系
场所 基粒(类囊体膜上) (叶绿体基质)
必要条件 光、色素、酶、水 多种酶、CO2、NADPH、ATP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ATP、 NADPH的形成 CO2的固定、三碳的还原、五碳糖再生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 ATP、NADPH中活泼的化学能 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能为碳反应提供ATP、NADPH,碳反应也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分、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概述
1、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② 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3 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2、 细胞的种类不同,大小也有一定差别,但一般的细胞都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细胞的体积总是这么微小的原因:
①受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制约 、
②细胞小,则其表面积及与体积的比值(即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3、生物个体的增大,主要是 依赖细胞数目的增多 ,而不是细胞体积的增大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1.细胞膜的成分
(1)主要成分: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类。
(2)细胞膜的支(骨)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
(3)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的是 膜蛋白 。
(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性
(5)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2、细胞膜的功能
(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有 纤维素 和 果胶 ,可用 纤维素酶 处理温和去掉细胞壁,而不破坏其他结构。
第三节 细胞质
1、细胞质是由 细胞溶胶 和各种 细胞器 构成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___细胞溶胶______
3、核糖体由 RNA和蛋白质 组成,是合成 蛋白质 的主要场所
4、质体存在于 植物和藻类细胞 中,分为 白色体和有色体 ,有色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是 叶绿体 ,叶绿体由 双层膜 、 基质 和 基粒 构成,基粒是由含有 叶绿素 和其他色素的 光合膜 垛叠而成的膜系统。
5、线粒体由 外膜 、 内膜 、 基质 构成,是细胞 有氧呼吸和能量代谢 的中心,线粒体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6、区别八种细胞器形态、结构、功能等
名称 形态 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大多数呈棒状或粒状 双层膜 结构、内膜折叠形成 嵴 、 基质 细胞有氧呼吸的_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 呈椭球状或球状 双层膜 结构、基粒、基质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 的场所
内质网 网状 单层膜 _结构 是细胞内 蛋白质 _ 加工和运输以及____脂质___合成有关,
高尔基体 囊状 单层膜__结构 动物细胞: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表现在对___ 蛋白质 的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与植物 细胞壁 形成有关
核糖体 粒状小体 __无膜 结构 合成 蛋白质 的场所
溶酶体 囊状小泡 单层膜 结构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泡状 单层膜 结构 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十”形 __无膜 __结构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以及周围物质构成,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 有丝分裂 有关
细胞器的分类总结
(1)膜结构: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核
无膜结构有: 核糖体 、中心体
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有: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液泡、溶酶体
(2)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3)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4)高等的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 叶绿体、 液泡、 细胞壁(不是细胞器)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___中心体_____________
(5)与分泌蛋白的形成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6)含有DNA的细胞器_______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__________
(7) 含有RNA的细胞器___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__________
(8) 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____ 内质网______
7、动植物亚显微结构图。要熟练识图。分别说出各数字所代表结构的名称
图1 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图2 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细胞膜 2—细胞壁 3—细胞溶胶 1—线粒体
4—叶绿体 5—高尔基体 11、线粒体 2—内质网
12、内质网 13、核糖体 14、液泡 3—核孔
6—核仁 4—高尔基体
7—染色质 5—中心体
8—核膜(核膜上有10—核孔)
9—核基质
8、区别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如:细胞壁、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
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如: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核膜、线粒体的嵴 等
9、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动输。
(1)分泌蛋白:指在 蛋白质 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
如: 胰岛素 、 抗体 和部分的 消化酶
第四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筛管细胞 和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具有 两层 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 核孔 (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如 蛋白质、RNA )
核仁:与细胞中___核糖体___形成有关
染色质:组成: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状态
3、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 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五节 原核细胞
1、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没有的两类结构是 成形的细胞核和由膜包被的各种细胞器 ,原核细胞是由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拟核 等基本结构构成,有些原核细胞还具有 荚膜 、菌毛 、 鞭毛 等附属结构。
2、原核细胞中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
3、原核细胞的 质膜 附着有 呼吸作用的酶 ,是进行 呼吸作用的场所 ; 蓝藻的 质膜 上含有 光合色素 ( 叶绿素和藻蓝素 ),是其进行 光合作用的场所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不同点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细胞质内的细胞器 有,但成分与植物细胞不同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植物细胞有,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核染色质 无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区无,只有丝状DNA 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
共同点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指由 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代表生物是 细菌 和 蓝藻 、 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等
注:【细菌,根据形态主要分成 球菌 、杆菌 、 螺旋菌 但并不都以形态为依据来命名,如 乳酸菌 】
真核生物:指由 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代表生物是 酵母菌 、 衣藻 和 草履虫 等
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所有动物
植物:衣藻、硅藻等绝大多数植物
真菌:常见的真菌可归为以下三类: 酵母菌 、 食用菌 、 霉菌
细胞核
PAGE
4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第一节 分子与离子
1、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
2、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第二节 无机物
1、无机化合物有 水 和 无机盐;有机化合有 糖类 、脂质、蛋白质 和 核酸;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水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蛋白质。
