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09 13:5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明确洋流按水温分为寒流和暖流。
2.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预习】
1.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 流动。
2.洋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
暖流:是指从水温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____的海区的洋流
寒流:是指从水温____的海区流向水温____的海区的洋流
3.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4.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请在下图右图中画出洋流分布模式,用“ ”表示暖流,用“ ”表示寒流。














(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 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 时针方向运动;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呈 时针方向大洋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 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如下图,黑色箭头为风向,黄色箭头为洋流流向):形成 洋流,冬季呈 时针方向运动,夏季呈 时针方向运动。
冬季洋流 夏季洋流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①暖流对沿岸气候有 作用,如 暖流;
②寒流对沿岸气候有 作用,如 寒流。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如 、 、 等。
②上升流形成大渔场:如 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速度 ,逆洋流航行速度 。
(4)对污染物的影响
有利于污染物的 ,加快 速度,但使污染范围 。
【预习自测】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1~2题。
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
A.盛行风 B.地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差异 D.陆地形状和岛屿影响
2.由信风引起的洋流,其运动方向为 (  )
A.北半球向西,南半球向东
B.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C.南北半球都由东向西
D.北半球向东,南半球向西
3.下图中,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如果一艘满载原油的油轮在美国东部沿海发生泄漏,下列地区中受其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墨西哥沿岸 B.西欧沿岸
C.加拿大北部沿岸 D.非洲西海岸
【互动探究】
活动一: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模拟洋流的形成,并尝试归纳分布规律。所用材料有:圆形盛水容器、碎茶叶末(一部分要预先浸透)、吹风机、橡胶管等物品。实验步骤如下:
1.在盛水容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两极和南北半球的西风带。把盛水容器注满水,放入茶叶末(两种一起放入)。
2.风海流的形成演示:用吹风机通过橡胶管向赤道表面吹风(类似于赤道两侧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记录现象,并分析。(1)水面现象及分析(如图甲),(2)盛水容器剖面现象及分析(如图乙)。
3.洋流分布的演示:用吹风机在赤道、西风带位置同时向水面吹风,观察水面茶叶末的运动方向,并分析(如图甲)。

1.结合模拟实验,思考:什么是洋流?根据其性质分为哪两类?
 
2.通过洋流分布的演示,探究洋流的形成原因。
 
3.结合教材“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及实验现象,分析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活动二: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北冰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位于巴伦支海克罗斯旮尔湾内,它是世界上在北极圈以内的唯一一个不冻港。下图是摩尔曼斯克港的位置图和景观图:

材料二:纽芬兰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位于加拿大纽芬兰岛沿岸。1534年,由西欧航海家约翰·卡波特在寻找西北航道时意外发现,其丰富的鱼类资源,为其赢得了“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纽芬兰渔场的位置如右图:

材料三:哥伦布是位伟大的航海家,他首次到达了美洲大陆。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17天。
材料四: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右图为钻井平台失事及漏油扩散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文资料,分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的原因。

2.读材料二,分析纽芬兰渔场形成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哥伦布前后两次到达美洲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

4.材料四中,指出油污带的扩散方向,并分析原因?

【难点点金】
海水等温线图中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如图a,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如图b,该图是海洋局部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3、判断洋流名称:根据等温线凸向判定洋流流向,进一步确定其性质;根据等温线数值及其变化判定纬度位置和南、北半球,最后确定洋流名称。如图c,该图若为太平洋年等温线分布图,洋流甲的推理过程是:等温线凸向低值区→流向较高纬地区的暖流;水温较高→中低纬海区;水温由北向南降低→南半球。结论:东澳大利亚暖流。
【课堂达标】
1.美国男子布朗·克金喜欢冒险,独自驾帆船横渡太平洋。他从旧金山出发,充分利用盛行风和洋流顺风顺水沿较近路线航行,经我国台湾以东海域后返回旧金山。下列四幅图能正确表示布朗·克金往返航行所借助的洋流系统是 (  )

读下图,完成第2题。

2.在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均向北流动
D.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第3题。

3.某年7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4~5题。

4.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6.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请在图中表示洋流的两条线上添绘箭头(暖流用“ ”,寒流用“ ”),以表明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2)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2.高,低,低,高;3.盛行风;4.(1)、副热带,顺,逆;(2)、副极地,逆;(3)、西风;(4)、季风,逆,顺;5.(1)增温增湿,北大西洋,降温减湿,本格拉;(2)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3)快,慢;(4)扩散,净化,扩大。
【预习自测】
1.A 2.C 3.C 4.B
【互动探究】
活动一:
1.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按性质分类: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3.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海区 规律 动力
在中低纬度的副热带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环流东部为寒流,西部为暖流;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信风和西风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大洋环流东部为暖流,西部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西风和极地东风
40°S 附近 形成西风漂流 南半球西风
北印度 洋海区 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南亚 季风

活动二:
1.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能够深入到北极圈以内,对沿岸起到巨大的增温增湿作用,尤其在冬季表现的根外显著,从而导致摩尔曼斯克成为北极圈内的不冻港。
2.纽芬兰渔场处在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促使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3.顺洋流航行,即节约燃料,又加快速度,所以哥伦布第二次所用的时间大大减少。
4.向东北方向扩散,原因是墨西哥湾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扩大了受污染海区的范围。
【课堂达标】
1.A 2.B 3.A 4.B 5.B
6. (1)在图中北纬45°以北的线上添绘“ ”,箭头指向东北;在北纬45°以南的线上添绘“ ”,箭头指向西南。
(2)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