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0-27 16: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综述
新课标要求我们“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生物教师之己任,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要求本课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发现、探究设计、讨论、归纳,亲历科学家发现、探索植物向光生长的过程,从而掌握运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2、地位与联系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重难点分析: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是再现科学发现过程的典例,可发挥这个典例,实施探究式教学。在分析生长素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科学家在研究中的认识发展过程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
(2)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通过这个教学难点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4、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学生
的生物科学素养。
情感价值观:①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
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
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②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联系
实际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该理论在园艺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设计
⑴设计理念:
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引导生生交流、师生评价,获取知识。创设情境现象→ 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合作发现→释疑→规纳→反馈规范(素能达标)→应用 为施教方法,完成目标。 ⑵主要教法:
单元一、达尔文实验
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以此为思路展开教学,生生合作制定探究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突出知识线索对向光性的可能原因的推测,同时从方法上教师引导归纳实验设计方法和要点。
单元二、詹森、拜尔、温特实验
知识上以问题引导阅读合作讨论突破为线索,方法上迁移应用实验设计方法判断詹森实验的巧妙之处,补充对照实验,对比拜尔实验和达尔文实验领悟单侧光引发向光生长原因
单元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
以学案读图、识图、填图牵引阅读兴趣、抽象知识形象化同时形成感性具体认识,理解应用知识。2、学法设计:
⑴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有“向光性”生活体验、一定实验设计能力
学习能力:感性思维能力强、抽象理性思维能力弱、
个体间学力参次不齐、 语言组织能力弱
学习过程易受非智力因素影响。
针对策略:创设情境引领探究或自主阅读,把学生的
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训
练学生科学设计实验方法、通过生生间、
师生间评价提升学习能力,通过科学发现
过程揭示向光性原因并构建起生长素产生
运输、分布知识体系,学会活学活用,
独立解决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⑵学法指导:学案导学、引领探究;分析比较法、
图文变换法三、说教学过程:
【直观展示、激情置疑】
导课:
春色满园关不住, ?
设问:1这是植物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
2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红杏出墙 ?
3红杏出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
“红杏”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课标解读?考纲通鉴】
点击本节课题,进入课标解读?考纲通鉴
课标要求:概述生长素的发现
考纲要求:复杂情境中应用生长素调节向光生长
的原因
考向指南:
1 以生长素产生、运输、作用为背景的实验设计
题型。
2 本考点在新课标卷中重现率30%。
3 完善、评价实验设计是本考点的难点。
4 应用生长素生理作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也是近年高考的热点。
设计意图:驱动学习任务【引导探究、突破重难】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习单元一 达尔文实验

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
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指导探究学习思路【学生活动: 用科学方法探究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生活发现: 受到单侧光照射时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会向光弯
曲生长

提出假说:⑴ 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⑵ 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⑶ 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
⑷ 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验证假说: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说吗?写出主要实验步
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下列实验材料根据需要供你选择)
材料:胚芽鞘若干、单侧光源、刀片、不透光锡箔、记号笔

教师指导:分别指导4个小组学生合作探究组内
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实验材料的选择;②自变量的设置及可
操作性;③因变量的预期及测量方法;
④无关变量的控制;⑤对照实验的设置和
原则。
班内交流实验方案:
设问:根据这些实验结论,你怎样解释胚芽鞘生长
具有向光性?
结论: 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某种刺激,
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会造成
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因而
出现向光性弯曲。
过渡语:这种刺激是什么呢?学习单元二 詹森 拜尔 温特实验
推测:尖端产生刺激引起下部弯曲生长,这种刺激一定能传递到尖端下部。
【自主学习、突破重难】
阅读教材内容P47 3-8段、根据学案【思考提示】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能通过阅读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可牵移发
散由单元一形成的实验设计方法。
1 、说说詹森实验的巧妙之处,你怎样设计对照试验?
2 、拜尔怎样解释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对比达尔文向
光性试验想一想该实验为什么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3 、你能否用该实验得到的启示来解释单侧光引起弯曲生
长的原因?
4、温特是怎样找到这种刺激的?他为什么把这种物质命
名为生长素?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各自认识、互补完善、教师指导规范
学生小结:略教师精讲:
拜尔 达尔文

背光侧 向光侧
分布多 分布少 生长快 生长慢
生长快 生长慢 分布多 分布少
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导致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教师简介:生长素的发现与提取,强调其化学本质。

设问:除生长素外,植物体还有哪些激素?它们共
同特点如何?
动画展示: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的共同特点


⑴由植物体内产生
⑵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过渡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特点和分布部位怎样?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习单元三 生长素产生 运输 和分布
观看录像 ,完成学案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播放录像加深印象,感悟理性抽象知识叙述,同时填图、识图可以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图1
【思考填写】
1合成部位:

在图1处找出合成生长素的部位
合成原料:
2运输方向:
⑴在图2恰当位置标出形态学上端
⑵运输特点:用箭头标出生长素运输方向2运输方向:
⑴在图2恰当位置标出形态学上端
⑵运输特点:用箭头标出生长素运输方向 3分布
⑴在图1处标出生长素分布部位
⑵规律:生长素分布在 部位
图1

【生生互动交流、补充完善】小结:
讨论:你能否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三个
环节解释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

(学生小结、教师板书)见板书设计


结语:

鲁迅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科学发现正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新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发展,才有了人类认识自然,改变自然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关注生活、欣赏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勇于探索求知,在没有路的地方也一定会找到开辟新路的良方! 设计意图: 强调植物向光性是生长素调节下的适应现象
【板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生长素: 产生 运输 分布
单侧光 横向
胚芽鞘尖端 → 胚芽鞘尖端 → 背光侧多 → 向光性
尖端下部 极性【习题设计】
1、室内养花,花盆往往要放在窗户附近有阳光处,有人建议每星期将花盆旋转1/4周。你能说说这个建议的科学道理吗?2 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CB【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实验: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右图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快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2所示)。
结论:⑴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段。
⑵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
形态学的下端。
讨论: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
案如何改进?【作业设计】 运用本节学过的知识,回家设计培养一盆造型
独特的花卉带到学校展览。