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分为 自由水和结合水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4、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 的含量会升高。
5、自由水的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⑤为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提供液体环境
6、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 离子 形式存在,少数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
7、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缺Ca会发生抽搐现象。
③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是构成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主要成分,Ca 是动物和人体骨骼及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
(1)糖类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结构单元是 单糖,是主要 能源物质。
(2)种类: ① 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2、脂质
(1)脂质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 ①油脂: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 种
(2)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P、S等元素
(3)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4)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缩合形成蛋白质:
(1)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 肽键 ,表示为—CO—NH—。
3)、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1)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脱掉n-1分子水,形成n-1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1个
(2)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脱掉n-m分子水,形成n-m个肽链,至少有-COOH 和-NH2各m (3)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2)中形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表示为100n-18(n-m)。
4)、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 多肽链 蛋白质
5)、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
(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蛋白质及相应作用
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 具有重要的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
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 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7).实验: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1)鉴定所用的试剂及相应的颜色反应
可溶性的还原性糖+本尼迪特试剂→生成红黄色沉淀
脂肪+苏丹III→染成橘黄色 脂肪+苏丹IV→染成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2)实验选材:还原性糖鉴定:含量高、色浅。如:白梨汁和白萝卜等
脂肪鉴定:含量高。如:花生种子、蚕豆种子等 蛋白质鉴定:含量高。如:蛋清液等
4、核酸
(1)元素组成:核酸由C、H、O、N、P等元素组成。
(2)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还有少量分部在叶绿体、线粒体。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分类: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概述
1、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②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③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2、 细胞的种类不同,大小也有一定差别,但一般的细胞都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细胞的体积总是这么微小的原因:①受细胞核所能控制范围的制约 ②细胞小,则其表面积及与体积的比值(即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
3、生物个体的增大,主要是 依赖细胞数目的增多 ,而不是细胞体积的增大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1.细胞膜的成分
(1)主要成分:磷脂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类。
(2)细胞膜的支(骨)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3)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的是 膜蛋白 。
(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性 (5)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2、细胞膜的功能
(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有 纤维素 和 果胶 ,可用 纤维素酶 处理温和去掉细胞壁,而不破坏其他结构。
第三节 细胞质
1、细胞质是由 细胞溶胶 和各种 细胞器 构成
2、细胞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___细胞溶胶______
3、核糖体由 RNA和蛋白质 组成,是合成 蛋白质 的主要场所
4、质体存在于 植物和藻类细胞 中,分为 白色体和有色体 ,有色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是 叶绿体 ,叶绿体由 双层膜 、 基质 和 基粒 构成,基粒是由含有 叶绿素 和其他色素的 光合膜 垛叠而成的膜系统。
5、线粒体由 外膜 、 内膜 、 基质 构成,是细胞 有氧呼吸和能量代谢 的中心,线粒体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6、区别八种细胞器形态、结构、功能等
名称 形态 结构 功能
线粒体 大多数呈棒状或粒状 双层膜 结构、内膜折叠形成 嵴 、 基质 细胞有氧呼吸的_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 呈椭球状或球状 双层膜 结构、基粒、基质 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 的场所
内质网 网状 单层膜 _结构 是细胞内 蛋白质 _ 加工和运输以及____脂质___合成有关,
高尔基体 囊状 单层膜__结构 动物细胞:与分泌蛋白的形成有关,表现在对___ 蛋白质 的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与植物 细胞壁 形成有关
核糖体 粒状小体 __无膜 结构 合成 蛋白质 的场所
溶酶体 囊状小泡 单层膜 结构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泡状 单层膜 结构 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十”形 __无膜 __结构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以及周围物质构成,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 有丝分裂 有关
细胞器的分类总结
(1)膜结构:
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 线粒体 、叶绿体 、细胞核
无膜结构有: 核糖体 、中心体
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有: 内质网 、 高尔基体、 液泡、溶酶体
(2)与能量转化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3)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4)高等的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 叶绿体、 液泡、 细胞壁(不是细胞器)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的结构:___中心体_____________
(5)与分泌蛋白的形成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6)含有DNA的细胞器_______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__________
(7) 含有RNA的细胞器___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__________
(8) 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____ 内质网______
7、动植物亚显微结构图。要熟练识图。分别说出各数字所代表结构的名称
图1 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图2 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1—细胞膜 2—细胞壁 3—细胞溶胶 1—线粒体
4—叶绿体 5—高尔基体 11、线粒体 2—内质网
12、内质网 13、核糖体 14、液泡 3—核孔
6—核仁 4—高尔基体
7—染色质 5—中心体
8—核膜(核膜上有10—核孔)
9—核基质
8、区别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如:细胞壁、液泡、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染色体
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如: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核膜、线粒体的嵴 等
第四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 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筛管细胞 和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具有 两层 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 核孔 (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如 蛋白质、RNA )
核仁:与细胞中___核糖体___形成有关
染色质:组成:由 DNA 和 蛋白质 组成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状态
3、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 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五节 原核细胞
1、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没有的两类结构是 成形的细胞核和由膜包被的各种细胞器 ,原核细胞是由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拟核 等基本结构构成,有些原核细胞还具有 荚膜 、菌毛 、 鞭毛 等附属结构。
2、原核细胞中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
3、原核细胞的 质膜 附着有 呼吸作用的酶 ,是进行 呼吸作用的场所 ; 蓝藻的 质膜 上含有 光合色素 ( 叶绿素和藻蓝素 ),是其进行 光合作用的场所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不同点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细胞质内的细胞器 有,但成分与植物细胞不同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植物细胞有,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细胞核染色质 无成形细胞核,只有拟核区无,只有丝状DNA 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
共同点 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5、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指由 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代表生物是 细菌 和 蓝藻 、 放线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等
注:【细菌,根据形态主要分成 球菌 、杆菌 、 螺旋菌 但并不都以形态为依据来命名,如 乳酸菌 】
真核生物:指由 真核细胞 构成的生物,代表生物是 酵母菌 、 衣藻 和 草履虫 等
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所有动物
植物:衣藻、硅藻等绝大多数植物
真菌:常见的真菌可归为以下三类: 酵母菌 、 食用菌 、 霉菌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一节 细胞与能量
1、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是 化学能。
2、细胞中有许多吸能反应,它们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 放能反应。
3、ATP不仅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更是细胞中的 能量通货。
4、ATP是由1个核糖、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 组成。
5、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化学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的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
6、什么叫ATP-ADP循环?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吗?
7、ATP的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主动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细胞的活动、分泌等生命活动。
8、动物体内ATP的生成途径是细胞呼吸,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能生成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生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9、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是ATP。马拉松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直接靠(ATP)提供能量的?注意:只要提到直接提供能量的都是ATP。
第二节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2、水分子(其他溶剂)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叫渗透。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渗透吸水?又在什么情况下渗透失水呢?
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细胞液。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裸露出的整体构造。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其中质是原生质体,壁是细胞壁)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 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5、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所需要的离子、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6、自由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进行自由扩散的主要有三类:水,气体分子,脂溶性小分子(如:水、CO2、O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尿素等)
7、 易化扩散:高浓度运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8、主动转运:低浓度运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考的主要有两类:无机盐离子和有机小分子(氨基酸、葡萄糖)
9、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10、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第三节 酶
1、酶的定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酶的来源:活细胞,只要是活细胞就能产生。
3、酶的作用:降低反应活化能,起催化作用,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地进行。
4、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5、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6、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温度、PH、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等。注意相关曲线。
第四节 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的类型:需氧呼吸、厌氧呼吸。
3、需氧呼吸的过程: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第一阶段 细胞溶胶 葡萄糖 丙酮酸、〔H〕少量能量(2个ATP)
第二阶段 线粒体 丙酮酸和水 CO2、[H] 少量能量(2个ATP)
第三阶段 线粒体 [H]、O2 H2O 大量能量(26个ATP)
需氧呼吸总反应方程式:
4、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名称: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5、厌氧呼吸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第一阶段 细胞溶胶 葡萄糖 丙酮酸 〔H〕 少量能量(2个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 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反应式:
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
6、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5、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粮食的储存:干燥、低温、低氧(或充入氮气)、充入二氧化碳等
蔬菜水果的保鲜:湿度适中,低温,低氧。
第五节 光合作用
1、 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划分的依据:能否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2、 自养生物的类型:植物、藻类、某些细菌、蓝藻(蓝细菌)等
异养生物的类型: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
3、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基粒上)
叶绿素a;(呈蓝绿色)
叶绿素
种类: 叶绿素b;(呈黄绿色)
叶黄素;(呈黄色)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呈橙黄色)
4、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光合作用的过程
(1)反应式: 要能准确说出生成物中各元素的来源。
(2)过程:
光反应 碳反应
反应性质 光化学反应 酶促反应 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与光的关系 必须在光下进行 无直接关系
场所 基粒(类囊体膜上) (叶绿体基质)
必要条件 光、色素、酶、水 多种酶、CO2、NADPH、ATP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ATP、 NADPH的形成 CO2的固定、三碳的还原、五碳糖再生
能量变化 光能→电能→ ATP、NADPH中活泼的化学能 活泼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能为碳反应提供ATP、NADPH,碳反应也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分、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等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第4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增殖的结果,细胞类型的变化是细胞分化造成的。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 有丝分裂 :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等)的方式。
2、细胞周期:
(1)起止点: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书本图4-1.。
(2)时期划分:分裂间期(G1、S、G2)和有丝分裂期(M)
(3)时期特点:间期总是长于M期 。
3、细胞分裂包括的过程:①细胞核的分裂,②细胞质的分裂
4、有丝分裂间期主要变化及意义:完成染色体复制,结果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色单体
1 G1期完成合成DNA所需的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2 S期完成DNA的复制 ③ G2期完成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5、 分裂期的特点。(两消两现一散乱,丝牵点集赤道板。点裂姐妹两极走,两现两消新壁现)
6、 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前期出现,中期排赤道板,后期加倍,;末期形成染色质。
7、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对应关系
染色体上无单体,染色体:DNA:单体=1:1:0;染色体上有单体,染色体:DNA:单体=1:2:2
8、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
9、DNA的变化:间期复制含量加倍,末期随细胞分裂而减半。10、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曲线:
11、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A、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并在间期的S期倍增。
B、分裂后期或末期,动物细胞在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把细胞分成两部分,最后形成两个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先在两个新细胞间出现许多囊泡,然后聚集成细胞板,逐渐发展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形成2个细胞。
12、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形状的稳定性。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1、 细胞分化
概念: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特点:不可逆性,持久性,稳定性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各种组织、器官。
2、 细胞癌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等很少或缺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
细胞癌变的原因: 外因----致癌因子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 细胞全能性: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的潜能。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的减小。全能性的大小与分裂能力呈正相关。同一生物体内细胞全能性的高低为: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不同生物的全能性高底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4、 干细胞: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分类(按来源) 胚胎干细胞(包括全能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特点:进行不对称分裂 应用:细胞移植、器官移植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变慢; 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2、细胞凋亡。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
细胞核
- 10 -第4章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增殖的结果,细胞类型的变化是细胞分化造成的。
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 有丝分裂 :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等)的方式。
2、细胞周期:
(1)起止点: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书本图4-1.。
(2)时期划分:分裂间期(G1、S、G2)和有丝分裂期(M)
(3)时期特点:间期总是长于M期 。
3、细胞分裂包括的过程:①细胞核的分裂,②细胞质的分裂
4、有丝分裂
1 分裂间期的主要变化及意义:完成染色体的复制,结果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而是形成染色单 体
2 G1期完成合成DNA所需的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S期完成DNA的复制
G2期完成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3 分裂期的变化。
a.前期特点(“两消两现”):染色质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散乱排布;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膜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
b.中期特点: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染色体继续凝聚变短,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辨认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c.后期特点: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 别移向两极。
d.末期特点:分离的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重新形成、纺锤体消失,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同。
③染色体的主要变化:间期复制形成单体,前期染色体出现,中期排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④染色体的特点:
染色体上没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1:0;
染色体上有单体时,染色体:DNA:单体=1:2:2
⑤染色单体的变化:形成于间期复制,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期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
⑥DNA的变化:间期复制含量加倍,末期随细胞分裂而减半。
⑦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曲线:要会分析变化原因及区别(染色体加倍于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加倍于间期DNA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只有后期数目是加倍的,其余各期都与体细胞数相同;DNA在前期、中期、后期的含量都为体细胞的2倍)
⑧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A、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并在间期的S期倍增。
B、分裂后期或末期,动物细胞在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把细胞分成两部分,最后形成两个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先在两个新细胞间出现许多囊泡,然后聚集成细胞板,逐渐发展成新的细胞壁,进而形成2个细胞。
⑨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形状的稳定性。
5、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解离 →漂洗→染色→制片 。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征是:细胞呈 正方形 形,排列 紧密 。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1、 细胞分化
概念: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特点: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
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整个生命历程,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细胞分化的原因: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各种组织、器官。
2、 细胞癌变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等很少或缺少,导致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
细胞癌变的原因: 外因----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素(各种射线)、化学致癌因素(许多种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病毒致癌因素(许多病毒)。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 细胞全能性
A、 概念:受精卵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的潜能。
B、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即有全能性。
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细胞核中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动物体细胞不表现全能性的原因是受到细胞内物质的限制。
C、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细胞的全能性逐渐的减小。全能性的大小与分裂能力呈正相关。同一生物体内细胞全能性的高低为: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4、 干细胞
概念:一类可以分化成为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
分类(按来源): 胚胎干细胞:包括全能干细胞 和 多能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只包括专能干细胞
特点:进行不对称分裂
应用:细胞移植、器官移植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 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变慢;
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2、细胞凋亡。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